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2537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七大洲和四大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一、案例基本信息课例名称七大洲和四大洋科目地理年级七年级提供者曾淑英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球仪及不同的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分布等,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读图能力。(2)通过绘图与填图活动,能准确辨认大洲的轮廓和把握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架构,形成对全球海陆空间分布的完整而具体的认识。2、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轮廓、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空间分布。3、教学难点:七大洲的空间分布4.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策略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1.地位重:本课的内容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点,包括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分界、形状、轮廓和面积等。

2、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特别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地理的一个重点。2.容量大:本课学习内容看似简单,但涉及众多地名与其空间分布,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掌握确非易事。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学习者为刚进入七年级一个多月的学生。地理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门陌生而新鲜的课程。针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他们有几个特点: 1.活泼主动爱表现:七年级学生还带有小学生活泼可爱、喜欢表现、主动性好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使本课的学习动起来。2.读图能力薄弱:虽然经过前面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3、的学习,学生对地图的基本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涉及到最大尺度的分布图还是首次,如何让其学会阅读分布图,在图上发现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信息是本课教学的第一个基本点。3.空间概念缺乏: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普遍缺乏地理空间概念,而本课的学习需要他们学会建立七大洲与四大洋的明确的空间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因此,如何让其准确地建立起大洲与大洋的空间架构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基本点。4.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不久,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老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利用各种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对本课的学习也形成一定的困难,但其爱动、好问的特点亦是学习的一个优势。 教学

4、策略分析1.基于以上的分析,从过程、方法上确定本课教学的基本思路:画读1.“导学案”式学习:针对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容量大、学生读图能力与空间概念感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但主动性强的特点,本课首要考虑采用“导学案”式的教学,即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具有方法指引、习惯养成、读图训练等综合功能的导学提纲,让学生通过读书、读图自主完成有关大洲与大洋的基础知识学习,从而牢固建立大洲与大洋的基本框架。这是一种半独立的自主学习。2.趣味画世界:着重解决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空间分布这个难点,运用“绘图+填图”的方法,称为“三笔画世界”,即让学生以几何图形的方式在标有赤道、回归线、极圈的空白图上用“三笔”绘制大洲的轮廓,

5、然后在绘制好的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使学生能够真正把全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架构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形成对全球海陆分布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以往的经验,学生独立绘图有较大困难,学生参与度低。因此,绘图的方式是跟绘,即学生跟着老师绘,降低难度,实现全员乐于参与。 3.用图说位置:进一步深化、巩固大洲与大洋空间分布,让学生对着地图描述每一个大洲与大洋与其它大洲或者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为后面学习区域位置打好良好基础。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位置描述,教师分别给予一个大洲、大洋的描述范例,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其他大洲、大洋的位置。说评过程方法评价2.充分利用地图开展本课教学,选择P

6、PT课件与数码展台作为技术手段。5.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具体资源及环境一.温故引新1.提出与展示问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说出这几条重要的纬线名称与意义。地球上海洋与陆地面积各占多少?说出图中陆地和海洋的基本形态。2.引入新课引导读图归纳什么是大洲?用图说明: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形成了七大洲;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大洋。1.看图回答问题。2.观察地图,理解概念及大洲、大洋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课扫清知识与概念上的障碍。1.资源类型:地图东西半球图五带图海洋与陆地形态世界海陆分布2.使用方式PPT展示3.功能检查、引入、发现二.新课学习: 读一读1

7、.提出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要求及方法。2.巡视、检查,发现问题,鼓励和指导。自主学习(20分钟):运用地球仪或地图上、课本独立或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的 “读一读”部分(见附录1)。 1.通过自主学习,全面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知识,初步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2.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特别是使用地图的良好方法与习惯.3. 培养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1.资源类型:地图世界地形图2.使用方式、PPT展示3.功能提示、指导3.展示问题:检查评价学生完成“读一读”的情况;发现与矫正问题。(重点小结强调:能够在不同形状的地图上辨认大洲与大洋;要学会利用赤道、回归线、极圈来确定大洲的基本纬度位置

8、;大洲的轮廓特征等)看空白地图回答问题。通过交流与评价检查学习成果,通过反馈与矫正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资源类型:地图东西半球图世界地形图2.使用方式PPT展示3.功能检查与评价4.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发现:你能发现一些大洲的轮廓(或形状)有些什么特点吗?从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的位置看,你能发现七大洲在分布上有什么重要特点吗?观察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强化大洲与大洋的空间分布提供解决情境。1.资源类型:地图世界图2.使用方式PPT展示3.功能观察与发现三.趣画世界:画一画1.提出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方法与要求:根据上面的观察结果,用简单

