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1777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阅读答案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汇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假设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

2、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忙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

3、,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清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此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到达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

4、心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告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假设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2022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关于和合文化,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波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

5、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以下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局部,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

6、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以下表述,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那么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那么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到达所谓心态的和合。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故意态和合。参考答案:1【答案】B原文说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前提错误。2【答案】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家都不可或缺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3【答案】D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之说;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中国固有的学问比儒道两家大得多,另外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说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C. 概括失当,并非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那么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一张一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