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14983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听课和评课听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该如何听课和评课?听课是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要使听课、评课有实效,应当做到:听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至少应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是设想下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最好能够拿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不妨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了解或者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以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收获会更大一些.听课时不公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

2、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不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听课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并作思考.听课者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

3、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觉和零星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刻成“流水账”.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整理.比如翻翻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写一篇“听课一得”,或者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在评课环节

4、上,教师应在听课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剖析,理出头绪,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要客观、公正,要避免亲疏心理、随流附和的从众心理和消极应付的心理的干扰;评优秀教师的课时,还要克服光环效应的影响.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应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评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组织处理教材,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新个知识连接有了解,知识结构层次化,课堂张弛节奏适度,形成波浪式的教学过程.评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

5、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判断、推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意志、作风等,突出能力的培养.评教学方法:成功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恰当使用.优秀教师更善于采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判断、推理、应用.评师生配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师生的配合默契,课堂秩序活而有序.教师幽默恰当的导入,创设合理的提问,生动活泼的讲解,往往能把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基本概念的掌握: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采用类比、推理、观察、分析、建构等方法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评课的真正目的是让执教者更加清楚自己在教学

6、过程中的成功和缺陷,让旁观者更加明确值得发扬和借鉴的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博彩众长、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评课时还应根据执教者和学生特点,提出有助于执教者提高教学水平的个性化建议.怎样做好听课记录?听课是我们教师是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级组织的正常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在不不学校里,许多老师针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伤,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情,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7、.听课时更是委少做听课记录,即使做听课记录,也仅仅是了了几笔,记下的仅是施教者板书的部分内容,而且听过就算了,很少对听课记录进行回顾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不仅要做好听课记录,而且课后要再次回顾,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反之,不愿做听课记录,不愿对听过的课再次作深入思考的教师,即使听N节课,也许只是一节课的N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和提高.那么如何做听课记录,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呢?一、记录施教者亮点即成功之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听课时首先

8、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何况一般施教者都精心准备,是其才华和智慧的充分展示,一定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例如,有一次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听一位数学教师讲授函数单调性的公开课,用“每况愈下”描述减函数的图像,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增函数的图像,精妙的贴切的成语来形象地描述地理事物,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取得较好的

9、教学效果,获得较大的反响.二、记录施教者瑕点即不足之处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一定会有“败笔”之处的,记录下来,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同时也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水平.三、记录学生的困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新的好的方式,、方法加以突破.例如,听一们教师在讲地球的公转,他安排学生读图1.19北纬

10、40地IX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计算其昼长.这时学生发现这个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 ,并产生这样的困惑;全球各个地区是否都如些呢?我及时将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促使我课后进一步思考并寻找好的方法,来讲清这个问题,最后请教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 平面几何知识加以证明,得出肯定结论,这才彻底地讲清这个问题.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能力.四、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例如,我在听一位新教师讲授“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他安排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

11、我国7月平均气温”两幅图,让他们观察两个月份的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相应的地点,使学生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结论.这时学生却好现并提出:为什么7月等温线图里有许多虚线,如在1和24两条之间加了一条虚线(20等温线)而1月等温线图上地没有这种情况?我不仅为之赞叹:真是这好问题啊!把它记录下来,并在以后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就利用这个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表见解.记录并利用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是对教学设计疏漏的补充和完善,不公可以拓宽了的教学思路,也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五、记录自己听课中闪现的灵感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谢谢会因为一些特

12、殊情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例如,一位教师讲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时,分析强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不能说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只能说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讲述了半天,还是有学生不是很清楚.刚巧我看到教室里的学生南北坐向,突然想起到以中间一排为赤道,前后第三排为回归线,教师为太阳,进行演示,请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其所代表的纬度地区,在一年中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何时达到最大值,在听课时将此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自己施教时就加以运用,发现此演示做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耗时不多,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