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29171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一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境,具有特定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整体上把握,可以慢慢发掘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情境,才能品味出文章的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呢?又如何在整体感知中适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感受:一、抓住文章题目,感知全文内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大体了解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情感等。例如找骆驼,读了课题后,善于发现的学生很快就

2、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字“找”,老师顺势引导质疑为什么要找骆驼?怎么找骆驼?有没有找回来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之后,用几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他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抓住文章特点,把握文本结构。有些文本的结构和写作特点非常具有典型性,教学时可以抓住其特点,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从而把握文章的结构。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划出所有描写杨梅的词语,让学生将词语板在黑板上,我也有意识让学生把描写杨梅树的词板得高一些,描写杨梅果的词语则板得低一些,然后让学

3、生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上边的词语是描写杨梅树,下边的词语是描写杨梅果的,引导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两个方面来写的。接着我让学生将描写杨梅果的词语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初读和平常的经验积累,将词语按照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三方面分成三类,然后再追问他们分类的理由,在潜移默化当中,学生已经把握了文本的结构,了解了文章的写作特色。三、抓住人物关系,梳理文章脉络。有些文章人物繁多,内容复杂,可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梳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四、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4、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全文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样,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部分入手,然后通过前后联系,上下贯通来把握。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一个词,从纹丝不动的原因、后果、结果拎起了全篇,又通过变换角色的朗读让学生不仅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感受到了英雄的光辉形象,同时领略了作者的用词的准确。五、抓住文中插图 把握课文情境。许多课文中都安排有插图,这些插图往往也可以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提供了视觉支持,先借助插图提出问题再读课文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在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有两张插图,一张是孩子们无比兴奋的画面,另一张是孩子们沉默的画面。我投影出示这两张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同一节课孩子们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由读书,形成答案,从而捕捉到文章的整个“面”。六、抓住课后习题,把握解读方向。课后问题的提示,常常起到读者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个教学素材,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感知文章大意、领悟文章的方向。根据课后题设计填空练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大概意思,既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好方法,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