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25194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手段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图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阐述我国的就业促进战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来复兴古典经济学思想,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工与专业化对经济开展的作用上。在杨格看来,分工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专业化程度;二是不同专业的种类数;三是消费的迂回度。而消费的迂回度是工业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工业化开展的程度越高,迂回消费链条的长度就会越长。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个人专业化程度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或经济增长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

2、分工程度演进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专业化程度加深,消费的迂回程度进步,迂回消费链条上每个环节的产品种类数增加,而这意味着不断出现新的专业和分工领域。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失业是与分工相关联的一种经济现象。假如没有分工,整个社会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时,不存在失业;当整个社会处于完全分工状态,每个人都进展专业化消费时,社会也没有失业。失业发生在一定程度的分工阶段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当分工演进机制受阻,原来的专业化消费不能进展时,从事专业化消费的劳动力既不能重回自给自足状态,也不能跃进到新的分工程度状态,失业便会产生。详细而言,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失业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式是分工网络的可靠性,即交易风险

3、来解释失业现象。在新兴古典产权理论中,假设每个交易都有一个失败的风险,那么当外生交易效率改良时,平衡的分工程度会上升,而整个经济分工协调完全失灵的风险也上升。但是因为外生交易效率改良时,增加的分工好处大于增加的总外生交易费用和增加协调失灵风险的害处,所以人们会从这些互相冲突的效果之间的最优平衡角度,同时选择高分工程度和高协调失灵的风险。而高分工程度意味着商业化程度、大市场容量和高总量需求,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那么意味着人们在协调失灵中可能被迫回到自给自足的低消费效率。因此,整个经济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意味着大规模失业的风险。第二种方式是所谓整数理论来解释失业现象。所谓整数问题就是瓦尔拉斯平衡存在的

4、整数条件,即能产生最高效用的角点平衡中,选择专业化形式的角点平衡人数必须是整数。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3个人,当交易效率进步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分工,瓦尔拉斯全部平衡意味着每个专业有1.5个人,这与整数条件不符。因此瓦尔拉斯平衡可能不存在,但假如3个人中有一个人的消费率低于其他两人,那么瓦尔拉斯平衡仍会存在。而两个消费率高的人会发现,与消费率低的人进展分工将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他们将会形成一个瓦尔拉斯平衡并将消费率低的人排除在分工之外。消费率低并不是这个人被排出分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整数条件不满足。因此他是在愿意卷入分工且当整数条件满足时也能卷入分工,但却因整数条件不满足而被迫处于市场和分工之

5、外。这类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第三种方式是分工构造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当交易效率或消费函数的参数变化时,平衡的分工程度、平衡的贸易品种类数、平衡的迂回消费链条的长度都会变化。这些变化就会要求某些人改行。假设改行的费用很高,那么在分工构造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失业现象。由于分工的特点是专业化熟能生巧的正面影响,所以改行也意味着过去的专业经历突然变得无用,而新入行者永远赶不上已有很多专业经历的人,因此再也难以找到就业时机。也就是说,一旦失业,就失去了边干边学的时机,因此效率会更低,形成恶性循环。新兴古典经济学从分工角度讨论了失业产生的根源,在现实经济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尤其是对处于高度分工程度的兴旺国家。

6、我国现阶段的分工程度相对于兴旺国家来说还比拟低,新兴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个认识失业的新视角,对研究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分工演进阻滞是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可以带来进步劳动消费率的好处,但同时又增大了交易费用。当交易效率非常低时,分工带来的好处小于交易费用,经济体系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当交易效率外生改良时,经济体系就会从自给自足向完全分工演进。供应和需求是分工的两个侧面。随着分工演进,社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也会随之发生演进。经济开展的本质是从分工不兴旺的经济体系演变为分工高度兴旺的经济体系的过程。有学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分工和就业的关系后指出,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7、认为就业问题只是市场需求的问题,总需求缺乏自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缺乏,失业也就成为市场机制排出剩余劳动力的必然结果。在以分工就业为根底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新的分析框架下,市场需求是内生的,刺激需求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终方法,就业问题应该放在以分工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框架中去考察。这个新的分析框架提醒了开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不同于兴旺国家经济增长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工演进缺乏。由于分工程度低下,市场机制所能起到的根底性调节作用也是低效的,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较快,但其质量程度却不高,就业程度不高也就不可防止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是由低程度分工和低人力资本积累造成的,一味地靠刺激内需、增设工作岗位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

