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1500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第2课祝福1.学习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掌握倒叙写法。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4.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理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2.文体梳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学习深层次鉴赏解读小说。3.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理解小说所寄寓的思想情感。1.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1.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

2、的深刻含义,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让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的目的。“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祝福,意在答一岁之安,祈新岁之福。那时有这种风俗的地方是不少的,以江南地区而言,一

3、般称作谢年,越谚里也有谢年之说,但鲁迅不书“谢年”而写作“祝福”,并且以此为题。这大约是因为字面上容易被读者理解,含义上也更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死于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祥林嫂,是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束她的生命的,鲁四老爷们的“福”,正是祥林嫂的悲剧之所在。“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38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

4、,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被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颈上的精神枷锁。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鲁迅在祝福里,

5、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产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作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根据所反映生活幅度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小说可以分为四种。长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一般分成许多章节,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字数一般在十万字以上。 中篇小说。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二至十万字。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中篇小说,往往不容易同长篇小说区别开来,而内容复杂

6、的短篇小说,又往往接近于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篇幅短,容量小,人物集中,情节简明,主题单一。字数一般在两万字以下。 小小说。篇幅比短篇小说更短,多取材于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小片段或人物生活中的一两个“镜头”,以近似速写的笔法,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或性格的某一侧面。字数一般在三千字以下。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祥林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故事。答:自我核对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

7、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四婶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力尤其差。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三十四五岁沦落为乞丐。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2.这篇小说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请作简要分析。答:自我核对倒叙。小说一开始就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就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

8、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另外,用倒叙手法,还突出了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生在鲁镇,鲁镇就是典型环境。卫家山的礼教气息就不够浓:山里人穷,所以祥林嫂的婆婆肯将守节的寡妇嫁到更穷的“里山”贺家坳去。贺家坳贞节观念和礼教气息更淡,所以那里还流行“抢亲”的风俗,这在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四婶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所以祥林嫂的悲剧一定要在鲁镇才能发展和完成。这样,对祥林嫂身世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封建礼教是如何摧残迫害祥林嫂的,并从多个方面让读者去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本质,把祥林嫂的死与祝福的景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所代

9、表的礼教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请找出小说中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的作用。答:自我核对祥林嫂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祥林嫂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临死之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10、,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初到鲁镇,祥林嫂“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除表现她的忠厚老实之外,还说明她备受婆婆虐待,但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祥林嫂再到鲁镇,“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突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空虚,

11、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无奈。从那“消失了血色的两颊”“眼角上的泪痕”“没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写,不难体会到祥林嫂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而诉说不出的表现。祥林嫂捐门槛后“分外有神”,四婶一声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说明这是致命的打击。而临死之前,“我”在河边遇到她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苦难的印记,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这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过强健的体魄、旺盛

12、的精力,而现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最能传神,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心灵的秘密。小说通过几次对祥林嫂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肖像描写,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钝响()朱拓()间或()呜咽()悚然()踌蹰()窥探()谬种()俨然()雪褥()镯子()尘芥()监生()驯熟()渣滓()蹙缩()窈陷()歆享()牲醴()炮烙()忌讳()讪笑()咀嚼()桌帏()新正()草窠()夹袄()自我核对dntjinysngchu

13、kumiynrzhujijinxnzcyoxnlpohushnjwizhnkji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自我核对烟霭/和蔼/拜谒寒暄/喧哗/渲染3.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怨府:(2)歆享:(3)少不更事:(4)沸反盈天:(5)走投无路:自我核对(1)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2)神灵享受供物。(3)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少,年轻。更,经历。 (4)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沸,滚翻。盈,充满。(5)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1.请理解下面三句话的含意。【思路点拨】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意要从修辞、重点词语、前后文等角度综合分析作者情感,以及在结

14、构上的作用。(1)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与你交流】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与你交流】句子的前一部分表明:“我”观察事物是很准确的,对现实是很了解的,“我”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句子的后一部分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命运非常担心,怕她就要死去,深怀怜悯与同情。结果怎样呢?祥林嫂“恰如所料的起来”了,“这事也一律”了,即祥林嫂果然在有钱人的祝福之中默默地死去了。全句表明:“我”对祥林嫂寄予无限同情,对当时的社会极其愤恨。(3)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与你交流】这是激愤的反语,充分表达了“我”对祥林嫂和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痛恨,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极度不满。这种感情充分地体现在“在现世”三个字上。“现世”,指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这句话一方面是对这个封建社会愤怒的控诉和有力的鞭挞,另一方面是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深切同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