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25012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后感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避暑山庄、外八庙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所形成的“大避暑山庄文化”,超越万里长城之实用功能,彰显了康乾超越历代帝王治世的至高选择:结束了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来南、北文化的对峙,同胞间血火弓刀的悲残格杀和文明的毁灭与重建;实现了在封建专政体制下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中国的“康乾盛世”由此而驰名世界,夏都承德可称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进步的高度象征。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 与其说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是一座供游憩的皇家园林,不如说那是一件政治工具。它是建造者的一种政治表态,建筑的政治涵义

2、才是它的本质。建造者借助建筑样式表达王朝的政治态度。因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离开了建筑的政治象征义这一核心主题来欣赏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无疑是失败的。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564万。避暑山庄包括宫殿区和苑林区。宫殿区为紫禁城的缩影,苑林区则象征大清国疆土。 承德作为清王朝推行围班和朝觐的地方,伴之而来的就是风行宗教政策,把喇嘛教作为统治蒙古的思想工具。康熙乾隆在承德修建外八庙,无非是阐扬黄教,“该以绥靖荒服,柔怀远人”。 康熙作为军事家,充分认识到

3、承德是地处北控制蒙古诸部落,南拱卫神京的军事重镇。乾隆曾说过“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至缔构也”。由此可见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筑象征清统治者的国家观念。通过建筑,可以看到这种国家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满族为多民族国家的核心,居最高统治地位,推动多民族和睦共存的大一统局面形成;二是积极吸收汉文化,在保持满族文化独立性前提下,利用汉族文化维持国家政治正常运行。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建筑象征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了这两点政治内涵,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皇家园林的历史价值。 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间内,是边疆多事之秋。康熙、雍正、乾隆采取武攻文治、张弛兼用的办法。在平定叛乱的同时,重视与各民族修

4、好关系,和睦共处。清帝在木兰围场的围猎中,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以达到加强对蒙古诸部的统治。声势浩大的狩猎酷似军事演习,不仅可以加强武备,提高士气,给人以威慑的力量,同时又可以与蒙古王公联络感情,即使排除不安定因素。另外,外八庙建筑的建立亦体现了“文治”策略的象征义。 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和外八庙在清代前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安定祖国边陲,加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承德,是一个风景秀丽,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小城。当地人都管避暑山庄叫“山庄”,感觉就像慈禧管颐和园叫“园子”一样,好像是他们家自己的东西一样亲切。山庄确实有历史,它始建于年,而且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比颐

5、和园还大。这些建筑都采用上等的木材,现在保存也很完好,陈而不旧,代表了沧桑和历史。如果你去过山庄,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它值得一去,因为它代表了皇帝的喜好,紫禁城代表着庄严与身份,但却不代表皇帝的喜好,这个山庄是后建的,集合了中国南北很多代表建筑的风格,皇帝虽然坐拥江山,但却不可能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所以他们就将自己所喜欢的风格建筑都在这个山庄中体现,供自己欣赏,什么蒙古包了、杭州的六合塔了、嘉兴的烟雨楼、镇江的金山,这里全有体现。 避暑山庄的宫殿,并不像北京故宫那样雄伟,那样金碧辉煌,倒是显得有一些稳陈。一律都是青砖黛瓦,很像是山村人家。长廊画栋,山石幽径,又不失皇家风范。穿过正殿就是有名的烟波

6、致爽殿了,这里陈列着清朝入关以后的发展、壮大、辉煌,以及衰落过程中的遗物、图片。据说,当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帝就是逃到这里避难的,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看看屋中的摆设,想象当年皇帝皇后在此居住的情景,沧桑百年,物是人非,不禁感叹万分。 从宫殿区出来,在“四面云山”停下,这是山庄海拨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承德市及山庄全貌尽收眼底。昨晚下过一场透雨,山川清秀,清雾缭绕,远处的棒槌山真如突兀林立的棒槌直指青天。山庄近处,山势蜿蜒,苍松挺秀,好一派烟雨葱茏的气象!感觉刚柔相济,阴阳协调,确是好。走走停停,随后光顾的是“清风绿屿”,导游讲,这是皇帝听歌看戏的地方,看戏就免了,这个地方,

7、合适赏月听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要是箫与筝什么的,抚琴最好,琴音与天籁之声合二为一,应是人间天堂。不知康熙老爷子和咸丰皇帝在此听歌,会是什么不同的心迹呢?当然,我们绝对不会错过“小布达拉宫”。它依山而建,非常雄伟,特别是主体建筑“大红台”中心的铜殿,大殿的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现在,这座金殿的瓦上,还留有日本侵略者刮金的刺刀印,此恨永久铭记。(照片上的我就在金顶的旁边) 从金顶上沿着古朴的外墙下来,踏着那厚重的石头台阶,似乎能感觉到这里承载的一些历史的韵味。带着这些历史余韵,我们又到了普宁街。漫步在普宁街上,不时可以遇见身穿清代

8、服饰的男男女女,还有身着兵勇装,手持长矛的清军列队巡逻,让人恍若隔世,梦回大清王朝,感受到康乾盛世繁华的京城民间市井。这时,我才真正体味到“一街穿越康乾盛世,一憩玩味市井风情”这副对联的内涵。 蓦然回首,对于承德,我的内心涌动的一直是一种朝圣的心情。如果单纯看旅游景点的介绍,让人觉得避暑山庄中的景观和外八庙除了仿造江南名胜,就是对西藏、回疆等少数民族外域文化的缩小复制,没什么看头,但要是真正走进承德的时候,任何模拟的感觉都没有,而是很快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这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山水之中 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却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就能了解到

9、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忽地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在这个罗圈椅上曾经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是的,每个封建王朝,拉开的都是辉煌的大幕,最后奏响的却又同是几个呜咽的音符。 因为,通过此次探访历史之旅,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积淀,思考着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或许有人把它归结为时间的轮回,历史的必然。可是我却觉得,每个朝代的兴亡,都暗含着许许多多当代人应该借鉴和吸取的部分,就如同我们现在在建设的和谐社会。就拿此次的游览来说,当那些当权者们拿着百姓的血汗,用那一根根名贵的树木搭起自己的巢穴的时候,历史一定会惩罚他们,果不其然,清王朝的辉煌与历史也就在统治者们的腐败和昏庸下,终结了。新承德与近代夏都,历史的“大避暑山庄文化”,与现代的“大避暑山庄文化”,双双合璧凝结成就了文化中国谱系里一枚完整、唯一、硕大的文化系列图谱。避暑山庄盛世情尊重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创作规律,以人类共有的爱国情、领袖情、爱人情、民族情、团结情、儿女情统领全剧,让观众在浓浓的情感审美过程中接受本剧的内涵,这样才有理由成为一部表现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的史诗性剧作。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