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30090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一)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方志、文集、笔记、医书和现代资料汇编等资 料,对咸同之际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发生的大疫之时空分布、瘟疫 种类以及原因和影响做了探索。指出,这场大疫始自咸丰十年,同治 元年达到高潮,同治三年,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渐趋平息。它是清代江 南波及范围仅次于嘉道之际大疫和疫死率最高的瘟疫,致使数百万人 罹难。瘟疫的种类包括霍乱、疟疾、痢疾、天花、类霍乱,并可能存 在伤寒和百日咳等。战争是这次瘟疫大规模爆发流行最关键的原因, 可以说战争导致了瘟疫。同时,瘟疫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进程产生一 定影响。不论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认识这场战争,立足于瘟疫这一

2、特殊 的灾难,我们确实看到了战争给当时社会造成的种种惨剧,对此,无 论如何都是不应忽视或视而不见的。关键词:咸同之际太平天国江南 瘟疫战争一、引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起义,较长时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特别是中国近代 史学界的极大的关注,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对这次起义的 背景、经过、失败原因、影响和意义以及领导人、革命纲领、统治思 想和战略得失等等,都作了大量细致的考证和研究 1。不过以往的研 究大都是在强烈的革命和反帝理念指导下展开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 对其中丰富的社会史内容有所舍弃和忽略。比如咸同之际,在太平战 争后期的主要战场苏浙皖地区爆发的那场

3、规模罕见的瘟疫,就很少 为人提及。这与疾病、医疗这样直接关乎生命的论题过去却一直是历 史学家的“漏网之鱼”这样一种状况,显然是相一致的。近年来,随着国 际上医疗社会史研究的渐趋兴盛 2和国内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 新认识,史学界对这一事件也开始有所注意。1990 年出版的近代中 国灾荒纪年一书中,较多地著录了这次疫灾的有关史料 3。似乎主 要是利用了这些资料,谢高潮于 1996 年发表第一篇专论这次瘟疫的论 文浅谈同治初年苏浙皖的疫灾4。其后,张剑光在三千年疫情 一书中列“咸丰苏浙皖战场疫疾”和“同治初年全国性特大疫灾”两目,专 门谈论这一疫情 5。另外曹树基也在最近的两篇论文中论及这次瘟疫

4、 6。谢高潮的论文是这一问题的先行性研究,他对这一瘟疫的背景、流 行状况、种类、原因和后果等作了论述,认为“咸丰朝迭年而起的自然 灾害是同治初年瘟疫盛行的前奏”,霍乱、斑疹伤寒和疟疾是这次瘟疫 的主要传染病,瘟疫的流行除了自然灾害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腐败 的政治和残酷的战争,瘟疫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不过,这一研究 基本如其标题所示,属于“浅谈”性质,流于一般性的论述,且在疾病概 念的运用上多有混淆不清甚至认识错误之处 7,分析也较为疏略,比 如认为斑疹伤寒是这次瘟疫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但在文中除了指出该 病的特点外,未作任何分析,而且,对该病病原、症状等的描述,多 窜入伤寒的内容 8。张剑光的

5、论着基本只是对疫情的一般性描述,不 过对瘟疫种类论述较谢文有所深入,而且还对苏浙皖以外地区的疫情 做了概述。指出,同治初年的疫灾,是以霍乱(吊脚痧)为主,掺杂 菌痢等其它传染病的特大的全国性瘟疫,除受灾最为严重的苏浙皖外,发生疫情的地区还有直隶、山东、河南、云南、贵州和陕西等地。曹 树基先在一篇论文中提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苏、浙、皖三省在 战争中的死亡人口只占人口死亡总数的30%,死于霍乱(cholera)占 70%。”9。之后,进一步认为瘟疫种类除霍乱外,还包括鼠疫、伤寒 或痢疾 10。曹的这两篇论文均非对这次瘟疫的专论,以上观点也只是 顺带提及,并未作具体的论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6、目前史学界对 这次疫情虽已有所注意,但显然是初步的,对疫情流行确切的分布地 区、传播途径等问题还缺乏研究,对瘟疫的种类、战争与瘟疫的关系、 瘟疫的后果等也仍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江南不仅是当时社会、经济 和文化最为发达,人口最最稠密之地,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太平 军和清军争夺最激烈、受这次疫灾危害最大的地区,故而在此就江南 一隅对以上问题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二、疫情的时 空分布有关这次瘟疫具体的时空分布情况,笔者根据各地方志、部分 文集、笔记、医书以及部分资料集等文献的记载,综合如下:咸丰十 年,五、六、七月间,常熟时疫兴起,死亡相继。无锡六、七、八月, 疫气盛行,死亡相藉。七月

