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15781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概考试大纲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1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评价的历史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

3、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中国革命进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8.毛泽东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的著作。在绥靖干部会议上的讲话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

4、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0.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1.为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共产党坚持的正确方针和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12.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的最主要特点。从思想

5、上建设党13.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1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3.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4.由于中国是一个

6、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15.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经验。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6.我国对资本

7、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17.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1.不论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7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摸索,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的探索。2.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其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

8、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不能用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来否定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同样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2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意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9、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理论: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理论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22.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2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

10、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26.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现实意义。P1412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9.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2.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就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

1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 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4.改革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由此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2.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13、3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3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精要和主要原则:第一,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