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28827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雨水管道设计计算31 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3.1.1 排水区域划分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3.1.2 管线布置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32 雨水

2、流量计算图3 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3.2.1 雨量分析要素a) 降雨量 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b) 降雨历时 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c) 暴雨强度 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3-1)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降雨时间(min)。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d) 降雨面积 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雨

3、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管道编号管道长度(m)本段汇水面积编号本段汇水面积(ha)传输汇水面积(ha)总汇水面积(ha)54230.76566.6706.6743153.845786.6714.6732230.7658、5918.6814.6733.3521153.8466、691233.3545.3567192.36511.86011.8698230.76538.1508.1587153.84549.788.1517.931610230.7660(3)、61(3)8.1508.1510

4、11115.3861(4)5.938.1514.08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1415230.7646(2)21.3458.2979.631718115.3861(1)、(2)11.86011.861819269.2260(1)、(2)4.4411.8616.31920230.76475.1916.321.49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2122230.7645(2)10.2335.

5、7245.952324192.331(2)、329.4909.492425153.8429、3011.129.4920.612526153.8426、2719.3420.6139.952627153.846(2.2)、7(2.2)9.6739.9549.622728173.076(2.1)、7(2.1)9.6749.6259.292829173.076(1.2)、7(1.2)9.6759.2968.963031192.324(2)、31(1)13.34013.343132230.7624(1)、2814.8213.3428.163233153.8422、2517.0428.1645.23334

6、153.844(4.2)、5(4)12.0645.257.263435153.844(4.1)、5(3)12.0657.2669.323536153.844(2.2)、5(2)12.0669.3281.383738230.7620、2331.42031.423839153.8418(2)、2128.2331.4259.653940153.843(2)、4(3.2)13.6459.6573.294041153.843(1)、4(3.1)13.6473.2986.934142153.842(2)、4(1.2)12.5386.9399.464344153.8418(1)12.45012.454445

7、153.841(3)8.8612.4521.31454230.761(2)8.8621.3130.174748269.22371.4801.484849192.335、3611.121.4812.64950153.8433、347.4212.620.025051153.849(1.2)、9(2.2)5.9320.0225.955152192.39(1.1)2.9725.9528.925253134.619(2.1)2.9728.9231.895354134.618(2)4.6731.8936.565556153.8438、3948.91048.915657153.8411(2)、13(2)11

8、.7848.9160.695758134.6111(1)、13(1)11.7860.6972.475859134.6110(2)、12(2)12.6772.4785.146061230.764022.23022.236162203.83841、4231.1322.2353.366263203.83815(3)6.7253.3660.086364203.83815(2)6.7260.0866.86566203.83843、4449.06049.066667203.83816(3)、17(3)16.8549.0665.916768203.83816(2)、17(2)16.8565.9182.76e

9、) 暴雨强度频率和重现期 指定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一般不是预知的。但它出现的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发生频率。暴雨强度频率是指等于或超过某指定暴雨强度值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即: (3-2)3.2.2 雨量基本公式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3-3)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F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暴雨强度公式: (3-4)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本设计中暴雨强度公式为:

10、(3-5)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a) 径流系数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b) 重现期P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

11、,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

12、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规定的选用范围,是根据我国各地目前实际采用的数据,经归纳综合后确定的。在选用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是,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条件确定。我国南部地区主要城市的重现期间下表:选择该地区选择暴雨重现期为0.7a。c) 集水时间t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有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部分组成3。地面集水时间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第1个雨水口的时间。影响t1的因素众多,如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种植、水流路程等,因此一般对t1不进行计算,而采用经验数值。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地面积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和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t1=515min。根据经验,在建筑密度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或街区内设置的雨水暗管,可取58min;而在建筑密度小,汇水面积较大、地形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稀疏的地区,取1015min9。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的确定t2的计算公式为: (3-6)式中: L各管段的长度(m); 各管段满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