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182003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与区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与区域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 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 和农业技术的农业。2、现代农业: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 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3、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 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 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

2、受的农业。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 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 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5、农产品需求: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数量。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 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 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

3、需求量的关系。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6、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 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7、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流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农村内部和外部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 品商品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根据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本身的劳动 力与自然资源状况等特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可能是单一的。8、粮食安全: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

4、这个概念包括: 1、 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9、土地: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全部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10、粗放经营:泛指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产品粗制滥造,物质和劳动消耗高的生 产经营方式。原指农业生产中把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地投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粗耕简作的农业 经营方式。11、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的 农业经营方式。集约经营是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12、规模经营:根据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

5、备条件及政治历史条件的状况,确定一定 的农业经营规模,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13、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 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14、供给: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财产、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15、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 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16、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时,生产中的资 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由

6、资本替代劳动,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 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率上升,由于对每单位劳动来说,现在使用更多的资本,因而这种技术进步成为 劳动节约型的,这样,达到原有的产量现在可试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了。17、 中性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neutral technical progress)时,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 增加。因而发生中型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也就是说,由于 工资率/利率比率未变,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或相反)的情况,因而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 变,所发生的只是生产原有的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7、。18、技术扩散:是一项技术从首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经过大力推广、普遍采用阶段,直至最后因落后而被 淘汰的过程。19、黄羲宗定律: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 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20、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 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 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2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和

8、确定的区域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村 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的能力。2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23、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村这个特定经济区域内,各个经济部门及其所属各门类、各生产项目的比例关 系、结合形式、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等。24、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劳动者自愿入股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 和利益的一种合作成员个人所有与合作成员共同所有相结合的经济形式。25、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26、农业保护: 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保护

9、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27、基尼系数: 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 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28、恩格尔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是衡量一个 国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29、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30、农业机械化: 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31、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32、农业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

10、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33、机会成本: 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34、“绿箱” 政策: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的政策,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 持作用的补贴措施。35、黄箱政策: 指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有直接扭曲作用的政策,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限制和逐步削减。36、农村城市化:37、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38、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农业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 农业发

11、展新格局。39、要素贡献: 根据企业价值构成要素来确定经营者的剩余价值分配系数。40、公共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二、简答题1、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答:大规模机械生产,作物多用来出售2、农业经历了哪几个的发展阶段? 答: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经历了七八千年时间,总体上是自然状态下的 农业。传统农业是从铁器工具的使用到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经历了二千多年时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3、传统农业基本特征?答:(1)金属农具

12、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楼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得到 广泛使用;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如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 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4、现代农业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石油、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成为主要动力;具有完备的、高质量的农 业基础设施;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生以及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最新技术 亦应用于农业;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一整套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良好的、高效能的农业生态 系统的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管理程度有很大提高小而全、大而

13、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社会化、 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所代替;农产品的生产、生产资料的供应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农、工、 商一体化;现代管理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大规模地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5、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史 上最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农 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6、农产品需求影响因素? 答: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

14、,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二)消费者的偏好。(三)相关商品的价格。(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此 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7、影响供给的因素? 答: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 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因此,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 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价格;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生产成本:要素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与互补品 预期价格;政府的税收与补贴政策8、蛛网

15、模型假定条件? 答:(1)收敛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因为需求弹性大, 表明价格变化相对较小,进而由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化则更小,再进而由供给引起的价格变化则更更小(2)发散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3)稳定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9、蛛网模型有哪几种? 答: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稳定型蛛网10、土地的自然特点? 答: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 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

16、)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3)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此外,还有一部分 土地质量较差,利用价值低。11、农业集约经营的客观规律? 答: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 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像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的就是集约型农业)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 约农业”。集约经营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 率。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集约农业具体表现为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