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论语》六则.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14559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论语》六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论语》六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论语》六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论语》六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论语》六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论语》六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论语》六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论语六则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卡片,积累文言词句,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重难点:疏通文意,理解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把握题旨方法:朗读法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一、导入: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格言或谚语二、介绍孔子和论语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曰、说、愠、罔、殆、识、厌、诲、哉、焉2、范读,点拨难读句的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自由朗读四、疏通文意,指导翻译1、交流疑难字词句2、点拨“而”在文中的

2、几种用法(顺承、转折、修饰)3、请6位同学展示翻译结果五、熟读成诵,加深理解六、作业:完成练习三第二课时一、朗读背诵二、内容探究1、本课所选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谈学习的2、它们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谈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_”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4、指名发言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结合自己的积累,找一找,这篇课文中包含了哪些成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成

3、语的意思吗?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6、就形式而言,你能否从这篇课文概括出这部著作的特点呢?“子曰”论语是一部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的著作,这种形式有一个称呼,叫“语录体”7、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8、小结:论语的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宋代的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三、交流:感悟、感受、体会四、背诵并用正楷默写课文22、世说新语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3、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重难点: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疑难词句方法:讨论法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曾子杀猪”二、简介世说

4、新语及作者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四、组织学习1、读音:期行 尊君在不2、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3、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4、互述故事,推荐上台表演5、分析人物性格,揣摩文章主旨(1)这篇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聪敏,尤其是懂得为人的道理(2)文中哪两个词是全篇的核心?“无信”“无理”(3)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当时七岁,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对他求全

5、责备(4)道理: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第二课时一、指名背诵期行二、范读乘船三、自由朗读,参考注释疏通文意,点拨四、先小组,后全班试讲故事内容五、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六、思考(1)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华:起先不同意接纳那个人,最后却不同意抛弃他;王:起先同意接纳,在危急时却又想抛弃那个人:华歆重诺守信,王朗轻诺寡信(2)从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你的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如何看待的?明白守信的重要性23、伤仲永目的:1、顺畅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2、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

6、法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抑后扬的写法2、了解主题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解释题意,简介作者 1、 “伤”为感到惋惜,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2、“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不是指诗歌创作)之一三、理解文意,积累词汇1、轮流通译,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2、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学习卡片四、走进仲永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们的一个孩子?2、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3、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5、后来,方仲永还是这样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6、方仲

7、永为什么会变成变这个样子呢?原因是什么?7、道理: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8、学生辩论:作者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悲剧的主要责任应归咎于其父,可也有人认为主要责任应由方仲永自己承担,对此你的看法如何?五、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现在社会上有没有类似方仲永的现象?结合课文及你的实际生活,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板书:24、木兰诗目的:1、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2、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指导学生记诵诗文的方法,提高记诵能力3、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

8、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重难点: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型:讲读课 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二、解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三、正音,初读课文四、整体阅读,把握情节指导学生根据书下的注释,理解全诗的含义,形式:学生各自口译,疑难处做上记号1、学生质疑(1)对诗中数字应有理解:“十二”、“十”极言其多,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这样运用数字,不拘泥于事实,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2)互文的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翻译全诗,并作矫正3、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

9、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体现了对木兰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子的谨慎和机警)4、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详写木兰人从军缘由、得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这样处理,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子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这样根据人物的特点、诗篇主题来处理题材的详略,非常恰当五、立足全诗,把握形象指导学生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由畅谈对木兰这一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六、结合本诗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诵读、背诵全诗七、演读,

10、话说“花木兰”通过“记者招待会”,由“记者”对“木兰”进行专访“记者”1、 你为何停机“叹息”?2、 面对征兵的军帖,你作出了什么决定?3、 为了替父从军,你做了哪些准备?4、 你踏上征途之后的情景如何?你能给我们描述你征途思亲的细腻情感吗?5、 “木兰”,假如我也面临祖国召唤,但又舍不得离开父母,该如何解脱?6、 你能描述一下你的军旅生活吗?7、 面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边塞夜景,你当时是怎么想的?8、 “木兰”,你“十年归”,获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殊荣,却“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不图功名利禄”的美名?9、 “木兰”,对于你的归来,

11、你家里人有反应吗?面对浓浓的亲情,你和心情怎样?请你简要谈谈。10、“木兰”,如今你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深受人们的喜爱,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板书:1、主要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2、诗后附文:歌者赞辞25、诗五首目的: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你能背诵一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文吗?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总是要面对离别的:毕业了,同学要面对离别;工作调动,朋友要面

12、对离别;为了学业,孩子要与父母离别;为了事业,丈夫要与妻子离别。离别,让人的心沉沉的,痛痛的,那一份份深情让人难以割舍。二、领悟诗意1、细读五首古诗,并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形成读书笔记,在文旁批注出来2、师生交流对诗意的领悟: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按“从_中,我读出了_”的句式进行表述三、品味诗韵1、教师引导(1)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或最富有启迪的诗句,并说说你的看法(2)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3)你觉得哪些诗句最精彩,为什么?(4)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5)哪些诗句能引起你丰富的联想、想像?试着描述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2、学生探究:以“_美,美在_

13、”的句式进行表述3、示例(1)回乡偶书中一、二句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对立意义的词组织起来,两两对举。把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容易引发读者的人生体验(2)夜雨寄北中三、四句,“巴山夜雨”重复,让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像的时间、空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3)淮上与友人别第二句中“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第三句中“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

14、莫大的安慰和鼓舞(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四、背读诗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背诵、默写2、导语:诗歌语言形象、凝练、意象丰富,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思想美、意境美而成为文学骄子二、创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方式1、学生活动:自由选择创读方式(1)插图式:根据诗歌的意象、意境,加上自己的感悟、体验,借助联想与想像,给诗文配上插图,用具体的形象及色彩来解读诗文(2)表演式: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策划、参与、表演诗歌内容情境,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并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时间、场景、人物、对话、动作(3)改写式:展开联想与想像,把诗歌改写成优美的散文或生动的小故事(4)配乐式:提供一些低缓、悠扬、伤感的音乐2、小结三、用行楷或正楷抄写喜爱的诗句,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板书:文言古诗的一种学法:古诗创读欣赏诗文1、插图式领悟诗意2、表演式品味诗韵3、改写式背读诗文4、配乐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