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复习.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28465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组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组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组织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组织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复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组织期末复习第一章 导言P11、什么是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1)信息组织:指根据使用的需要,依据主题内容或特征,将信息资源组织为有序集合的过程。2)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关系: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目的和归宿,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2、信息组织的类型;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的检索工具类型;两种基本检索途径及其特点。1)信息组织的类型:根据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按照标识特征和提供的检索途径分:A、文献的外部特征:责任者名、文献名、机构名、出版地、出版社、标准书号、专利号、档案号、文献登录号等,及引文

2、索引法。可以据以查找一种或数种文献;B、主题内容途径:包括:分类法和主题法。使用这类途径检索,不必预先了解文献特征,可直接从主题内容入手进行查找。2)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的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信息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文献目录:以各种类型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揭示、报道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索引:是以文献或文献集合中包括的信息内容为其揭示单元的工具,包括期刊索引、书后索引等;机读数据库:是由文献资源为对象的机读记录的有组织的集合,是一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以机读形式建立的检索系统;网络搜索引擎:是一种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对象的检索系统,实际上是数据库的一种特殊形式。3、传统检索系

3、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方式。检索语言。1)传统检索系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方式:(1)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包括:著录或编写题录;(2)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浓缩。包括:编写内容提要或文摘;(3)提供检索点。包括:著者名,标题名称,出版机构名等。2)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情报检索语言。第五章 分类法P771、信息资源分类的含义、特征、作用(1)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2)信息资源分类特征:1)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2)从一定的角度出

4、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3)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4)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3)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1)进行资源组织,如文献分类排架;2)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即将分类法用于信息资源的揭示;3)分类统计。这是有效进行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基本手段;4)兼容工具。2、信息资源分类法及其类型。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分类法及其特点。(1)信息资源分类法及其类型。1)信息资源分类法:亦称文献分类法、分类语言。是按照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2)信息资源分类法类型: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3)等级列举

5、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及其特点A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其特点: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类目展开比较系统;标记简明,适于分类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检索。B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原则编制的分类表(类型)。这种分类法放弃详尽列举类目体系的做法,代之于以简单概念组成复合类目的方式。其特点:标引专指;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组配,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的复合主题;标记表达性强,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进行多元检索;对科学发展的适应性强,可以通过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有利于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类表的篇幅较小,

6、便于控制、管理、增补、修订等。不足是:分面类表的类目体系是隐含的;类目的分布往往不够均衡;标引难度较高;分面标记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3、分类法的结构组成;类目表的组成部分,基本部类,基本大类、复分表的基本知识;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标记制度、常用标记技术;说明与注释包括的类型;类目索引的基本类型及使用时注意问题。1)分类法的结构组成。目前国内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按照分类法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将分类法的组成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个方面;按照分类法构成的形式,将其分为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四个方面。2)类目表的组成部分,基本部类,基本大类、复分表的基本知识类目体系

7、(表)的组成部分:A、主表: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B、复分表,即副表。基本部类:分类法为了合理展开所作的最基本、最概括的划分。基本部类的排列次序为基本序列。基本大类:是文献分类法列出的第一级类目,又称基本大纲。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指由共性子目录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3)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标记制度、常用标记技术;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文献分类法中用于表示类目的代号。分类号的要求:A、简明性。即要求号码简短明了,顺序性强、易读易记、便于排检,适合实际使用的需要;B、表达性:指标记除能显示类目的排列次序外,还能反映其结构特点;C、容纳性,又称扩充性,指标

8、记系统应具有根据类目体系的增补变动及进配予相应号码的能力;D、助记性:通常是指对类表中同一含义的主题概念使用相同的号码进行配置。号码种类:按照号码组成成分,通常可以分为单纯号码、混合号码两种。单纯号码是由一种具有固定次序和符号系统组成的号码。混合号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组成的号码。标记制度指号码组成的方式。分类标记一般可分为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等。A、顺序标记制:按照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顺序配予号码,号码只表示类目的次序,不揭示类目的等级或其他关系。B、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的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号码不仅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并可以根据标记的

9、位数判断出类目的等级,这种标记方式,称为层累标记制。C、顺序层累标记制:这是一种结合采用顺序制和层累制的标记方式。目的是试图汲取两者的优点,使标记能在具有较强简明性和容纳性的同时,保留一定的表达性。D、分面标记制:这种标记制度通常以特定的符号的组配方式表示各个主题因素所属的分面,使号码不仅能够揭示类目的次序和等级,而且能够显示类目的分面结构。常用标记技术:八分法、预留空号法、双位制、借号法A、八分法(Octave device):亦称扩九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0-8表示,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B、

