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19449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一、什么关系?随课文识字是语文教材安排识字的最主要的方式。课文教学需要把握三个要求:一个是识字写字,小学阶段必须对识字写字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二是要读好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三是积累语言,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其中,最让老师们困惑的,就是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使阅读教学更有效的问题。 目前,一些老师在阅读课上,或者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只抓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或者单纯识记生字,语感的培养、词句的理解、积累运用、情感的培养等等均被挤占,忽视课文的朗读和感受,忽视语文学科的整体训练和语文素养的

2、整体提高。字倒认识了不少,课文却还没有读熟。实际上,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多识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知识。而阅读又是巩固生字的最有效的途径,学过的字经常在阅读中见到,就能够把生字记牢、记准。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各种信息,识字也只是徒劳。识字与阅读决不能各自为战。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相辅相成,才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位教师搞了这样一项实验:把一个班48名学生分成素质均衡的三个组,认识7个生字。第一组学生: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始终不离开语境;第二组:一步一步现在语境中识,再跳出语境多种形式地读,

3、但不作任何分析。第三组:先在语境中识,再跳出语境,其间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识记。实验结果如下:组名识字要求总量实际识字量平均识字量识字百分率第一组112523.245%第二组112704.564%第三组1121046.592%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先在语境中识,再跳出语境,其间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识记”是最有效的方法。要以读文为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中反复与生字见面,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达到识字与阅读双线并进。首先要把握一个标准。即要明确怎样才算识好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其他语言环境中)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不要过于拔高要求,对

4、要求认识的字,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识字效果并不好。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上。 其次要把握“三个四”。1.四个层次读: 一读:读正确。课课保证课前让学生借助拼音读12遍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要求“会认”与“学会”的字和它们所带的词,先与生字见面。不同学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逐渐提高。高年级尽量不把“读正确”这一要求放在课内,即尽量把认生字的过程放在课前。 二读:读流利。读课文,重点反复把带有生字的词句读准确、读流利。自由读、抽读、跟读与范读相结合。遇到长句子或者学生不宜读好的句子,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的作用,以及通过小组互帮的方式解决好。三读:读得有感情。通过各种办法引导

5、学生把课文读好,感受、理解生字词所表达的意思。一般带有生字的词句,是感受、理解文章的重点,要单独提取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解。案例:“圆”。汉字是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在文章中表达着一定的意义。只有体会到这些词句的意思,才能记好生字,进而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读出味道。 四读:背诵积累。读好课文之后,回过头来再读课文,积累好的词句,背诵优美的句段,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好词佳句,使他们能够继续与生字常见面。 以上四读要步步走稳,绝不可以本末倒置,或者胡子眉毛一把抓,违背学生的阅读规律。2.四种呈现方式:第一种:个别分散提取。课题有生字,就开始学生字。读到哪个自然段就把这个

6、自然段的生字单独提取出来,读一读,记一记,扩词,说话,再放回自然段中理解字义。充分体现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中巩固生字。案例:坐井观天。第二种:中间集中提取。既先读文,再把所有生字集中提取出来识记,交流识记方法,最后把生字回归课文,进一步通过读文检测。案例:两件宝。第三种:最后集中提取。课文学完,读得有感情之后,把所有的生字集中提取出来识记,交流识字方法。主要适用于古诗、小韵文等。案例:咏鹅第四种:多种方式提取。即综合上述三种方式,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要适用于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案例:看地图的乐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发挥识字帮助阅读的功能,通过认

7、识汉字,把课文读好。具体设计教学时,要依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学段、不同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不要一成不变,照搬照抄,拿来主义。最主要的是要顺应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3.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好文是识好字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学生不愿意阅读,识字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设计教学时,重点设计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关注学生是否愿意读书,是否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向大家展示。案例:我为你骄傲。 (2)关注重点词句。每篇文章都有一些重点词句。随文识字绝不是把生字认识了,就可以了,还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

8、理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进而把课文读好。案例:五彩、平原、“淡”、“裂”。 (3)关注全体学生读的机会。就是要尽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有更多的读课文的机会。读的形式要多,读得面要大,读的时间要保证。如老师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生读,其他学生跟读,然后评读不能让一部分学生读,其他学生看热闹。保证一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有琅琅的读书声。(4)关注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所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不需要什么,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设计教学不要过分追求合理性、科学性,严谨性等等,而要重点考虑哪种设计学生最喜欢,最愿意学,最有兴趣学,学习效果最好。特别是要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即学困生。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地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要经常问一问自己,那些不举手的孩子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她们在认真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为什么会这样?想一想,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还是教学评价的问题,还是其它?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地思考,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学生的发展思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势利导,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