7、,乌程乌镇大疫,每十家必有死者二。九、 十月,嘉兴濮院瘟疫盛行。秋冬之间,吴县大瘟疫,死者甚多。11咸 丰十一年,临安大疫。昌化大疫,死亡无算。秋,嘉兴濮院盛行霍乱 转筋之症。12同治元年,四月间,嘉兴有吐泻等病,不及一昼夜即死。 娄县、上海、川沙、南汇,夏五月大疫。上海霍乱大流行,死者数千 人。五月,嘉定大疫。金山张堰夏五月大疫。金山夏秋之间大疫。夏 五月,江浦大疫。嘉善正月大寒,人多冻死,夏大疫。石门,夏大疫。 青浦蒸里兵乱,田多不治,夏大疫。夏秋之交,吴县大瘟疫。夏秋以 来,常熟时疫流行,无家不病,病必数人,数人中必有一二莫救者。 间有子午痧,朝发夕死。吴江时疫流行,日死数十人,名吊脚痧

8、,无 方可治,不过周时。临安夏秋疫,时大兵之后,继以大疫,死亡枕籍, 邑民几无孑遗。昌化夏秋大疫,徙死相望于道,黎民几无孑遗。六七 月,孝丰瘟疫,民遭兵戈者半,遭瘟疫者亦半。乌程、归安难民均病 泻痢,秽气逼人,死者日二十余人。绍兴六月大水成灾,七月,疫大 作,加以穷饿,民死者益多。秋八月,江南大疫,南京军中尤甚,死 者山积。溧水大疫,时寇乱方剧,民皆乏食,死者无算。秋八月既望, 昆新淫雨十昼夜,河水暴涨,斗米千钱,道馑相望,疬疫大行,有全 家病殁者,琐尾流离,至斯为极。闰八月间,驻海宁之太平军疮痍及 瘟疫大发,死者无算。13同治二年,春二月,娄县、奉贤、上海、川 沙、南汇城乡鬼啸,大疫。五月,

9、嘉兴疫。时天热亢旱,酷热,盛川 死疫者经掩埋局收管,三日间计死二百余,余镇亦每日各有数人,皆 半日病而已。诸暨、山阴二月淫雨,夏旱,大疫。六月常熟疫气大作, 病者只半日不治。海宁自四月下旬,旱灾严重,七八月,复遭潮灾, 米价腾贵。又遭时疫(原注:吊脚痧),亦伤无计。八月,吴江各处时 疫流行,死者甚多。新阳信义,大乱初平,继以大疫,乡间无槥可售, 尸骸枕藉。嘉定大疫,夏,河水生五色虫。孝丰疫疠盛行。富阳大疫。 镇海秋疫。14同治三年,正月至四月,江阴大疫。四月,自长毛去后,常熟遍处起病,医者忙极,西南尤甚,死者亦多。春夏靖江大疫。粤 寇初平,宜荆疠疫迭起。乌程、归安六月天炎疫作,每日死者动以百

10、计。七月间,南京军营中疾疫大作。宝山大疫流行。丹阳大疫,尸骸 枕野。象山秋疫。15据以上资料表明,我们将这期间各年瘟疫所波及 的县次 16制成表1。表 1 咸同之际江南大疫各年波及县数表年份|咸丰 十年|咸丰十一年|同治元年|同治二年|同治三年县数|5|3|24|17|9 可见,所谓的同治初年大疫实始自咸丰十年,同治 元年达到高潮,同治三年,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渐趋平息。咸丰末年之 疫乃这次大疫之前驱期,同治元年为极期,同治三年和四年为缓解恢 复期。前后共波及32 县次。有关这次疫情的具体分布情况,可参阅根 据以上资料制成的图1。(见下页)从图1 可以看出,有疫地区主要集 中在江宁府、苏州府、松江

11、府、嘉兴府、湖州府和杭州府等太平军和 清军反复争夺之府县,其中上海县虽一直未被太平军攻占,但战争一 直未断,而且,又有大量难民涌入,所以也是疫情多发地区。而相对 受战争影响较小的宁波府和争夺不甚激烈的镇江府疫情相对较少。值 得注意的是,在浙西西部的孝丰、临安和昌化等较为闭塞、瘟疫较少 光顾的地区,这次也因太平军的数度攻入而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疫情。 常镇地区,由于没有出现像在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和杭州等地太 平军和清军反复激烈争夺的局面,所以在前期疫情较少,但在后期清 军的收复战后,也有较多的地区出现了疫情。由此可见,与嘉道之际 大疫主要沿交通干线传播有所不同 17,这次瘟疫基本随着战场的出现 和转移而引发、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