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12777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实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受惠于“开放教育”,如何在领 会“开放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把握新课程的核心内涵,结合 “开放教育”的探索成果,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展开富有创造创新价值的 实践活动,促动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就成为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于是,我们认真学习和重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领会, 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的许多论述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特别 是他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现代价值最大。“创造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最先在我国提

2、倡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 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时空观;“行动是教育 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是创造教育的过程观;针对旧教育“死读书”、 扼杀儿童创造力的弊病,陶行知划时代地提出解放儿童(“六大解放”)的主张, 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 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光辉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指引着“创造教育” 路向,特别是在今天,对我们全面推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的素质 教育,扎实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尤其具有珍贵的启 示与指导意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3、学校”、“教 学做合一”三部分构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 育思潮之一。生活教育理论对改变以当今仍然存有的“学科为中心”、“课堂为 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 联系,改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水平,无 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 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 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 水平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

4、人其实到 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 难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生活性 非常突出,这就更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为此本人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思想有了进一 步的理解,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现谈一些自己的粗浅 体会与感受。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 “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 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

5、,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 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理解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理 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水平。如在教学雨一文时,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细细观察雷雨前、雷雨 时和雷雨后的情景。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 只小蝌蚪实行观察。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们知道小蝌 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成青蛙呢?”一 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 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 有的说:“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 是先长前腿?”还有的说:“它

6、的长尾巴到哪里去了?” 是呀!学生们都没有 这方面的感性理解,也难怪他们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那么多疑问。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自观察小蝌 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个系列的问题。于是,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 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 的劲头很足,一下课就围着鱼缸转,我们边观察边讨论,还时常给它们换水、喂 食。时间在孩子们焦急的盼望中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 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个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 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

7、睁 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 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 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 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2、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体验 也是如此。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教 学就是通过“在做上学,在做上教,使学生自己会做。”“教学做合一”的实质 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

8、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实 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我们当前使用的虽然还是老教材,但我尽可能地用新课程理念来实施教学, 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 习。例如,在教学我最喜欢的一种游戏这次习作前,我先让学生准备好游戏 的材料或工具,然后让学生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仔细观察和用心体会。 通过玩一玩、做一做,再实行听说训练,最后再将活动过程写下来,结果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 学科实行有机的通融、综合,在一定水准上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所以, 我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

9、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悉心开采,寻找 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我发现常识教材中的好多小 实验与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动手做 一做、玩一玩,再引导学生议一议、说一说,课后再把这些过程写下来。这样一 来,学生不但懂得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又激发了乐于说话、写话的主动性,从 而持续提升学生的说话与写作水平。例如,学生在实行制作小水轮的实验时,将 水顺着叶片倒下去,小水轮果然转动的那一刻,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耶,我们 成功了!”这种体验成功的高兴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

10、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体现 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 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 距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准确、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 偏差,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 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 则能够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

11、生的生活形象体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 对课文的感悟。例如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 色参与表演。通过西门豹跟巫婆和官绅智斗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情营造出与 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 悟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同时也获得情感的陶冶。又如教学去年的树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但加 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 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课件,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 子高涨起来,

12、仿佛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比赛,并深深的为小鸟和大树之间 深厚的情谊所感动。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 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 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 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水平得到提升。最后,我想: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 文所能道尽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动,实行生活的教育,就一定 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