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22812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物质运输的路线 说课稿u 永丰县城南学校 刘华涛l 说教材u 物质的运输路线是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的第三节,血液循环的途径集重点和难点于一体。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l 教学目标的确立:n 课程目标中指出: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我把以下四个知识点作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u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

2、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u 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u 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u 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n 能力目标指出,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因此我把以下三点作为这节课的能力目标:u 提高表达和相互交流的能力。u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u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n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始终贯穿情感态度教育,确立本课的情感目标:u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u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答案,激

3、发学生学习的兴趣。l 重点、难点的确立:u 根据本节课所确立的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把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确立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深刻正确的认识血液循环及其意义。u 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份的变化作为本节的难点,希望能使学生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独立进行的,汇合于心脏,组成完整的循环途径。l 说教法、学法u 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

4、应用。根据本节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和确立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可以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l 说教学准备:u 老师的准备:制作的课件、下载视频,把血液循环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形象生动性。给每位学生复印一张探究活动报告单,供学生上课自己画出血液循环的途径。u 学生的准备:复习心脏的结构,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名称及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循环途径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便于理解血液流动的方向。l 说教学设计:l 复习:u 借助多媒体复习心脏的结构,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心脏的四腔中血液流动的方向,通过复习这

5、一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的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l 引入:u 通过身边事(以医院输液导入新课)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l 教学活动设计:l 提出问题(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课件):u 假设有个红细胞,随着血流在人体内周游,如果以左心室为出发点,那么它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对它的旅程进行划分,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多媒体课件内容,在学生活动报告单中标注血液循环的途径。u 设计这一活动,可以使同学积极去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已有知识,在小组同学的努力下共同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进一步突破血液循环途径这一难点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学生上台发布结论,

6、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u 学生发布完结论,要给学生一种积极的评价,肯定他们的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u 结合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巩固血液循环途径,结合课件,强化循环途径的学习。u 师: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把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u 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到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u 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静脉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u 通

7、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完成了第一个教学重点的血液循环的路线的学习,同时也突破了这一难点问题。l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这一种重点的学习:u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u (1)“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举一反例)u 回答:这种说法不对,从概念上看,动脉血、静脉血的划分是从含氧量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来区分的,而不是以血液所在的血管名称来划分的。从循环途径上可以看出,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因此说“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u 通过前边的学习,在讨论这个问题学

8、生会很有自信,容易做出结论,同时巩固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实现了第二个教学重点的学习。u (2)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分别有什么意义?u 学习了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结合课件,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努力就能够说出这个问题。u 肺循环把体循环带来的一部分代谢终产物运输到肺部,进而排出体外,并把含氧多的动脉血运回心脏。体循环把含氧多的动脉血运输到全身组织各处,并把全身组织处的静脉血运回心脏。u 演示课件:体循环和肺循环独立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的进行。u 由于本节课与前后的内容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9、:1、假设你是一滴血,你是怎样流经身体内的一段短行程的?2、假设你是小肠吸收的葡萄糖,你是怎样到达身体的每个组织细胞的?3、假设你是肺吸收的氧气,你又是如何到达身体的每个细胞的呢?在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经过了哪些途径?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样对前两章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u 在此,实现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重点,同时也使一个难点得到了突破。l 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u 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u 明确三者关系后,进一步通过课件来说明,组织液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流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叫淋巴循

10、环。淋巴循环不仅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还有回收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u 使学生了解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的关系。实现了第四个知识目标。l 进行小结:u 总结循环系统的作用,同时强调应该加强循环系统的保健,才能有健康的身体。l 思考题的设计:u 首先呼应课题引入时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很容易回答,然后讨论课本中想一想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关系,也体现了物质运输这一内容的重要性。l 说练习题的设计:u 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一题主要体现了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交换的过程;第二题复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第三题即是一个输液的常识问题,输液是通过静脉输入的;第四题是循环路线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u 七:说教学评价:u 本节课中,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得到提高。教学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多主动发展,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定性评价,在活动中充分给与学生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