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12686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语文月考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萨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丽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李政道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很相像,都以天体物理学为基础。“物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最早可能是杜甫。杜甫在公元758年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杜甫对“物理”用了“细”和“推”两个字,“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

2、”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论,很难有比“细”和“推”用得更恰当的字来说明研究物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杜甫是诗人,怎么对“物理”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杜甫当时还是工部侍郎,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副主任,大家称他杜工部。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保存有一片甲骨,其上所刻甲骨文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新星(Nova)的观察记录。所谓新星是与太阳相似的一颗恒星,一颗恒星的一生可以有几次突然变成新星的经历,每次它能够在几天,或者是一个月左右忽然亮度增加一万至十万倍。

3、在另一片甲骨上,记录着一星期之后,那颗新星的亮度减少很多。这两片甲骨上的甲骨文是世界上对新星最早的记录。除新星外,还有超新星。超新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10倍。像太阳这样的星,当它的氢核完全变成氦核时,就变成中子星,这个中子星直径只有几千米。所以像太阳这样大的星一下子变成几千米大,就要变成超新星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在中国,是1056年宋朝时发现的。宋朝的天文记录已经很详细,每天有记录,记录中说,当超新星刚出现的时候,大如鸡蛋,然后它的亮度一天天慢慢变小。从记录中可以推出现在的蟹状星云是哪个时候哪颗超新星演变产生的。这颗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是一年。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对于天体构

4、造的看法。中国很早就推测地是圆的,天也是圆的。这是诗人屈原推测的。屈原在他的天问里写着: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屈原用解析推理的方法,“细推”了地是圆的,当时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推理出来的。屈原充分运用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那是公元前5世纪。得到了这样重要的结论:天像蛋壳,地像蛋黄,两者都可以转,所以中国从古代开始,天体的运行轨道就有黄道赤道两个道。屈原接着推测,地的形状可能偏离完美的球形,可能是椭球体。他问:“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屈原问,赤道圆周比通过南北两极的圆周,哪个更长。南北顺椭圆的长度到底多长。但

5、是屈原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那时不知道,我们现在才知道地球的赤道直径和极直径差得很小,可是那个时候他问这个问题是相当了不起的。(节选自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物理学的挑战第一部分)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中国在天体物理方面做出的贡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有共同的基础。B.中国现存甲骨留下了世界上对新星最早的记录。C.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在中国。D.在天体构造方面,中国古代就推测出地是圆的,天也是圆的。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关联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杜甫诗中的“细推物理”,可以看出中

6、国古代文人对“物理”有着深刻的理解。B.中国古代文人作品,蕴含着与科学精神相通的东西,可给科学研究带来启示。C.离开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就会举步维艰。D.中国古代文人对天体的大胆认识与推测,给人们提出了值得研究的科学课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杜甫的作品,目的在于提醒文学家也应该懂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和理论。B.本文除了让人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之外,还让人们了解了有关新星、超新星的相关知识。C.与新星相比,超新星直径只有几千米,与新星相差无几,但其亮度却居然是新星的1000多倍。D.本文引用屈原的作品,目的在于提醒科学家也

7、要学习诗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以利于科学研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

8、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打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

9、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

10、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6.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

11、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11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

12、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8.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5分)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2)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

13、岳阳楼记)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共中一大题作答,并将答卷纸相应题号后的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4)题。(25分)船 魂王海群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

14、了。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