风来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31085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来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来了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来了教学设计长沙市雨花区东方红小学 文艺芬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美术 2、年级:三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湘版美术第七册第四课5、学时数: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风来了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本课例从学生生活出发,以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力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画出风来的感觉。通过美术创作活动传达对自然界的感知与自己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情感。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1)、通过感受、观察、体会等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

2、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3)、通过回忆与观察,能通过抓住物体形态的变化、运用线条准确的描绘风。(4)、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2、内容分析: 重点:通过物体形态变化、线条来表现风。难点:能通过物体形态的不同变化、线条等绘画语言大胆、创造性的表现出内心对不同类型风的感受。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对平时自己积累的一些感性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记忆和想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三年级的学生们也渴望不断的从生

3、活中发现问题,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针对学生的这样一个情况,我在处理教学时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4、 设计思路: 本堂课在教法运用上主要依据“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句理论,以这句话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观察分析法、演示教学法。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根据这一理论,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探究法、观察记忆法、对比学习法和互动评价法。教学过程:【直观感受 激趣导入】【探讨分析 形成认知】【尝试训练 巩固认识】【掌握线条 丰富表现】【思维发散

4、示范演示】【学生创作 自主表现】【交流评价 延伸课堂】。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直观感受 激趣导入 1、直观感受同学们,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风车,瞧,大风车呀有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是离开了这位朋友,大风车怎么也转动不起来啦,同学们猜猜这位朋友是谁?2、点题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看不到也摸不着的风画下来,一起来学习风来了板书:风来了观察大风车在风的作用下转动起来了。感受风的形态。通过演示大风车,让学生直面观察、感受风,体会风对生活中的事物所带来的变化,从而拉近生活与绘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

5、深入了解风做好铺垫。 探讨分析 形成认知一、图文速览 形成认知(播放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风,同时播放录音介绍风的形成与种类)师:风可热心啦,瞧,这不迫不及待的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是大气流动而形成的。我的变化可多啦,时而温柔变成微风;时而猛烈变成狂风和台风;我有时来点儿恶作剧变成龙卷风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仔细聆听录音通过观看图片与聆听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形成与风的种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图文速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我运用演示法,配合讲授、谈话法,让学生更能清晰地感知到演示对象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重难

6、点。通过对比无风与有风时彩带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发现并掌握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这一重点。充分体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这一教学理念。运用谈话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上一环节的知识,并为下一个环节欣赏名画做铺垫。在欣赏名画环节,分别选择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阵风,运用观察法、对比法,让学生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巩固知识点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表现风。二、观察演示 发现问题1、(出示一根彩带,静止不动)师:风多神气呀,老师现在准备把它请上台来,它看不到也摸不着怎么办了?文老师想到了它的好朋友彩带,能帮助我们找到无形的风。同学们瞧,现在风来了吗?小结:风没来,因为彩带是静止不

7、动的。(板书:在黑板上画出静止的彩带形状长方形)2、 (演示彩带在风的作用下飘得起来)师:现在风来了吗?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师:原来飘动的彩带让我们感到无形的风来了。(板书:在黑板上画出飘动的彩带)小结:在画面中我们借用物体形态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风,而且风的方向直接影响物体变化的方向。(板书:物体形态)1、 观察彩带的外形。2、 观察彩带所发生的变化,思考是什么因素所带来的变化。三、记忆交流 深入剖析师:你可曾在哪里遇到过什么风?都给周围事物带来哪些变化?思考、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类型风,加深对风的理解。四、 观察欣赏 知识延伸1、 (播放课件欣赏法国画家柯罗的名画阵风)师:这幅画里有风吗?是什

8、么风?画面是通过什么来表现风的?小结:在画面中我们可以通过周围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2、 (播放欣赏中国画家陈龙、周若兰的名画阵风)师:画中表现的是什么类型的风?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分析探讨画家如何表现狂风的。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头发、衣服的变化来表现风。3、(课件出示三张画三张人物相同但动态不一样的画)师:这三张画里的风有什么不一样?你是如何来进行区分的?小结:风的大小直接影响物体形态的变化的大小,当风轻轻的、柔和的时候,物体变化比较微弱,也比较柔和;当风非常猛烈的时候,物体形态的变化也会随之变大。(课件展示三张画人物脸部细节对比)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面部表情的不同。小结:不同的风

9、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情,所以人物的表情也会不一样。1、 欣赏西方名画阵风,分析、探讨发现特点。2、 欣赏中国名画阵风,通过整体局部整体观察的顺序来欣赏、分析画的特点与表现方法。3、 对比观察三张画,分析画面。尝试训练 巩固知识1、(课件出示三张画静态的人、动物、静物)要求:想象大风吹过来时,他们的样子,选择其中一张,在两分钟时间内,画出他们的变化。2、评析学生作品。学生对比观察三张画,并进行总结。通过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掌握线条丰富表现1、 (出示一根线条,再出示多张线条表现的风)师:从这些线条中看出了风是从哪个方向吹过来

10、的吗?小结:线条可以帮助我们表现风的方向、大小、疾缓,丰富我们的画面。(板书:线条)2、 (出示一张没用线条表现风的画,一张有线条表现风的画)师:感受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学生观看课件。认识了解线条。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比较、观察两张画,从比较中发现其差异,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更能加深对线条的认识。思维发散示范演示1、(课件出示不同场景的画面)师:风来到了这样的场景时,画面里应该会发生哪些变化?还能说说你最难忘的或者最喜欢的风是在哪里遇到的啊?都带来了哪些变化?2、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师:文老师最难忘的风啊是我小时候有次在暑假吃西瓜时画面中还缺少什么?注意风的方向应与物体形态变

11、化的方向一致;主体突出1、学生回忆生活中所遇到的场景,大胆发言。2、观看教师示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然进行,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创造时机,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内心的画。学生创作自主表现1、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张与风有关的画,一定要画出风来了的感觉。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学生作业是检验本堂美术课中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能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交流评价 延伸课堂1、 教师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展示板上。2、 你最喜欢哪张画?

12、哪张画画面最美?哪些作品画出了风?3、(播放风资源利用的图片)师: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既给我们带来凉爽也能带来灾难,植物的一生也都离不开风的帮助,软软的微风,能帮助植物散播花粉;人们利用风能发电、设计风能路灯等, 风能让帆船起航,所以只有好好的利用风,利用自然万物,我们才能与自然和睦相处。1、学生自评、互评作品。2、观看拓展图片,了解风为生活带来的影响。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进行作品点评,对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出正确、适当、有效的评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分析、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监控美术教学质量并完善和纠正学生作品中所存在的不足。讲解风资

13、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四、教学反思 1、风来了这一课我运用“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性培养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理念来进行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完成:在体验与探究中促进了解;在观察与对比中形成认知;在评价与拓展中延伸发展。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一理念是我整堂课教法运用的主要理论依据,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通过演示大风车,直接观察感

14、受风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观察彩带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通过从整体观察名画,再到细节观察,再进行对比观察,从中认识到通过人物动态、头发、配饰、衣服的形态变化来表现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表现孩子们眼中的风,是这堂课的难点。在引导学生对风形成认知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最难忘、印象最深刻的风,也是在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风,而不是概念的去表现,这一引导在后来作业的呈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作品在借鉴周围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时,更多的有了自己的情感,如:放风筝时候的风带来的愉悦的心情、狂风不小心吹走自己心爱的物品时伤心的心情,因为有了情感的流露让风变的更真实、生动,孩子们的画中不只是简单的表现风这种物象,更是把一种心情画在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