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读后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16752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街亭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失街亭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失街亭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失街亭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失街亭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街亭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街亭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街亭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逆向思维)重点和难点 3、了解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教学设想: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学习重点 2、先让学生按常规读法解读课文,然后再突破传统的思维学时安排:三学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介绍作者及三国演义,熟悉课文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三国演义我们都熟悉,在这部作品中,罗贯中塑造了很多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曹操、周瑜、孙权、鲁

2、肃等等。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96回,描写的是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的“六出祁山”之“一出”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的失败过程。它不仅仅留给人们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然失败的启示,而且让人深深领悟到准确识人、恰当用人的重要性;同时,这一节故事中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描写战争的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品位,让我们在获得独特的艺术美感的同时,又学习了高超的写作方法。 二、介绍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130年至14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

3、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街亭是蜀兵进军退兵的咽喉之地。详细见教师用书) 三、预习检测: 四、简述小说情节:守街亭失街亭撤汉中斩马谡 五、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司马设伏取蜀兵,马

4、谡大意失街亭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灵活运用4字、5字、字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步骤: 一、复习内容 二、分析小说如何写马谡失街亭的。 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 2、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

5、不回。”二“笑”“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4、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后悔,勇于承担责任,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等,只要学生讲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三、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

6、哪些手段。 、衬托手法: 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2.直接描写: 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

7、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四、总结: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马谡的三次”笑曰”(”笑”诸葛亮”多心”,”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大笑”司马懿”彼若有

8、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如”斩马谡”一段,以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五、体会本文前后照应的特点: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反复照应的效果(使作品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学生寻找完成,教师只做点示) 六、板书设计: 小说情节:守街亭失街亭撤汉中斩马谡人物形象: 诸葛亮:谨慎细心、严谨周到、足智多谋、赏罚分明、勇于自责马谡:刚愎自用、盲目轻敌、死搬教条第三学时教学要点: 分析本文中诸葛亮的失误教学步骤: 一、复

9、习。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谨慎细心、严谨周到、足智多谋、赏罚分明、勇于自责 二、本文诸葛亮形象新解 上面是按传统分析得出的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其实,我们反思一下,发现这种说法有问题。讨论: 1、马谡是否最佳人选,诸葛亮清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驱使诸葛亮任命了马谡。 2、在任命马谡后的一系列部署,历来被人们所肯定,都认为是诸葛亮严谨性格的体现。你认为这些部署的实质是什么。值得称道吗。 、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该如何选任重要将领。换了你,你会派谁去守街亭。 4.讨论: 诸葛亮完全知道马谡不是最佳人选。他开始拒绝马谡的几句话已经表明了他信不过马谡。但是,只因他与马谡交情很好,抹不开情面,在马的一再央求下,只

10、好任命他。因为要是用人放心,根本就不需什么“军令状”了。 所以这个决定草率、违心迁就,反映了诸葛亮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讨论2: 后面的一系列部署实际上是一种补救措施。反映了诸葛亮在布防问题上没有抓住关键,本末倒置。如果将选好了,后面也就不用这么操心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值得称道。讨论3: 派王平、魏延都可以,就是不能派马谡。由此看来,诸葛亮并不是所谓的谨慎细心的光辉形象,而是优柔寡断,周而不密、主次不分,重末轻本、用人失察(的形象。) 我们在学习中,就是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带着自己的头脑去品析,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创见。这是最可贵的。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学习精神。 从另外一个角度

11、说,真因为诸葛亮这个神化的人时时回到人间,才让大家觉得更真实可信。如华容道错用关羽而放走劲敌,疑魏延屡驳其计而坐失战机等。再如他攻陈仓,始终未能攻下等,也都显示了他不是全能之神,而是普通之人,或说是杰出之人。更有甚者,批评诸葛亮挟个人私见,高傲固执,不听先帝告诫,以个人好恶和凭关系用人,甚或不用魏延是有阴暗的心理目的等等,则有偏激不实之弊。综观诸葛亮一生,其光辉形象是不容置疑的,错误也是不可回避的,这就是真人。 三、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针对三国归晋的结局,说说三国灭亡的原因,然后写成一篇短评。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