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08583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培育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注意思想引领、加强学业提升、加大生活帮扶、促进文化融合、赐予心理关心、精准就业指导”于一体的训练治理育人模式,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不断向前进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敬重、相互包涵、相互观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地方高校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

2、和治理工作供应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进展,地方高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效劳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训练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局部2。如何精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探究构建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实践模式,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训练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3。讨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遵循训练教学规律,加强对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和治理,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安康成长成才,培育综合素养全面、专业力量突出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富强进展、社会团结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

3、及行为特点 在地方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经受、学习水平、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学问构造、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简单成为一类相对特别的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文化、心理、就业等方面均具有肯定的特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上总体要求进步。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在思想上乐观要求进步,在学习上仔细勤奋,在生活中诚恳守信,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一般高等学校学生治理规定和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但是极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对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缺乏鉴别力,因而简单形成偏激行为。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自律

4、意识,存在心情自控力量较弱和创新创业力量相对较差等问题。(二)学习上根底相对较差。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先进青年和优秀人才,普遍具有剧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训练水平相对落后,师资力气较为薄弱,软硬件条件较差,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差、学习根底相对薄弱、学习力量相对欠缺、学问面相对狭窄、思维模式比拟单一等突出问题4。因此,当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地方高校承受更为专业的课程训练时,往往消失不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无法完全理解课堂上海量的学习内容等问题56。加之在地方高校中,往往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别训练教学方案,学生与任课教师缺乏必要

5、的沟通和沟通,又存在考试分数“被照看”的心情等,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极易产生学习上自我评价较低、自主学习性较差、学习压力较大等问题,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业进步764。(三)生活上经济水平偏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地理环境相对简单、经济进展水平较低,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状况大多比拟贫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很高,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地方政府补贴以及高校的减免学费、奖学金、助学金等优待政策,才能顺当完成学业8。(四)文化上民族特色明显。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多民族聚居地,是文化沟通荟萃的地方,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本民族

6、的文化熏陶和影响,多具有较为剧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深厚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好的文艺天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精彩。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地方高校中存在突出的文化冲击、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等问题。(五)心理上存在肯定压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汉语水平相对较差,学习根底相对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等缘由而缺乏自信,加之生活和文化差异更简单让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其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障碍影响对专业学问的学习与理解,局部学生极易消失考试焦虑、厌学的现象,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文化背景差异简单导致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家庭经济困难使其

7、简单产生自卑感,加上远离父母和家乡而产生的孤独感、失意感等,严峻影响心理安康。(六)就业上范围相对较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多数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返回家乡和民族地区就业,就业区域相对较窄。另外,由于地方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不能供应系统详尽的就业帮扶政策,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根底学问、根本技能、专业技能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肯定差距,这导致其就业力量相对较差,从而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更多的就业时机。 二、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一)

8、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的现状。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治理是一项重要而简单的工作。虽然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在校生的比例较小,但各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教学和治理工作均赐予高度重视。各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生活设施供应等方面都赐予其较多的支持9。有的地方高校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了专职辅导员,或通过省训练厅由新疆派驻教师,有的高校配备了双辅导员,从治理队伍上予以保障。在治理制度上,各高校普遍采纳与一般汉族学生一样的学生治理规定,局部高校在课程考察等方面有特别的倾斜政策。高校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展思想政治训练,通过差异化的资助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减轻生活压力

9、,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展训练治理。(二)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民族类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肯定差距,其训练治理工作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标准性。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训练、学业指导、生活帮扶、心理辅导等方面缺乏系统完善的训练治理体系和制度,治理理念不够统一,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对稳定的治理原则和思路,缺少长效的治理方法10。局部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治理缺乏有针对性的精准指导,多是根据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治理和要求,缺乏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虽然很多高校安排了专职辅导员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

10、和治理工作,但是局部辅导员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语言等缺乏深入地了解,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在日常治理中局部辅导员担忧会影响民族团结,对学生要求不严,简单导致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意识。新疆内派教师的工作年限一般为12年,工作期满后离任回疆,而新选派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展重新熟识,前期工作中好的阅历和做法难以传承。(三)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工作的特点。与汉族学生相比,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根底训练水平不高,成长环境、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与其他学生存在肯定差异,进入地方高校后往往会消失肯定程度的不适应现象11。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简单产生自卑、躲避心理,对自身缺乏严

11、格要求,渴望“被照看”,融入感不强。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治理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训练方面,应以中华民族认同训练为主线,强化爱国主义训练和抱负信念训练;在学习方面,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展分类指导,探究分层教学的新模式;在生活方面,应立足学生实际制定帮扶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在文化方面,应在敬重民族文化的根底上,注意文化融合;在心理方面,应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准时赐予关怀关心;在就业方面,应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就业方案。 三、构建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新型训练治理模式 地方高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治理和效劳工作,需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

12、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遵循训练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治理模式。在训练治理过程中,高校要构建掩盖全校各部门的育人机制,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库,从思想、学业、生活、文化、心理、就业等方面,构建“注意思想引领、加强学业提升、加大生活帮扶、促进文化融合、赐予心理关心、精准就业指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育人模式,不断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训练治理的新途径。(一)注意思想引领。做好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训练治理工作,必需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训练,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

13、培育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主义训练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爱国主义训练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为切入点,加强民族团结训练、公民意识训练和法治训练,强化地方史、民族进展史、宗教演化史训练。要加强抱负信念训练,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抱负和崇高信念,把实现个人抱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中12。在日常治理中,要亲密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严密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与进展、抱负与信念等开展主题训练、素养拓展训练、专题讲座以及新老学生座谈沟通等活动,准时做好正确有效的训练引导。(二)加强学业提升。地方高校要引

14、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树立不畏困难、乐观进取、勤奋学习的自信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方高校要乐观探究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新模式,制定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训练教学体系,通过分年级、分阶段的训练教学目标,全方位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力量和学习水平。地方高校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育和训练方案,夯实学生的学习根底,强化实践操作和动手力量。通过建立学习答疑平台,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沟通,提升他们自主学习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训练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5、增加学问储藏,扩展学问面。在教学治理中,地方高校可以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预警”及帮扶机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学习成绩差、学分绩点低的状况进展提前预警。通过建立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进展朋辈之间的学习辅导。通过设立特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进步奖学金制度,对学习进步明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准时赐予物质和精神嘉奖,鼓励其更加努力学习,追求进步。(三)加大生活帮扶。地方高校要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对于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加大生活帮扶的力度,真正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鼓舞少数民族大

16、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获得酬劳。通过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扶持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提升其综合素养。在日常治理过程中,应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详细特点,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资助效劳,在物质帮扶的根底上更加注意精神资助,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四)促进文化融合。地方高校通过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认知,提倡校园文化的多元融合,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施展才艺供应宽阔平台。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沟通活动,搭建起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广泛沟通的桥梁,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级、学校、社会的真实关心和祖国大家庭的暖和14。通过成立少数民族文化类学生社团和文化协会,举办民族文化展现活动等方式,开展文化互鉴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存在感和骄傲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