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棒球的起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1866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棒球的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版)棒球的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版)棒球的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版)棒球的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棒球的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棒球的起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棒球的起源 那么棒球起源于这两个地方吗 ?下面一起随来了解棒球起源于哪 个国家。棒球起源于哪个国家 1、棒球起源于哪个国家据考证 ,希腊和印度 的古代寺庙以及碑石浮雕上均刻有持棒打球的图案。现代棒球运动的起源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源于 15 世纪英国的板球 , 但多数认为始于美国。1839年美国陆军军官道布尔戴(AbnerDoubleday)在纽约州的库珀 斯敦举办了首次棒球比赛。1845 年世界第一个棒球俱乐部在纽约成立,并由卡特赖特(AlexanderCartwright)确定正式比赛场地的规格,并制定较细的竞赛规则。1869 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棒球队。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

2、霍华德 塔夫脱(WilliamHowardTaft)正 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 “国球。2、垒球与棒球的区别垒球使用的球比棒球大。垒球各垒之间相距 18.3 米(60 英尺) ,而棒球垒与垒之间的距离为 27.45米(90英尺)。在垒球中,投球距离为 1 2.2米(40英尺) ,而棒球的投球距离为 18.4 米(60 英尺,6 英寸)。垒球的投球手采用下手臂运动投球 ,而棒球投球手则采用举手过肩的办法投球。与棒球的投球手不同 ,垒球投球手不在突出的土墩上掷球。在垒球中 ,跑垒员在球投出掷前必须保持一只脚落地。垒球有七局 ,而棒球有九局。如果九局以后 ,两队仍是平局 ,垒球规则规定 ,各队在附加

3、赛时 ,在各 自的半局 ,跑垒员将从第二垒开始跑 ,以增加得分机会。垒球在第一垒有一个安全垒 ,即附加在普通的白色垒旁边的橙色垒 用来避开冲撞。跑垒员必须跑到橙色的安全垒 ,而第一垒球员必须跑到白色垒。这个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要有最优秀的球员参与 ,要严格遵守 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的规定。而这只是基本要求 ,当你拥有这些之后 ,你需要赢得人们的心。仅仅赢得关注是不够的 ,你必须赢得人们的心。实际上 ,作为世界棒球水平最高的美国 ,他们的顶尖职业选手是从 来不参加奥运会的 ,他们也不以参加奥运会、 获得奥运会金牌为荣 ,那么 国际奥委会当然不愿意看到一个由二三流球员参与的奥运会棒球比赛。棒球的常

4、规知识世界性业余棒球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 :国际棒联是 世界业余棒球管理机构。IBA是国际棒球联合会的简称。棒球比赛中的裁判 :裁判人员包括一名主裁判 (司球裁判员 )三名司 垒裁判员和若干名记分员。司球裁判员负责使用规定手势同时喊出 “球或 “击。司垒裁判员判定安全和出局。棒球队的组成 :一个棒球队由 9 名队员组成。 实际上一个队可以有 20 名队员,但只能有 9名队员上场。 (替补队员没数量限制。但是替补队员不能第二次上场比赛 )棒球场地的规格 :简要地说 ,球 场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正方形。四个角上名有一个垒位 ,内场也叫 “方块。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与界外场临界的两个过和界旬地区另外两个

5、边 围绕而成。或译为 :内场呈正方形 ,其中两个边紧接外场院 (属界内地区 ),另两 个边紧接界外地区。击球员击出什么样的球叫本垒打 :击球员能打出跑完各垒回到本 垒的球叫本垒打。多数本垒打球都从界内外场地区飞出围栏。棒球运动员的个人基本技术 :个人的基本技术包括 :击、投、守、准 确传球、跑垒和偷垒。投手如何投球 :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握球方法投出 ,如曲线球、 滑球、 指节球和快速球等。成功击球的要领 :最重要性是击球的站立姿势 ,向后引棒 ,伸踏,挥棒 ,中球和后继动作。棒球比赛有哪些防守位置 :棒球防守位置有投手 ,接手,一垒手 ,二垒手,三垒手 ,游击手 ,左外场员 ,中外场员 , 右外场员。观看棒球比赛应注意哪些礼仪棒球比赛是在室外场地进行攻守对 抗的球类运动。观众人数多 ,流动性大 ,场面气氛热烈。观看棒球比赛时观众可能相当狂热 ,所以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 ,但要控制节奏 ,不能狂呼乱喊。 投球和击球时刻是最紧张的 ,运动员需要集中全部精力 ,此时不要 发出声响 ,击球后和场上出现精彩局面时 ,方可尽情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