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08599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策略 摘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体系是建设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显著。然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在供应侧与需求侧的匹配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建构_、社会和市场三方联动的合力框架:转变_职能,实现_的管理型角色向服务型角色转变,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同时发挥_的“兜底保障”作用;培育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黏合剂功能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元主体汇合到同一平台,提供更为多元的文化服务;引入市场动力,通过文化补贴,刺激

2、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引导市场主体拓展文化消费,从而链接需求侧与供应侧,满足农村居民更高层面的公共文化需求。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侧;需求侧;合力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更是将乡村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和_屡次重要会议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意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_年,党的_届_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_年,党的_届_中全

3、会提出“根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20_年,党的_届_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20_年,党的进一步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_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系列政策文件,诸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根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_-2020年)、_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其中,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根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根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_年,_关于坚持和完善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特别强调了“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指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舞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而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到了新的时代高度。毋庸置疑,随着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与法规建设、服务的水平与质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00年以来,_财政先后投入40多亿元建设了1086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42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据统计,2000-20_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由300.29亿元增至3163.08亿元,年均增长15.85%,较明显高于产值增长。在党和

5、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根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经济开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供应缺乏、开展滞后的问题,没有将文化服务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乡村文化的开展现状来看,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日趋增多,但可供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却相对匮乏;农村居民大量的时间被消耗在打牌、赌博等方式中,农村的黄、赌、毒文化流行,乡村公共文化开展的空间不断萎缩。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公共空间的核心载体,乡村公共文化具有重要的正外部效应,农村居民公共文化生活可以培育农村居民的新集体主

6、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能够推动村民之间的互动交往,提高村庄的凝聚力,增强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新形势下,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旨在“坚持和完善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背景下,在田野调查发觉与回忆学界研究的根底上,重点从供应侧与需求侧的角度探讨: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予以优化?文末简单作结并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了满足公众对文化的一般性需求,向其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以及相关制度和系统的总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体系是乡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局

7、部。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与实践,学界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内涵、实践困境、政策研究、治理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首先,学者们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界定存在差异,但均强调其“公共性”特征。其次,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困境表现为供应内容同质化、供应主体碎片化、供应方式单调化等供应侧结构性失灵问题,也存在投入缺乏、低效运营、内容缺乏、同农民群众需求脱节等问题。再次,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支持的研究主要分析政策出台情况、政策产生的效果、政策开展特征等方面。最后,在治理路径方面,学者们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

8、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我们亦不难发觉,学者们在强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相对忽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供应侧与需求侧及其二者之间的错位等问题。本研究试图对于既有研究的上述缺乏有所补缺,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供需错位:供应侧与需求侧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开展态势良好,但我们也不能轻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严峻失衡。当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应缺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供应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应相对缺乏。我国公共

9、文化服务供应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开展的非均衡性非常突出,在微观市场上表现为文化产品供应缺乏,品种单一。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应缺乏主要呈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总量缺乏。_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公共文化服务供应数量、服务质量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呈现不平衡状态,在城市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在农村却受资金、设施等限制,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开展供应相对缺乏。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较大程度的区域差异:中西部滞后于东部、农村滞后于城市,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

10、第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率低。依据笔者的调研,当前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存在老化、闲置的现象。例如,自我国全面推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以来,截止20_年底,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改善了农村居民看书难的问题。然而农家书屋建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农家书屋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峻。不少农村居民热衷于打牌、看电视、串门唠嗑,对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第三,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专业人才。从县、乡(镇)两级的文化单位在职人数来看,缺乏专职人员。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容易造成后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速度缓慢、后劲缺乏。现有的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存在年龄偏大、专业性不强、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11、,致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应相对缺乏,与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应模式有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以_为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策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应相对缺乏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第一,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主体单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设促供应”的逻辑,即存在“以强烈的_取向为核心、以硬件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的行为逻辑。_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缺乏其他主体的参与,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第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内容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着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期待,

12、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异质性、多样化的需求。当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供应的内容主要是读书、看报、看电影等静态的文化服务,农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这种文化服务的内容更新慢、吸引力缺乏,农村社区亟需与时俱进,提供适应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第三,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形式单一。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形式和非实物形式,前者如电影、书籍、音像制品等,后者如播送、电影、演出、展览等。从当前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形式来看,_主要供应的是实物形式,如建设农村书屋、按期放映电影等,非实物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相对较少,且这

13、种形式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主体,其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既要满足农村居民的共性文化需求,又要满足其差异性需求,覆盖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二)需求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变更开放以来,乡村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开展,但乡村文化却开展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精神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从乡村的开展来看,在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应缺乏的同时,存在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研究发觉,文化需求会随着人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

14、等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公共文化需求适应当地文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分层的。同理,群众的精神文化也是分层的,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分为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然而,当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却难以满足农村民居差异化、层级化的文化需求。在乡村公共文化体系中,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未能得到有效满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1)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激发与有效表达。农村居民受制于自身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存在重视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的倾向。农村居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者和受益者,他们往往也是_公共文化服

15、务的被动接受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较少表达他们的文化需求,也较少主动伸张自己的文化权利。在需求的有效表达方面,农村居民将有限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日常劳作和家庭事务中,对于公共性的文化服务关注缺乏,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原因。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在于“服务”,公共文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单纯注重投入资金和文化设施建设而不注重农村居民真正的文化需求。_工作人员轻视了文化服务决策前的调研和宣传的作用,导致农村居民真实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知晓率低,进而使得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低,从而造成了严峻的资源白费。_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往往是对上负责,却难以对

16、下负责。综上所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依据笔者在苏北、皖中的调研,国家开展文化项目在基层广泛的开展起来,例如,送电影下乡的项目中,基层_将电影送到农村社区却无人观看,设备良好的农家书屋利用率低、美丽的公共文化设施少有利用等窘境。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与农村居民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错位、断裂等问题,只有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把握的根底上,方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体系的优化:_、市场与社会合力推动 自党的_届_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富民战略的稳步实施,乡村正在迈向高质量开展的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