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29612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3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二O年十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专业现状 1(二)需求分析 3(三)目前存在问题 4二、建设目标 4(一)总体目标 4(二)具体目标 4三、建设内容 6(一)专业与行业需求对接 6(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三)课程体系建设 7(四)教学运行与保障 8(五)课程建设 11(六)实训基地建设 13(六)教学团队建设 16(八)社会服务 18(九)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8四、建设进度 19五、护理专业群建设 34(一)助产专业 35六、资金预算 40七、保障措施 41八、预

2、期效果 42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刘玲华 项目组成员:陈红宇、付沫、陈兰、宋国菊、汪国珍、姚斌、郑蓉、管祥兵、程家娥、徐元 屏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现状护理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历了从中专到大专二个办学阶段,已 有近 60 年的专业办学历史。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是学校于 2002 年 3 月由原湖北 省中医药学校和湖北省荆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的当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办、并开 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基础学科配套齐全,办学基础设施和专 业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目前,本专业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

3、人高等教育和各类岗位培训。每年招生数1000 人左右,新生报到率95%以上,全 部为第一志愿,毕业生就业率达95%,已形成立足荆州、辐射全国的格局。我校护 理专业服务区域能力强,据调查,荆州市三甲医院护士长60%是我校毕业生,荆州 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50%护理人员是我校毕业生。护理专业培养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实施整体护理所必需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社会适 应能力,能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徳、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根据就业导向和相关医学类专业教育规律

4、和特点,护理专业确立了适合人才 培养特点的“2+1”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就业一 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根据护理岗位需求,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 护理理念指导下建立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想道德与人文修养模块、专业基 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实践教育。多年来,护理专业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校内实训基地4877m2,有公共课实验室3个, 专业基础课实验室 13 个,专业课实验实训室 17 个,形成了职业氛围浓厚、仿真 效果良好、软硬件配套、仪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的、能满足护理专业实验实训 教

5、学、且在全国同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护理基础及临床技能实训中 心。该中心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有心肺听诊多媒体教学系统、腹部检查多媒 体教学系统、操作台柜、多功能病床、基础护理模型人、接生示教模型、婴儿多 功能温箱、注射模拟手臂、臀部注射模型、导尿模型、除颤仪、多功能床边监护 仪、呼吸机、输液泵、自动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电子气管插管模型、高 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型等,基本满足了本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在与职业岗位基 本一致的仿真实践教学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大大提高了职业技能;实训课开出 率达 100。学校在校外与 47 家二甲以上的医院(其中三甲医院有 18 家)建立了 护理专业教学

6、基地,并制定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实训规章制度,确保了学生 校外临床实习实训教学需要。护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42 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8.78%,中级职称占46.94%, 初级职称占 14.28%,青年教师硕士及在读硕士 14 人,“双师”型教师占 85.7%。 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和高中级职称教师占多数,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偏小, 但整体趋向合理。为了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使学生更 好的适应社会,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医院护 理技术骨干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专 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行业

7、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 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通过与医院共同安排学生实习、互派教师 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对方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和担任教学工作,实施“双师型”教师 培养、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护理教学和护理临床等方面的研 究。在各教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护理专业先后从教学基地选拔了31 名既有丰富 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兼职副教授”来护理 系担任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在实习教学医院聘请了 178 名实习带教教师担任实 习教学工作,形成较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二)需求分析1社会需求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范围向医院

8、、社区两大主体拓 展;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独生子女的增多,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需要,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各级医 院要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护理工作的扩大,不仅需要大量 的护理人才,而且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行业需求状况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显示,截止 2009 年底,全国 31 个省区 市的注册护士达到 218 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为 1:1.4(卫生部要求 1:3,WTO 要求 1:5),医护比为 1:0.64 左右(要求 1:2),床护比不足 1:0.4(此为 78 年卫生部要求,许多国家为1:1)

9、,护士的总量明显不足。截止2010 年底统计, 荆州市现有护士 7249 人,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荆州市现有人口为647 万人,每 千人口护士比为 1:1.12,未达到2009 年底国家平均值,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 按国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荆州市每千人口护士数的缺口约 5000-8000 人。近几 年来,每当学生毕业之际,总有多家用人单位在我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医 疗卫生保健服务行业,护理人才属于紧缺型人才。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高级护理 人才的需要,加快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合我国国情。3岗位要求卫生部 2005年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提出的总 目标是:“加强护士队伍

10、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 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教育, 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 求。”护理工作要面向社区、农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要求,立足 社区和家庭,发展老年人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护理等,护理专业就业岗 位扩大到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养老 院等医疗保健机构,这对护理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 年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2010 年 5 月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11、办法规定护理 专业学生在毕业当年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据此,用人单位纷纷要求护理专 业毕业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这也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三)目前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完全满足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计与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校内、外护理实训条件仍需加强。4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力量较弱。5. 第三方评价机制未能形成。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 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

12、职成201112 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 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等有关文件精神, 积极推进学校护理专业与医院、社区护理岗位对接,推进校院对接,健全校院合 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深化“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探索系统培养,根据医院、社区的护理工作任务,基于护理工作过程, 重建课程体系,建设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实现护理专业课程内容 和护理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 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具有教学和社会服务

13、功能的护理培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 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 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设“双师”结构教学 团队;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 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二)具体目标1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中职、高职护理专业有效衔接。2. 探寻社会需求,优化护理专业布局。3. 建立健全校院共建、共管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 养工作系统化。4. 推进护理专业与护理岗位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院合作的组 织体系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

14、目标和护理岗位能力要求,通 过校院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形成校院合作全方位、 工学结合深层次、教学做合一全过程的“校院合作、2+1 工学结合” 护理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 法与手段,着力培养护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5构建“立足岗位,面向医院、社区”的护理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业岗位 需求,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围绕护理工作任务和 护理工作过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重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 开发及教材建设,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6建设基于护理工

15、作过程的精品课程。以护理工作过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 现有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使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进一步 加强健康评估、急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五官科护理校级精品课程 建设,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创建儿科护理、内科护理、外科 护理校级精品课程,力争 5 年内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建立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7.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 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 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 身学习对接。8. 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疏通护理专业中职、高职、本科升学途径,拓 宽护理专业人才成长渠道,使本校 50%以上的护理专业中专学生升入专科学习,使 50%以上的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申请 1-2 项继续教育项目。9. 建设多功能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医院合作完善护理实训基地,购置智能化水平高的模拟教学设备,形成符合工作岗位真实情境的职业性、开放性强, 岗位覆盖面全,融教学、培训功能为一体的实训环境,满足实训及培训的需要。 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加强现有校外47所 医院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 2 所综合性医院,使其成为示范性护理实训教学基 地。10. 建设高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