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29009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观止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文观止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文观止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文观止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文观止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观止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观止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文观止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翻开厚厚 的一本,时而读之。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但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 还是可以勉强读下来的。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不过两百余篇。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 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 哲的襟怀抱负。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 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 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 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

2、文化的绝美殿 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 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我特别喜 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 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这些名篇中不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 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 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 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

3、万卷诗 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 的楷模。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作为新 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读下去,而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 中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来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这 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其 中的“映”字,让人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与日光同曜的美景。之后作者生动地记 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4、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流水边饮酒取乐,听水流之声,咏人生之感慨抱负, 与同道之人畅谈古今之事,一时快乐至极,又何必需要丝竹管弦之类相伴呢?文 章中写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者最后就生死大事抒发了自 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叹息了生命的短促,让人思绪万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章最后俯仰生死,明白了生与死的大 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的思想,这也是值得 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感怀至此,我们怎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读书的感受,也许会感同身受,也许会恍然 大悟

5、,就像在春夜里听见花开的声音。步履匆匆之时,让我们静享读书之乐,把 爱恨情仇都忘却。读书如此,人生亦不如此乎?人生着实是难以捉摸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命轨迹,但是我相 信,真理是存在的,即使它不是永恒的,它也会是长久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则 是不断去寻求真理,在古书籍中去挖掘它们,在实践当中去运用它们。继续纵观全书,我对捕蛇者说以及沧浪亭记印象也十分深刻。 初读捕蛇者说时上初三。捕蛇者说究竟就要表达什么,当时并不清楚。 四年之后,我对于文章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 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的“异蛇”还依稀记得。蒋氏自述自家三代居住在永州 已“六十岁矣”。这里的“六十

6、岁”是说六十年,即唐玄宗天宝中期至唐宪宗元 和初期(746810)这段时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唐王朝局势动荡,战乱频繁。 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加之唐中期土地兼并盛行,唐朝的 授田法遭到破坏。为了支付各项浩大的开支,朝廷随意增加税收,多立名目,使 百姓不堪重负。七八零年,唐王朝实行了赋税改革,颁布了新法令,规定:国家 按支出的需要定出征税数额,按个人资产、田亩多少应纳国税数额。并明文规定 “敢在两税之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新的法令看似公平,好象从百姓实际 出发,事实却是欺骗百姓的手段。百姓不可能从中受益,反而受到更大的痛苦, 真正得到好处的只能是封建国家和地主。他们或是得

7、到随时扩大税收的便利,或 是任意进行土地兼并的便利。事实如陆贽所言:“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 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 加税时还谎称“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 毕停罢”,然则“息兵已久,加税如初”。新的税制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反而使农村景象更凋敝,农民生活更窘困。由此可见封建的税收并非社会主义税 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敲骨吸髓的剥削。难怪柳 宗元感叹:“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由此可以看出在捕蛇者说 这篇文章中所体现中的是作者对于当时的制度的不满和愤懑,变成了作者对于百 姓痛苦生活的同情。另外,在古文观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为“五斗米”

8、折腰而到 终南山采菊东南下的陶渊明。说他是隐士,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的仕途并不 得意。他的不得志,也让他不得不选择在终南山上孤独终老。陶渊明在他的文章 中也表现出了他清高的形象,在现在看来,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那我们是 否可以理解为吃不到的葡萄说成酸呢?可是,无论是怎么样的心理状态,他能留 下千古传扬的名篇则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尊重的,那是有了生活的深刻体验后 而蕴发的真实情感,他并无过多的幻想色彩,却照样美丽。还有的是在古文观止中,似乎总是有万古流芳的言论和思想,文人 自有办法“立德,立言,立志”!立德者,集大成的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了。于是, 我们现在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立言,

9、更好理解了,就是著书,要是 文化底子实在不行的话,就弄个家训什么的,以此来训诫不肖子孙,外人看不到 不要紧,至少还有子孙看,要是计划生育没有普及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可 以流传千秋了。立志,这事最不靠谱,有的人就想当木匠,却做了皇帝,有人就 想写诗,也成了皇帝,这不是事与愿违么,说说普通人吧,要是立志当个清洁工, 估计这孩子准是没有家教,别人不说了,你的爸妈,七大姑八大姨都不会原谅你, 立志,是有原则的,要有崇高性,要有难度,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这样好光宗 耀祖,干部是首选,次之经商赚钞票,再次之弄个科学家教授律师什么的,就是 不能说自己立志做老百姓!有能力的人,为了万古流,也弄一些有形的东

10、西,修个塔,建个庙,弄 个兵马俑。这样的话,后代子孙,也包括不是子孙的人都可以看见了,并有碑文 记载:某年某月某人建。穷人家的孩子就给爹妈找块坟地,迷信的也可以找二指 先生看看风水再埋。曾经流行一时的“XX到此一游”就是深的其精髓!刻到长城上,就与长城共流芳了。现在人,一般不这么干了,很多的人房子都买不起,更别说建庙,修塔 了,买个墓地几万起,想死都死不起。虽说不好办了,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 名”的老传统不能丢,于是乎,我们发明了数码相机,照相机,电影,DV,保管 你几万年以后还是活蹦乱跳的。几个世纪以来,古文观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图书之一。虽然学人 常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它的内容典雅

11、不俗,所选诸篇语言琅琅,佳 言警句层出不穷,均为古典散文代表,尽是传统文明精华。古文观止诞生于 17 世纪末叶,三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它的名气深入人心,在文选类图书之中, 普及程度至今尚无出其右者。然而,这部著名的中国古文选集并不是由官方组织 或授意选编的,而是由民间两位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吴楚材和吴调侯编辑成的。两 位小人物编成的古文选集,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特别是基层的欢迎。它 不仅成为私塾的蒙学教材,士子的参考读本,民国以后还曾被选用为新式学校的 阅读文选。虽然长期以来学人大多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是它的内容却 典雅不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为古代散文的精华,传

12、 统文化的代表,并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况且,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易于记诵, 文中不乏佳言警句,读后使人终身难忘。即使是学界巨子、文坛大师,也不能漠 视它或否定它。因此,进入现代化、数字化的今天,这部宣扬传统文化的古文选 集仍然家喻户晓。古文观止读后感评(二)朋友小牛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 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 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 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

13、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 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 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 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 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 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 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

14、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 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 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 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无独 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细品下 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 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 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

15、。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 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 岁的 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 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 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 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 有声,矍烁古今。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那种心胸,那种情

16、怀令 无数英雄浠嘘不已。对王勃所能说的只是可爱,而之于范老先生却是高山仰止。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和看了那部热播的电视剧(剧名我忘 记了,只记得是陈宝国主演)之后,明朝一直被除数我认为是一个被奄割的时代。 抛开外患不说,统治者的确是足够腐朽。能称上大帝的一个是洪武一个是永乐, 但都残暴致极;碰到一个温柔型的,却是个玩主皇帝;玩主过气了,却来了一个 不合作皇帝;就这么拖拉地过了几百年,终于迎来一个想励精图治的主,可是晚 了,大清的铁骑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夹得他在万岁山翹了辫子。然而在这么恶劣的 社会环境下竟然不断出现一批铁骨铮铮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方孝孺先生算其 中一个。最初认识方老先生的时候不是他那写得纵横阖捭的深虑论,而是“诛 十族”。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惊天 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 应了那句古话:“士为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