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后史学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28841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版后史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排版后史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排版后史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排版后史学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排版后史学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版后史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版后史学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人物:1、孔子(公元前51年公元前79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春秋,是全世界最早的历史文献学家,也是最早从事历史普及工作.2、司马迁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其父任太史令多年,他幼年师从董仲舒、孔安国等名师,二十岁开始壮游全国,此间探访历史遗迹,考

2、察风土民情收集了史料。元封三年,司马迁升任太史令,他秉承父亲遗愿,开始准备撰写史记。天汉三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被捕下狱,处以腐刑.出狱后他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奋撰写史记,前后有15年以上时间才写定成书.史记成书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司马迁注定名留青史.3、左丘明 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3、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4、 班固 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此时所著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善辞赋,有两都赋等。、范晔 两晋南北朝之际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东晋南朝顺阳人。范晔出生官僚世家,“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

4、章。入宋后,曾任职至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被告发参与谋反,下狱处死。范晔于元嘉元年被降职,不得志,于是删编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言,前后二十余年,至死尚未完成.范晔将众多后汉书删减成一部,且疏而不漏,为后世东汉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荀悦 字仲豫,东汉颖川人.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卷。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郦道元 (约027)字善长.汉族

5、,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裴松之 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的补缺与纠谬,引用的

6、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著数倍。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9、刘知几 唐代史学家.永隆年间(680年)以弱冠举进士,历任着作佐郎、中书舍人、着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馀年。景龙二年(78年)辞去史职,从事私人修史工作。开元九年,六十岁时因营救长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不久去世。有史通传世,对中国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评,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10、袁枢 字机仲,南宋建安人(今福建建瓯),世称西山先生。学识渊博,喜读资治通鉴写成通鉴纪事本末卷,9个专题,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创造了纪事本末体。11、郑樵 中国宋代史学家

7、、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12、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二十岁中进士,为人谨慎踏实,为官直言敢谏,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到地方任职,六任冗官,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历史兴衰的总结,皇帝后命设局专修.04年完成,神宗起名资治通鉴。手稿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和吉林博物馆.13、章学诚 清代史学家、

8、文学家和方志学家。身处嘉乾汉学鼎盛之世,提倡“六经皆史”理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去职,五十三岁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主修湖北通志.晚年目盲,著述不辍。以“六经皆史说纠正重经轻史的偏失,反对“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阐发史学义例,表彰通史撰述,重视方志编纂,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代表作品为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实斋文集等。后人辑为章士遗书刊行。章学诚为浙东史学学派主要代表,其著文史通义,共9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以史意为宗旨,不仅继承了浙东史学注重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9、,而且在史学领域创立了自己的尚意史学理论体系,对清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后世称他为浙东史学的殿军。章学诚的经世致用思想:扶持世教,匡正人心;扭转僵化的考据学风;揭露和抨击不良文风。1、顾炎武:字亭林,学者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1613168)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史学家.顾炎武深感晚明以来文人空言误国,明确提出学术必须“经世致用”. 他的代表作日知录,是他一生考证史事的结晶,是一部包含学术思想、政治见解在内的重要著作。开创了考据学风气。15、黄宗羲: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州先生.浙江余姚人。与顾、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一生著作繁富,多至六十多

10、种。如明儒学案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学术史著作、明文海、明夷待访录等。主要研究阳明学派,强调经世致用,批判理学,反对治学分立门户,为中国史学史开辟一个新领域-学术史。史书:1、尚书 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是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体例有典、训、谟、诰、誓、命,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也开了编年体的先河,其中的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根源.2、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

11、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3、逸周书 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

12、手。4、春秋 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所知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14年(前481)。主要记载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同时涉及各族关系、城筑、田赋、政治人物等。表述历史的方法上严格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事,对后来编年体史书的发展有典范作用。其在对待史事处理、史书编辑上更是做出开创性的贡献。春秋的社会思想核心是尊周礼。孔子修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书籍来伸张“王道”。其内容重人事,把人事从神秘的气氛中分离出来,是它在历史思想上进步的方面

13、,也是他在史学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 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等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是研究

14、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6、国语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体裁上分国记事。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西征犬戎(约前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

15、、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竹书纪年 是战国时魏国人的一部编年史,开编年记事之通史的先河。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篇。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三家分晋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8、战国策 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以记言为主,善于描写人物.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40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情况和互相辩驳的言论。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