8、题的。为分工扩张创造更大的空间,提升分工程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杨小凯1998认为经济开展的本质是劳动分工的演进,而失业或隐形失业或是由于分工程度低,大多数人自给自足,找不到专业化的就业时机,或是分工程度很高时,由于大分工网络造成的协调失灵风险高,加上转业的困难等原因造成。但在经济起飞、分工演进加速的开展中国家,失业不是大问题。正如台湾、香港、温州经济起飞时不但不会有失业,反而劳力缺乏要从外地进口劳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充分利用分工经济的效果,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来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随着分工的演进,产业链会不断加长,会促使中间产品专业消费者人数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制度还不完善

9、,制约了分工的自发演进。我国分工演进阻滞的详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少地方政府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区经济构造,甚至不惜动用行政力量直接干预跨地区的分工,这种“自足自给经济布局使得不少地区的分工长期处于低效率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分工的自发演进。二是很多企业的诚信程度不高,整个社会的信誉体系不完善,使得不少企业认为企业之间进展交易的风险比拟大,内生交易费用较高,因此宁可自己组织消费产品,也不愿意进展分工。这无疑是影响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三是企业组织缺乏弹性。当企业内部组织消费某种产品的零部件的本钱过高时,企业本应该放弃“自给自足的方式,把这种零部件外包

10、给专业化的企业,但这样做往往意味着要影响到原有的机构和员工的利益,从而使得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因为遭到这些机构和员工的抵抗而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僵化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分工促进就业是我国就业促进战略的指导思想根据上面的分析,透过失业现象的外表,可以认识到我国分工的自发演进受到阻滞,分工程度缺乏,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是造成我国失业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就业促进战略时,应当确立以分工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各个方面采取有利措施促进分工深化,为分工的自发演进创造一个适宜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当放弃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构造思想,真正树

11、立起社会化消费的观念,放手让企业进展自发的分工协作。政府的行政干预往往会扭曲企业之间的分工行为,造成消费效率和交易效率的低下,最终压抑分工的深化。加快全国性的企业信誉档案体系建立,将目前分散在诸如银行、工商、税务等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企业信誉数据进展集成,建立一个完好的企业信誉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那些资信不好企业的名单,让资信不好的企业在市场上既筹不到资金也找不到合作伙伴,从而抑制欺诈、违约等内生交易费用的发生,让大多数守信的企业能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消除顾虑积极进展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和就业。社会化大消费的性质决定了劳动分工不可能只局限

12、在某一地区,而是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分工的这种超区域性意味着劳动力应当可以自由地跨区域进展流动,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分工的最终实现。因此,国家应当改革沿袭数十年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藩篱,建立起合适劳动力进展自由迁徙的制度安排。我国各地区的分工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就业构造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以及省会城市分工程度高,就业时机相对较多。但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尤其是资源枯竭的矿城,军工企业密集的大三线地区,以及非省会城市的老工业基地的人口构造老化,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就业岗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这三类重点地区成为当前就业困难群体最为集中、就业矛盾

13、最为突出的地区。对于这类地区,政府除了有方案的改造原有产业构造和布局以增加就业时机外,还应当鼓励劳动人口进展流动迁移,让有工作才能的群体积极参与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化大消费所进展的劳动分工是自发形成和不断演进的,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展有意识的分工安排往往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扰乱正常的分工秩序。分工的演进有赖于交易效率的进步,而交易效率的进步取决于可以有效减少交易费用的合理制度安排。我国正处在复杂的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应当不断地审视和分析与分工有关的各项制度运作的有效性,及时清理以前出台的各种阻碍和抑制分工的政策措施,为分工创造相对宽松和合理的制度环境。与此相应,分工的深化那么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就业。参考文献:1.贾明德,李斌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与西部开发j甘肃社会科学,20022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3.蔡彬彬分工与就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j开展经济学论坛,202214.黄新萍,谭义英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2235.郭永清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解读我国的失业现象j经济前沿,20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