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复习活动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17272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复习活动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复习活动课.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设计活动课第1课时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饶甘林)一、教学设计思路1、基本教学理念 (互动)教师 学生(组织者、引导者) (自主学习、竞赛学习)2、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组织“幸运必答”“幸运抢答”“幸运比拼”“幸运闯关” “幸运考场”等系列问题为主要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考虑问题,并能够勇于表现自己;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团体的重要性,建立必需的团体荣誉感。第一关:幸运必答每位同学独立作答,然后由各小组交叉互改,全对加10分/人。限时2分钟.课前初步检测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题的掌握情况装置的选择依据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第二关:幸

2、运抢答请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收集装置的依据有哪些?第三关:幸运比拼组内讨论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看一看哪一组组装的装置又多又准确,每套装置加10分。限时3分钟.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的组装学生自主讨论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分析解答,最后再学生自已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贯穿评价体系,将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学会对收集装置进行评价,同时掌握常见的几种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第四关:幸运闯关现提供4组题,各组选题进行作答,答对可加30分。 对学生掌握气体制备实验题的情况再次进行检测,同时发现存在问题。第五关:幸运考场每位同学都必须作答学案第3题,全对加10分/

3、人,限时2分钟。与课前检测进行对比,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通过个人必答、个人抢答、团队比赛、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实验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有机结合。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气体制备实验题二、教案课题化学实验设计活动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2)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信息,主动与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抢必答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能初步运用。(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

4、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形式组织学生复习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团队比赛、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重点1、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2、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3、 不同装置之间的对比。难点1、 总结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2、 归纳各种装置的优缺点。教学方法1、学生学习模式:“幸运必答”“幸运抢答”“幸运比拼”“幸运闯关” “幸运考场”;2、教师组织教学模式:“提供主题”“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归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题是

5、每年中考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分析中考试题我们可以注意到,实验题常见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气体制备实验题和科学探究实验题。这节课我们就先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来一起复习气体制备的实验题。回忆、思考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四大组,并由组员选出该组组长在意识上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知道实验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并培养合作精神第一关:幸运必答内容:以必答题形式,了解所学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方式;每位同学都要独立作答,然后由小组交换互改,答对加10分/人。(题目见学案)分组进行解答,并写在学案中通过每个学生都要作答的形式,复习制取气体的装置。第二关:幸运抢答内容:以抢答形式,掌握实验

6、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方式;老师念题,学生抢答,分队记分。请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每总结出一个正确的依据加10分。)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规律,各组进行抢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第三关:幸运比拼内容:以比赛形式,对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进行实际组装。方式;组内讨论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看一看哪一组组装的装置又多又准确,每种装置加10分。请各组从中选择一套进行评价,并准备一个问题问其它小组(任选),若对方回答正确,则对方加30分;若对方回答错误,而本组能说出正确答案,则对方倒扣30分,本组加30分。(备注:低分的小组优先选择,各

7、小组选择的装置不能重复。)小组讨论,动手组装仪器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问题及评价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体现自我价值,获得自信第四关:幸运闯关内容:学会对收集装置进行评价,同时掌握常见的几种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方式;现有4组题,各组选题进行作答,答对可加30分。 附题目:A组题:请你检查这套装置气密性: 。 B组题:请你检查这套装置气密性: 。 C组题:对比下列两组收集装置,请你对其优点作出简单评价:D组题:(1)如果实验室用右图A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

8、,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若收集氢气时,气体又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2)如果实验室用右图B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又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总结:如果我们用A这套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应:长进短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应:短进长出。用B这套装置收集气体时应:短进长出。思考、讨论、选题作答A组题:方法1: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导管口有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方法2: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热毛巾捂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后,导管口有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方法3:将导管的一端浸

9、入水里,并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B组题:方法1:塞紧橡皮塞,夹好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会儿,观察到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方法2:从长颈漏斗加水至达到液封,在橡胶管处接一针筒,向外拉针筒,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或向内推针筒,若水被压入长颈漏斗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C组题:收集到气体较纯净,且能直接观察到是否收集满气体,无需验满.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D组题:a b b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总结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学会对收集装置学会评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第五关:幸运考场内容:

10、以做学案形式,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方式;每位同学都必须作答,全对加10分/人,限时2分钟。题目见学案第3题总结:在这一关中看来难倒了一大堆的同学,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前面四关复习到的内容只是气体制备实验题中的其中一部分内容,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必须要掌握除杂、检验、验满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下次课要复习的内容了,所以同学们要继续努力哟。认真思考,并解答题目。发现问题所在再次通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与课前进行对比,体现本节课的价值。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巩固最后进行复习巩固。板书设计化学实验复习活动课(第1课时) 反应物状态一、解答气体制备实验题 发生装置1、实验制取

11、气体的装置选择 反应条件 气体水溶性收集装置 气体密度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3、常见发生装置和收集的优缺点化学实验复习活动课学案(第1课时)第一关:幸运必答内容:以必答题形式,了解所学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方式;每位同学独立作答,然后由各小组交叉互改,全对加10分/人。限时2分钟.。1、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3)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后 ,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仍观察不到已收集满气体,请你帮

12、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人。第二关:幸运抢答内容:以抢答形式,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方式;老师念题,学生抢答,分组记分。 ; 。第三关:幸运比拼内容:以比赛形式,掌握气体制备的组装并评价各装置的优缺点。方式;组内讨论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看一看哪一组组装的装置又多又准确,每套装置加10分。限时3分钟.2、(1)请小组利用以下仪器,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 、 、 、 、 (填字母) (2)请各组从中选择一套进行评价,并准备一个问题问其它小组(任选),若对方回答正确,则对方加30分;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