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18205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2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二、难点、重点分析1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是怎样侧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的?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X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X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2、。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作者通过这一X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了以下几点:(1)说明在某某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楚

3、”,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听了她的演唱,就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作者这样描写黑妞的作用,在于:详写黑妞的外貌,是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后面用“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就可以省去不少笔墨。

4、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二)文中白妞进行了哪些正面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写从出场、演唱和反映三方面来描写白妞的演唱技艺。(1)白妞出场:对于白妞的出场,先写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着重以梨花简的几声丁当,鼓锤子的两下轻点以及两眼的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这些简单的动作所产生的效果。(2)白妞说书: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文的精华

5、所在。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作者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当然光有这样段落的划分,还不能表达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如果在描写上不比对黑妞演唱的描写更加具体与美妙,便不会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果,观众所说的黑妞“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在写作上,就没落到实处。为此,作者又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把

6、每一个阶段又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有的用人们的感觉(感受)设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润、舒畅,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使音乐成为一种不但可以用耳闻听,而且可以用心来感受,从声音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与欢畅。(2)有的是用视觉设喻。比如描写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的声音时,说它“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在描写那“迥环转折”,“节节高起”的声音时,又用“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这样就把

7、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用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来,形成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如果说用层层叠叠的山峰来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读者面前所出现的,还只是凝固的、静止的画面,那么,当作者在描写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转”的声音时,就选用了一个活动画面,用一条“在某某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飞蛇作比,把白妞那轻快、曲折、甜润、宛转的歌声写活了。作者以视觉设喻不但善于绘形,而且还点染以色彩。比如描写“陡然落下”,“忽又扬起”的声音时,作者就选用了一个“东洋烟火”上天的比喻,使扬起的声音形、色兼备,更体现了白妞演唱的美妙。(3)作者也选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

8、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来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以“百鸟”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音乐效果。作者通过这多角度的描写,精彩的设喻,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白妞演唱的妙处。通过他的描写,观众对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可以看到参差错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赏到那委曲宛转,盘旋穿插不断流动的音响,而且可以体会到沁人肺腑,令人轻松畅快的感受。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写中除了运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还反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从总体上说,作者一共写了三个人物,但却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写琴师是为了衬托白妞,#/9wo

9、rd写黑妞更是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艺。具体来说作者运用对比,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1)在对同一人的描写中进行对比。如写老琴师,初时“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这样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艺人演奏的成功。写黑妞的表演,是用“铮铮”,“丁丁当当”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变不穷”叹为观止的演唱进行对比,来突出黑妞的动人歌喉。写白妞则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绝妙进行对比,以增强读者的美感享受。(2)通过人物的评论进行对比对黑妞的演唱,人们议论说:“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议论的重

10、点不在黑妞而在白妞,处处说白妞的好处;而对白妞的演唱,在观众中也有议论,议论的重点仍在白妞,总觉得听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三日”,改为“三月”才透彻些。通过议论的对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3)通过观众的不同反映进行对比对琴师的弹奏,台下是“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对黑妞的演唱,台下是“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而对白妞的演唱,台下却是“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通过观众对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艺。(三)文中所用的比喻,其喻体、本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通点是什么?分析:1 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熨斗熨过,五脏六腑,无一处不伏贴。处处伏贴

11、,吃了人参果,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处处畅快。2越唱越高的声音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3王小玉宛转的唱腔一条飞蛇在某某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婉转幽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王小玉重又扬起的声音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阅读要求。了解课文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通感”修辞手段的运用(二)阅读指导。1简介课文。首先指定同学读课文自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说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另三部的书名和作者。然后在注解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如下: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让第二回:“历山山下

12、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作者清末X鹗,笔名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出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X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象,在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明湖居听书”故事缘由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某某府(今某某某某),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X黄纸,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

13、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听得铺子里板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听此事,茶房介绍说: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自从王家出了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剧,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年工夫,创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调,

14、“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下午一点钟开唱,若上午十点钟去,便没有座位,要听还要早去。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多钟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为白妞说书作渲染铺垫,那属“耳闻”;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2思考讨论。(1)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结合学生讨论内容,小结如下:“白妞说书”是老残游记中的精彩片段,为了表现白妞说书精湛的技艺,作者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但在白妞出场前,作者用了些许笔墨写戏园子里的情形,琴师的演奏、黑妞的说唱、观众的议论作铺垫,用来烘托白妞高超的说唱技艺。

15、明湖居是个大戏园子,到这里来听白妞说书的,有官员、读书人和做生意的等等。尽管说书要到下午一点才开始,然而不过十点钟园子里已坐得满满的了。晚来的只好另送钱给看坐的,弄X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甚至有的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赶到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戏台上空空洞洞,除一X半桌、两把椅子和三样乐器外,别无他物;戏台下热热闹闹,人们情绪很高,这就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对各阶层的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十二点半,好不容易从后台帘子里走出一个人来,是个丑陋的男人,气质到还文静,弹奏一枝大调,入耳动听,那叫好的声音不绝,可见为白妞伴奏的琴师也技艺不凡。又停了数分钟,才出来一个十六七岁衣着朴素、容貌俊秀的姑

16、娘。“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那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观众以为“观止”。这该是白妞了吧,观众(包括读者)也已得到满足。然而从知道底细人的谈话里得知这说唱的是白妞的妹子黑妞,“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这又进一步从侧面突出白妞说书不同凡响。这“山外青山楼外楼”,何时得见真面目!行文至此,使人更急于见到白妞,听她说唱,也就完成了衬托铺垫的任务。“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妞终于从后台出来了,课文转入正面描写。先描写她的衣着、容貌、特别是眼神(演员的眼神至关重要)。她十八九岁、装束与黑妞一样,“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一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