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24590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满 井 游 记 教 学 设 计南昌十三中 涂锋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是体现袁宏道个性化抒情风格的代表作,文章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景,白描、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体会作者游览时的欢快心情。教学设计方案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

2、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 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且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导语: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

4、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由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导入,这是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所写都是南方之景,而本文所写之景则在北方,由此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二、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读查找的资料。、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

5、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隽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宣读,然后由教师补充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思想状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三、通读文章,把握文意1、听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以此正音正字并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脑海

6、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去感悟文章。、自由朗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并出示需学生着重掌握的字词,以求把文言文学习中字词掌握这一基础环节落实到位。四、品读文章,体味情境(一) 品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是在初春时节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作者心情很无奈,同时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从“局促一

7、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等句中可看出。2、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理解作为南方人的作者在早春时节“局促一室之内”的无奈以及渴盼出游的心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二)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1、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先写全景,然后依次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2、根据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写景的句子,直观感受景物之美。3、结合阅读体验,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提示学生可以从语言特色、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8、等方面去赏析。4、在赏景的基础上,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1)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一个“始”,一个“乍”,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写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韵;“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浅”,“寸”准确而生动。写景指导一: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2)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然后再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采用空间顺序,由面到点,由远及近

9、。写景指导二: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3)a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b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c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写景指导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

10、物形象生动可感。(4)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由“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等句可看出。写景指导四: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5、结合以往所学课文,学生补充写景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2)虚实结合,动静结合;(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6、读第二段最后一句,体会作者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11、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 ”,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7、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根据第二段对满井初春景象的描写,让学生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请学生对照图片找出相应的语句,直观感受景物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体验从不同角度去赏析景物并归纳写景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然后

12、由教师补充归纳文章的写景方法,最后通过朗读体味情境,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三)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无心仕途、热爱大自然、

13、独抒性灵的思想境界。)五、阅读拓展,鉴赏比较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法完全不同,如小石潭记借景抒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岳阳楼记借景抒忧国忧民之情;醉翁亭记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通过与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作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六、小结 作者以清新流利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七、布置作业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在学习本课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练习游记的写作,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