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18296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整理的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 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 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 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 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 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 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 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XX年5 12

2、汶川8. 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 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现状*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 村,经济欠发达。*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 震的地质构造背景。XX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 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 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XX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 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

3、,楼房74.09 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 m?。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 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 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 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 震性能仍较差。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 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

4、,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 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 塌。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 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 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 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 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 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

5、 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二、原因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 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 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 宅存有安全隐患。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 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 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 由于

6、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 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 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 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 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 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篇二】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5 月中旬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 委会邹川宁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地 震局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储备 仓

7、库、武警支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沧口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召开了市地震 局、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全市十区(市) 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书面调研。6 月 8 日,王文华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 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全面提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震减 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是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成立防 震救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严格落实 24 小时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 形成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防

8、震减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 极做好全市地震台网规划,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 体制,推进青岛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地震预报水 平不断提高。全市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完成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 输;设立测震、强震、微观前兆台网 16 处,动物、水井等宏观观测点125 处, 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三是突出抗震设防,震害防 御能力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胶州湾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抗 震减灾设施要求,把好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加强对胶 东机场、地铁 1 号线等工程项目的地震安

9、全评审,全市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11 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 个。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处置能 力逐步提高。全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演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 配置高标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辆,成立了百人专业救援队伍;投资 1500 万元 建成全省第一处国标一类沧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建设, 实现与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加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定期培 训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以实战演练促进地震应急能力提高,我 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社会防震减灾 意识不断增强。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主题制定

10、防震减灾宣传方案,组织 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参加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 作客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宣传,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 灾意识。二、存在问题我市地质构造复杂,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峻,防震减灾的能力与水平仍然 不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一)地震应急工作亟待完善。尽管全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但应急指挥技 术系统仍不够健全;基础数据库信息量不能满足应对较大地震发生时的预测要 求。部门职责不够明晰,整体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 员密集场所,以及可能发生

11、次生灾害的化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区域的应急 准备水平不高,各类应急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有待提高。(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需要加强。我市城区人口密集,建成区居住小区 建设密度普遍较大,公共活动场所面积较小,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与地 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人均1.5平米的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 现有的大多数避难场所存在基础设施配建不全、设备老化、指示标识不清等突出 问题。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不甚合理、储备量不足,物资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有 待完善。部分区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总体抗震能力没有明确评估,农村民居抗 震性能参差不齐,城市避震疏散体系不完善。(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

12、要增强。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 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够,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 合力还需磨合。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但普遍缺乏防灾知识 及自救、互救技能,政府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培训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建议意见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 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青岛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13、, 积极推进青岛市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尽快 把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中,使这项工作始终摆 上日程、抓在手上,不断取得成效。二是要适时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医院、大中 型水库、大型桥梁、重大次生灾害源等重点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 开展农村危房抗震技术鉴定,科学评估各类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并 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整合公园、绿地、空 旷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等基础条件,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建 立完善城市避震疏散体系。要积极推广沧口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验,分期 分类推进应急避难场

14、所建设,解决好规模偏小、数量不足的现实困难。四是全面 分析全市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整合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 尽快建立和完善详尽完备的地震应急数据库,对数据适时进行更新优化,保障数 据完整、真实、有效。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青岛防灾市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二)明确职责,加强协同,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合力。一是要按照防震减 灾法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 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 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

15、提 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 “三网一员”队伍素质。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 费渠道,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提高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 性。三是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加强与卫生、消防、 危险品、海事、人民防空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地震救 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救援能力,形成 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全面推进地震应急能力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地 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16、推进信息化和高科技 应用,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场所以及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指挥信息技术系统建设, 强化预测软件功能,提高地震应急指挥运行效率和工作实效。二是建立全市统一 的地震应急物资调用平台和相应的管理与调用制度,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储备仓 库,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物资统一调用机制和物资储备体系。三 是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进行集中专项检查,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的全面落实,继续加大地震行政执法力度, 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能力。一是 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 制,充分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 宣传周”等有利时段,通过信息产业部门、新闻媒体、大众广告等单位进行全面 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实战演练的 新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