10、预留空号法:指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类目设置的可能,在配号时,预先留下一些空号,供类目增补时使用。C、双位制(Group notation device):亦译做集团标记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8个时,直接以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以解决号码的扩充问题。D、借号法: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灵活借用上、下位类号码的配号方法。3)说明与注释包括的类型说明与注释是帮助用户了解和使用分类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法一般通过它说明类表的编制原则、类目体系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通常包括:编制说明、大类说明、类目注释三种形式。类目注释:是对类名的补充说明。主要通过它进一步说明类

11、目含义、范围、与其他类关系及具体的使用方法等,以便对类目的使用进行规范控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说明与注释包括的类型有:A、规定类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B、揭示本类与相关类的关系;C、说明分类方法;D、规定同类文献的排列方法;E、说明修订情况。4)类目索引的基本类型及使用时注意问题类目索引是为了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编制的一种辅助工具。这种工具在每个类名及同义词后记录该类的分类号,将所有的条目按字顺排列,通过将分类体系的系统排列转变成字顺排列,从而可以从表达主题的语词出发找到相应的分类号。类目索引根据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等。直接索引:是一种直接类名或同义词查找对应

12、类目的索引。这种索引通常是将分类表中类目名称,包括其同义词、注释中小主题名等按字顺排列,于每一索引条目后注上相应的分类号码,从而可以从类名出发查找对应的类号。相关索引:是一种不仅可以从主题名称出发查找对应类目,而且可以将被分类体系分散的该主题各方面的类目加以集中的工具。相关索引为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首创,最先用于杜威法索引的编制,因可以揭示分类法中的相关材料而得名。为了将一个主题各个方面的类目集中在一起,这种索引除采用直接索引的方法外,还采用倒置、按学科集中等形式。主题词索引:是一种将分类法与主题法结合的索引类型。使用时注意问题:类目索引是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注意,它只是分类表的辅助工具,

13、不能直接作为分类的依据。必须在查核类表,明确该类在类目体系中的位置和关系,了解其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分类。4、类目体系建立的方法;引用次序对类目体系展开的作用;分类法中同位类的排列方法,常用的系统排列模式;传统分类法对于横向关系的处理方式;类目体系中类目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及表现形式,这些关系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1)类目体系建立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方法:采用归纳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根据个体属性的相同点集合成类,并依照这一方式,逐步将小类聚合成大类,建立起类目体系;使用划分的方法,从总到分,从一组概略类目出发,通过逐级划分、层层展开,实现类表的编制。2)引用次序对类目体系展开的作用引用次序是指复合

14、主题在标引和检索中不同主题因素的组配次序。在不同的情况下,引用次序往往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引用次序对于类目体系展开的作用:分类标准使用的先后次序规定类目体系的展开方式,确定复合主题如何集中,是分类系统建立的中心问题之一。在分类体系建立过程中,选择何种属性为分类标准以及按照何种次序加以引用,决定着类目体系展开方式,对分类体系的性能有直接影响。3)分类法中同位类的排列方法,常用的系统排列模式。同位类是指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一组同位类,又称为一个类列。同位类如何排列的问题,决定着并列类目之间的排列次序,是类目体系保持系统性、实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同位类序列方法:(1

15、)按时间先后顺序序列;(2)按事物进化顺序排;(3)按空间次序排;(4)按逻辑次序排;(5)按依存次序排列;(6)按惯用的次序排;(7)按实用的次序排;(8)按字顺次序排。4)传统分类法对于横向关系的处理方式(1)设置交替类目。交替类目指在为一个知识门类设置使用类目的同时,于相应门类下设置的供选择使用的类目。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具有多种从属关系的知识门类,目的是为了充分揭示主题之间的联系;(2)建立参照。即以类目参照的方式,用于指明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式以外的其他联系。一般用于内容上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在分类体系中被分散了的类目之间,通常以互逆的方式在相关门类揭示。(3)设置选择类目。即在

16、主题内容存在着不同处理可能时,指明可供选择的不同处理办法,供选择使用。(4)设置选择类表。即根据不同单位或用户的需要,为一主题或学科领域同时编制不同的类表,供选择使用。(5)规定类目的归属。即按照单线序列中类目设置需要,规定类目处理的做法。4)类目体系中类目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及表现形式,这些关系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传统文献分类体系一般是通过层层划分的方式,按照等级、并列等方式展开的,其结构特点:(1)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的,能够充分地显示一学科或专业领域中知识门类及其关系的全貌;(2)通过缩格、并列、交替、参照等多种方式显示类目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从属、并列、交替、相关关系等;(3)以直线方式排列以满足文献组织和检索的使用需要。分类体系中类目之间各种基本关系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