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234409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多角度归类词语,让积累更加有效;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积累新词新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2.学会将词语分类,并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 3.探索词语尤其是成语中蕴含的文化现象,培养对词语的理解感悟与审美能力。 4学会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培养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积累成语,探究成语中的文化现象;关注词语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我们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

2、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有选择的余地,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熟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熟语是个大家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为大量使用的一类熟语。 惯用语是口头语言中短小的固定的习惯用语。惯用语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主要表示比喻义和引申义。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固定词组形式。 歇后语也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熟语形式。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二)

3、承担的单元任务 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系统性,增强积累的意识,建构积累的方法,探究词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持续地进行。积累既是丰富学生词汇、表达方式等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梳理所作的准备。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 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到了高中阶段,“积累”至少涉及三方面的内容: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语言材料;汉字、汉语的有关知识;个人汉字、汉语运用的经验。语言现象主要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其他的任务群中,就要有发现的意识,注意汉语表达中典型的、独特的语言现象,进行梳理与整合,在这个

4、过程中,发展语感,并进而上升到语理,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正如王宁先生所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的自觉性。由语感到语理,在语文教学里应当是学生自己的概括,而不是教师的硬性灌输。”(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有效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示例1、示例2,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发现其规律。示例1:理解理由整理办理 示例2:快捷轻快快艇快报 示例1包含了共同的语素“理”,示例2包含了共同的语素“快”。从两组示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不少语素构词能力很强,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语素,借助

5、联想,积累词语。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示例3、示例4、示例5、示例6,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发现其规律。 示例3:合适适合安排一布置 示例4:坚强一懦弱诚实一虚伪 示例5:走跑跳蹬踢踹 示例6:首先其次最后 示例3的两组词语,每一组两个词,意义相同或相近,构成同义关系;示例4的两组词语,每一组两个词,意义相反或相对,构成反义关系;示例5走、跑、跳、蹬、踢、踹,是一组表示腿部动作的词语,构成类属关系;示例6的三个词,形成顺序关系。 通过示例3、示例4、示例5、示例6,我们看到词语常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比如同义、反义、类属、顺序等各种关系,而聚合在一起。或者说这些词义构成了特定的“语义场”。 因此,

6、我们可以借助词语的语义关系积累词语。 汉语词语的种类数量非常大,但词语在整个词汇系统中不是孤立、单个存在的,它们往往通过语音、语义或者语法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点形成集合体,构成词语的“系统”和“家族”。 所以我们在积累词语时,抓住一个中心点,或语音,或语义,或语法,以点带面,展开联想,触类旁通,就会形成一个词语的家族群,这样做不仅有益于词语积累,还更有助于我们记忆、理解。 文字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熟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在意义表达上非常丰富、灵活。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熟语家族”,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学习活动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熟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7、,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熟语是个大家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为大量使用的一类熟语。 惯用语是口头语言中短小的固定的习惯用语。惯用语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主要表示比喻义和引申义。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固定词组形式。 歇后语也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熟语形式。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只说上半句,略去下半句。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请同学们理解以下熟语的含义,并按照其归属类别,分类放入表格中。 忐忑不安泼冷水集思广益马后炮栩栩如生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

8、定心丸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讲解: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泼冷水: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让人头脑清醒。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指不及时的举动。 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比喻办事没有耐心,没有长性;多用来形容邪恶之人,邪恶势力不会长久。 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芝麻小,针眼更小,芝麻掉进针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指事情极其凑巧。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成语忐忑不安集思广益栩栩如生 惯用语泼冷水马后炮定心丸 歇后

9、语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丰富,能够运用于各种语体。惯用语是口头语言中短小的固定的习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歇后语前一半近似于谜面,后一半相当于谜底。往往可以只说出前一半,后一半让别人去猜,是带有隐语性质的固定短语,风趣、形象。 熟语是个大家族,在意义表达上非常丰富、灵活。因此我们要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熟语。 成语是熟语中最常见的一种。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常用的成语有4000条左右。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来源于神话传说的,例

10、如:精卫填海:传说神鸟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例如:叶公好龙:指表面上好像喜爱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有来源于历史事件的,例如:草木皆兵: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产生多疑的错觉。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有来源于古人作品语句的,例如: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

11、心壮志。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还有外来文化传入,如来自国外的典故、格言以及汉语译本的,例如:功德无量: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来源于佛教语。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有人民群众创造的,活跃于群众口头语言中的,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等。 还有最近几十年来源于生活的新生成语,例如:白手起家、分秒必争、变废为宝等。 请同学们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成语来源,归纳类型,完成下列表格。 成语来源出处意义 画蛇添足 痛心疾首 鹬蚌相

12、争,渔人得利 讲解: 成语来源出处意义 画蛇添足历史故事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痛心疾首古人作品语句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形容痛恨到极点。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寓言故事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植物动物等,了解这些成语,不但可以印证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