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即活法读后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08435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法即活法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法即活法读后感篇一:佛法即活法-释果宁讲座记要 佛法即活法 -释果宁法师 02X年7月3日星期六现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得到财富的人们幸福感却不断下降,由于人类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危机。 一流的国家奉献文化、价值、智慧;二流的国家奉献财富、技术;三流的国家奉献产品、资源、劳动力。人们要学会求合存异,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类的一切努力,目的只有三个:爱、生命、死亡。 爱:小一点,爱家人、家庭,在单位爱团队;大一点,爱社会,爱民族;再大点,爱人类、爱法界众生。愛:中间有个心字,告诉我们,愛,不是口头说说,是要用心的。生命:你善待本人吗?牺牲了身体,牺牲生命,牺牲一切,去追求金钱、地

2、位,但身体呢?你认为这个身体确实是你吗?就像这个房子,你在房子里,是房子的主人,但房子不是你。要善待你的身体。 死亡:看不到死亡,就看不到人生的真相。前两个是哲学咨询题,死亡是宗教咨询题。现在的人们,拥有越多,也就越恐惧死亡。生命取向:生命只有2个方向,一个朝内,一个朝外。 朝外 朝内 方向 英雄、国君、领导 高度、深度、广度 获取 名利权 身心灵性 积累 追求 满足 本质 需要和欲望是不同的,人所需要的事实上特别简单: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生儿育女。超过需要的都是欲望:大房子特别多套。房子属阴,人属阳。房子太大,人少,阴阳就会不平衡,因而,房子够住就好,要那么大干什么?身:每一天,我们要感受

3、本人身体的存在,你的身体,伴随你那么多年,多关怀他。 心:儒家范畴。灵:神灵,道家。 性:万物根源,佛性。 心静国土静,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心平那么气和,气和那么血顺;知己者智,识人者慧。 想想我为家做了什么?为国家做了什么?曾经我认识一位老总,企业办得特别成功,但是,在我这里大骂政府,说哪位官员如何刁难于他,哪位官员又如何受贿。我咨询他:中国政府处理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咨询题,处理了5个民族的矛盾咨询题,处理了外部国际的和平咨询题,你能说不伟大吗?感恩政府吧,他特别不容易。 人要学会向内走,不要一味地向外冲。学会感恩。 人生有2个工具:科学技术、教育和传统文化。 幸福是什么?是欢乐

4、吗?欢乐这个名称已经告诉你了:乐,特别快就过去的。孔子说过,理想的国家:足兵、足食、民信之。现在,我们的国家不缺兵和食。中国人、事 制服、拥有 需要、欲望 生存 圣、贤 幸福、真相内心的宁静、欢乐升华 结果 忙、躁、动 闲、静的2次地震,尽管损失严峻,但,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人心在凝聚,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的心,依然和政府站在一起的。下面讲讲儒家、道家、佛学各是讲什么的。儒家:人之所需,入世和治世的哲学,强调人要有所作为,有承担的勇气;强调责任和使命,要实现自我价值。 圣人:心能转境;凡人:心随境转。圣人的聖字:确实是管住本人的耳朵和嘴巴。假如我们只是外在的学习圣人,操纵本人做圣人,会特别累。人生

5、有八风: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听过苏东坡的“一屁过江”的故事吗?自以为得道,事实上差得远了。 儒家只有承担,没有超越,因而特别累。 孔子一生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治国,四处推销他的治国之道,结果一败涂地。第二件是教书育人,结果留下千名学生,千古留名啊。45岁之前,要做加法,45岁之后,要做减法。因而,45岁之前,学儒学,半部论语治天下!左肩酸痛者担当家庭,右肩酸痛着担当工作、团队,两肩都酸痛者,那么特别容易变成“两院院士”:医院和法院。 道家:出世的哲学:无为、顺应万物。 道德经可归纳为两句话:顺应天地为道,顺应社会为德。 学习超越,多年学道;超越自我,做到无我,放飞心灵。 庄子的智

6、慧在于顺,但难明白,变成道教,追求“仙”有点偏。 儒家的有(色),道家的空,是为二分法。 佛教,从印度传来,已经深深烙下儒家、道家的印记。 佛法=人(有、色)+弗(缺乏、空)=色空=不二法门 儒、道、佛三家智慧的集合:面对当下的境地,全然地扮演好当下的角色,故事是宗教、文化传承的载体,所有文化开场于神话。 哲学是科学之母,宗教是哲学之母。 活在当下,面对提起(承担)、转身放下,把心安住在当下,活在当下。凡事在迷与悟之间,悟:我与心同在。对外掌握作为的艺术(儒)对内享有无为的艺术(道) 禅,艺术人生 人生可用7来描述,色:7色,音乐:7音,事:开门7件事,周:7天,忙:心亡也, 闲:日在门里,心