9、的几何图形(三色角形、梯形等)画出七大洲的轮廓;尤其要注意各大洲所跨大致的纬度位置。2.按步骤示范“三笔画世界“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大洲的纬度位置。 3.利用数码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引导点评部分学生的绘图作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对绘图、填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 4.小结“三笔画世界”活动。激励学生:通过简单的三笔画世界,你就可以把整个地球的海陆面貌装进的自己的脑海中了。1.在导学案的空白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绘出七大洲的简图,并在绘好的图上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2.评价展示的作品,发现问题。通过绘图和填注:1.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2.培养学生绘图能力;3.把大洲大洋的分布进一步落实到

10、地图上,建立明确的全球海陆空间分布结构。1.资源类型:实物空白图纸、笔2.使用方式数码展台3.功能示范、展示评价、交流小结四.深化提高: 说一说 1.提出问题:怎样更好地确定大洲之间、大洲与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2.示例描述:分别示例亚洲与太平洋的位置描述方法。据图分别描述其它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描述大洲与大洋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心智地图。1.资源类型:地图世界地形图2.使用方式、PPT展示3.功能交流、评价三、教学评价1.城区教研员的评价要点:(1)城区地理教研员曾老师:该课有四个亮点,实在有效:尤其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

11、习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效率高,目标达成的效果好;渐进提高:从培养用图能力与方法、习惯上看,该课是一个“读绘填用”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渐进性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图、用图方法与能力得到训练;灵活把控: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曾老师发现要求学生十分钟完成的任务,学生才完成了一半左右,原因是涉及的分布知识多,学生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查阅两种类型不同的地图,针对这种情况,她不是急着赶进度进而叫学生停下,而是放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继续探索,直到全班学生中的绝大部分都完成了任务,虽然这比预先设定的时间多了一半。但这很值得,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才获得了更好的探究效果;全局观念:该课在教学上并不是

12、死抠本节课的内容,而是从整体上来把握,也即是站在整个地理教学体系中来设计教学,如把大洲的分布与五带的分界线联结起来,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认识海陆的空间分布,也为以后学习描述大洲(或区域)的纬度位置与分析其气候特征打下了良好的后续基础。(2)城区地理教研员丁老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什么废话,没有一点花架子,课堂活动都是实实在在的,放开的,有效的。对学生的关注都是在不经意间、不着痕迹的,很自然的让学生从内心里得到真正的激励。(3)城区英语教研员杨老师:这样上地理课,学生能学得透、学得活,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的动了起来,老师有胆量放开让学生主动学,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在教学过程

13、中还能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调整学习时间,学生学得有趣、有收获,这样的课让人听得一点都不觉得累,非常的轻松。我要建议英语科组以后也要多上这种实实在在的课。 2.学科组成员评价要点: (1)赵森森:教学设计目的与重难点明确,“读一读”和“画一画”两大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课件简洁实用,功能清晰,本课的课件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与反馈学生绘图的情况,使用效果好;对教材的处理是站在体系上来考虑,如通过回归线和极圈把大洲的纬度位置基本确定下来,这一点很多地理教师可能不会涉及,所以对我以后的教学很有启发。 (2) 谢国文:第一是整个课体现了“以学为主”的理念,运用“先学后教

14、”的方式,课堂有序、轻松、实在,学生参与度高;第二是非常重视学生读图、用图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绘图环节是用图的高潮部分,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地图来认识大洲与大洋的空间分布,如除了用课本的东西半球图外,还指导学生用世界地形图,使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有更完整的认识,知道可从不同的地图中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第三是注重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鼓励。(3)余造忠:导学案设计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既有知识性、又有学习方法指导性学习材料,使学生能有目的的带着具体的问题去自学,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另外还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读图、辨图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空间分布落实到地图上。3.自我评价:(1)目标完成良好: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及检查反馈来看,本课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好地落实到地图上去,大洲与大洋的空间分布这个难点通过绘图与填图得到得到有效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这堂课得到较好的落实。(2)技术运用效果好:能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术功能,本课一是利用PPT课件展示地图,检查与反馈学生完成“读一读”部分的学习情况;二是利用数成码展台示范绘图与展示交流评点学生的绘填图情况。这样可达到有效利用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3)问题与思考对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