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2348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高等 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按照应 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和引领、服务未来区域社会进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基 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物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教学、教学管理、 教育科研的教育工作者为基本目标,创建具有多种培养出口和多种培养过程的知 名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目标与基本思路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2、神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 本目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与国际融 合接轨为标志,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借鉴并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多的吸纳、引入国际著名高校最先进的课程, 构建起国际先进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管理评价体 系。1建立以凝聚态物理为重点的优势学科,形成一支学科齐全、精干、梯队 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充分借鉴并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最先进 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更新教学

3、内容,加入现代物理的应用及科研前沿的内容。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 点、以与国际融合接轨为标志,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尽可能多的吸纳、 引入国际著名高校正使用的最先进的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学分制 和导师制为主导、体现以人为本、弘扬个性和促进特长发展。3课程建设总体层包括外聘高级课程、植入课程、名著课程、大师课程、 精品课程、达标课程、特色课程、网络课程等。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50%为植入 课程(含外聘课程)、至少一门名著课程、一门大师课程,全部建成精品课程, 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保留课程建成达标课程或特色课程或网络课程。4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考核、就业工作体系,建设一支懂

4、业 务、高素质、会管理的学生管理队伍,形成专业培养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理论学 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特色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 新能力、综合素质。5建立既符合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又有我校地 方特色,适应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大学发展要求的一流的 本科基础物理实验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体系,争取到 2010 年建成高水平的 又具有我校特色的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专业建设主要措施(一)以国际培养为主导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

5、应用型人才为基 本目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与国际融 合接轨为标志,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借鉴并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多的吸纳、引入国际著名高校最先进的课程, 构建起国际先进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管理评价体 系。按“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 野,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 养;能较全面的掌握有关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物理学有关的科技新发展; 有扎实的数

6、学外语基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学生的“就业出口”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以职业生涯设 计为主体的就业能力。(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保证1、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与外聘”的办法,进行学科和师资队伍建 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学术水平。结合光学、凝聚态物理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有计 划地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以及支持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等措施,近年来 物理学专业引进博士研究生 4 名、报考博士研究生 3 名,国外留学访学 3 名、国 内访学进修4 名;外聘

7、博导2名;以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均衡、结构 合理、素质良好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具有生机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 伍。到2010 年,物理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达到以下水平 学历方面,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所有40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硕士学位; 职称方面,正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 专业主干课程80%以上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主讲。2、学风建设转变学生的管理方式,变管理学生为管理学习,结合课程要素建设,制定出 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激励学生学习的相关制度。(三)以国际化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专业建设为了实现物理学专业的国际化,充分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外知名大学中 参考美国斯坦福

8、大学、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计 划和相关建设资料,专业课程主要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确定一定数量的 植入课程和保留课程,植入课程的比例大于50%,加大双语及实践课程的比重, 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形成由工具课程(外语(560 学时, 30 学分)、网络技术应用与信息检索技 能(32 学时, 2 学分),基础综合素质课程(288 学时, 29 学分)、专业方向课 程(必修1336学时, 76学分,选修208学时, 13学分)、针对毕业生流向所设 的方向核心课程(8-16学分)、职业生涯设计(24学分)五类课程组成的课程 体系。设

9、专业方向课程43门,其中专业必修课程25门;专业选修课程18门,学 生选修208 学时, 13 学分艺术与物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光学为名著课 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为大师课程,本专业有十多门植入课程供学生必修、六门 选修植入课程,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影印教材,进 行外语或双语授课,讲授课程紧密联系专业最新发展状况,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养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四)学科建设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水平的提升要靠学科建设带动。物理学专业建设要 抓住学校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建设的契机,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光学、 理论物

10、理、凝聚态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在专 业实验设备、拓展性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科学研究方向等方 面,促进物理学专业建设进程,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五)实验教学及改革 充实完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出能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利于操作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充实、调整和整合现有 物理实验室的分布,建设大学物理实验室 12 口,普通物理实验室 14 口,近代物 理实验室8 口,中学物理及演示实验室 3 口。积极准备参加 2009 年山东省物理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加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中学物理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以提高学生的

11、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中学、大学物理 表演实验室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六)加强学生从师技能培养和训练,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 紧紧围绕该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从师技能培养和训练。修改完善人才培 养方案,增设应用文体写作、教学设计等素质类教学内容;改革教师职业技能微 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变集中训练为分散进行;推广参与式教学方法,将从师技能 培养纳入各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做好教育实习工作,以集中实习为主, 加强与中学的联系,提高学生面试的竞争力。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出发,根据 专业特色,理顺课程体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专业理论课与教 师教育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

12、研讨调整。(七)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稳定正常教学秩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充 分发挥课程和教学办公室及教研室的管理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计划、教 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探讨创新课程教学方案。完善 教学督导检查组的监督功能,有计划地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督查工作。注 重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好考风。完善“教考分离、考 评分离”制度。加强见习与实习管理,使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践,切实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八)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科研是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要不断坚 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促进全体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支持和鼓励教师结 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立项研究,每人至少完成 1 项教学改 革课题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