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09024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3、 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4、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5、 故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6、 上位学习:也叫

2、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限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概括和包容限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7、 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的过程。下为学习涉及两种形式: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8、 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两者仅是一种互相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9、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0

3、、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性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结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实际中,直观有三种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1、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2、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展的一系列心理变化。13、 智商:智力商数的简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例,缩写为IQ。14、 压力:也叫应激,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刺激,是一种身心反映,是一

4、个过程。15、 意识流:詹姆士认为,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状态。16、 诱因:可以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17、 关键期:是个体初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18、 任务分析:是指将教学目的逐级细化提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的的过程。19、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0、 交往动机:个体乐意归属于某一团队,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是个体愿与别人接近、合作、

5、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21、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的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心理状态。22、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性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23、 垂直迁移:指处在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24、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者通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25、 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与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26、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

6、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27、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结识的活动过程。28、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29、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长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30、 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有两种:阻碍和促进。31、 “物质化”过程:创设拟定模型的过程事实上是将专家头脑中的观念

7、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32、 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內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33、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的心智活动方式或者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或者如何去完毕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34、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积极接受别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别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楷模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与楷模一致。35、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规定的依据或者必要性缺少结识与体验,跟随别人行动的

8、现象。36、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37、 技能/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38、 程序化训练模式:是指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环节,在其适应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规定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之达成自动化限度。39、 形成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般是由学生完毕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测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40、 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

9、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41、 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因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42、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43、 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个尝试。此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效率不高。44、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涉及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45、 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干,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6

10、、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规定理解事件、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机。47、 尝试-错误学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该理论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48、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盼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盼望或预言的效应。49、 认知结构学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50、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档限度的动机激起

11、水平最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档,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51、 学习目的与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目的的主观估计。学习目的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成的预期效果,而在个体完毕学习活动之前,这种预期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学习期待与学习目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两者不能等同,学习期待是学习目的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52、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53、 理解问题:把握问

12、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重要是拟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也许地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54、 组织策略: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55、 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性与水平。56、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57、 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58、 微格

13、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59、 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互相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爱好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非正式群体。60、 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互相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61、 操作纯熟: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成高度的完善化与自动化。62、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规定,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

14、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63、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64、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涉及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简答题1、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性:(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顺应性与定向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2、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的复杂限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三种形式:(1) 符号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3、 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重要有以下方面:(1) 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线性透视(4)遮挡(5)纹理变化(6)光照和阴影

15、4、 焦急障碍涉及五种类型:(1) 广泛性焦急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惊症(4)逼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5、 影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有:(1) 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初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也许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6、 注意具有哪些功能?(1) 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7、 动机具有的功能:(1) 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2) 指向功能:动机使人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3

16、) 强化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越强烈,行为也随之更强烈。8、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1) 编码: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可以接受和使用的形式。(2) 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期间后才也许被提取。(3) 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提取加以应用,才是故意义的。9、 从众行为产生的因素:(1) 行为参照:群体中别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可以作为自己行为或意见的参照。(2) 个体对别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 胆怯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10、 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1) 改善心智功能(2)传授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