7、回家了。 身体,每7年全部更换一次细胞,心灵,每7年更新一次。 生命的不同阶段: 0-7岁:道生一 出生时只有一个感受体,没有推断。多接触大自然,给予的阳光教育防止阴暗面,由于正在构成潜认识。 3岁看大,7岁看到老。此间的教育最能妨碍一生。 不要先给工具,要先给知识,给文化。什么是文化:当你把所学的所有知识,全部忘光,还留在你脑海里的确实是文化。 学习: ) 自立-哪里倒下,哪里起来。不要责备绊倒你的石头或凳子,学会本人爬起来。 ) 敬畏-学会对长辈的敬畏。一个家,有了长辈,才有一家的团聚,才有凝聚力。 一个单位,团体也一样,同样需要对领导者的敬畏,团队才有战斗力。 孝道是根,孝敬孝敬,孝而后

8、顺 1岁:一生二 头脑的产生,性别的产生,自我感产生 1岁间,尽可能和同性玩,同性相吸 用人之道:一德,二识(胆识远见),三学(谦和),四才(学历) 学习:1) 学感恩-任何人为你做事,感激别人。喝爱心水。 2) 学惜福-不完满有遗憾同样感恩。人生的故事要去品。 明白,知者进道 接受确实是超越,仇恨只能损害本人,不会损害别人3)学自律-太容易满足的人就没有激情,富贵,会至人于死地。 丰富的物质残酷的竞争=把小孩变得孤单,痛苦。 物质的上升-人性的毁坏 *教育三方面:父母教做人,教知识 *教:孝加上文字,确实是说,把孝道写成文字,给小孩们读,确实是教。往头脑中灌输知识。育:心灵的人必须有心灵的家

9、园 14-2岁:二生三 自我完全构成(父母不能再用你的权威了,再用,就会伤他),排诉心,逆反心构成。我们要去尊重他,能够建议别人如何做不可强迫他;这阶段,性别完全构成,异性相吸,不要压制恋爱,正确引导。最美妙的爱情确实是此间。 建立自信-来自父母的赞美,认可。学习: 1) 奉献和分享-多参加社会活动(自愿者,义工,社区效劳))明白得珍惜-学会爱,先学舍 2128岁:三生万物 人充满欲望,野心,抱负,生命才能到达顶峰必需要经历风雨,见世面 磨练意志,去鼓舞他。 充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不要和其他小孩比。儒家认为:我们总被本人的所得所累,成就家被家所累,成就国被国所累,成就财

10、富,被钱所累,这些,都是没有超越的结果。所谓的高人,确实是成就后再超越。 学会:忠诚、踏实、成就将来 28-35岁:人法地责任感成为原动力,要有承担的勇气。什么叫做聖:你的耳、你的口,稳稳坐在王上被你管的牢牢的,确实是圣!3-岁:人法地 使命感成为原动力,学会忍,成就你的气度,智慧,胸怀,心量容天下 以上只要实现,没有超越,四十二岁后,要用道家思想超越。 35岁以后就要有禅的智慧。 4249岁:地法天 信念成为原动力:有了信念:不会再为金钱,权力所累,用信念超越自我的执着。有了权力要学会善用;有了金钱,要学会善用。生命,渴望灵性,要有超越。 无德而有才,威也。 儒家依然物质的,道家更升华为精神

11、的。42岁以后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9-5岁:天法道 信仰成为原动力,信仰是用世界上所有物质包括生命都无法交换的,因而,才有共产 党员不畏严刑拷打,才有人体炸弹。 信念能够战胜一切,而信仰能够超越一切。五十知天命,儒家求有为,道家求无为。人生三大课题:爱、生命、死亡。一个不爱 本人的人不可能爱别人,所有家教是为理处理死亡的咨询题 人类有2个工具:1,科学技术:(现在人太自大,就臭了)向外认识世界2,宗教信仰:向内认识自我,今后的战争是宗教之战宗教教人超越死亡,人们将会“圣战” 超越不放弃是更大的承担 人生需要三个朋友:3岁需要律师朋友;2岁需要医生朋友;49岁需要信仰朋友。人生金字塔:

12、灵性生命 精 神 生 命 物 质 生 命 你是否在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6-63岁:学会放下不要做总经理了,做个董事长吧。需要你做的确实是2件事:方向、操纵。犹如唐僧,找 个孙悟空做总经理,做事情、找资源,都是他的事情。 -70岁:完全放下世俗的羁绊,回归无染的童心 眼中没有批判,只有祝愿和爱 超越信仰 天下有三危:得少而多宠;才下而位高;无功而受禄。 人类把握了时间,但失去了空间; 所有的事物,有得必有失; 不要迷恋科学技术,人类已经被科技束缚; 信仰和宗教也是工具,不是目的;传统文化也是超越自我的工具,目的地是自我、 真我。70以后:常养圣胎,自主生死 0岁的童心,叫无知,70岁的童心,叫

13、饱满,死亡是最饱满的、最漂亮的绽放。生命是一个通道,一个工具,关键是你用这个生命走向哪里,是升华,依然堕落?年龄在上升,心灵是否卡在什么地点了? 迷或悟 ?篇二:佛法即活法选段(释果宁) 众生无相的真实 佛教中的最后一个山门,叫作无相门。无相,源自梵语animtta,有无形无相之意。大宝积经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假设空无性,彼那么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假设空无性,彼即不能够相表示。”金刚经曰:“假设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特别久往常,一座山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有一天,山上来了一位达官贵人,为庙中捐了特别多财物,老和尚热情地接待了他。 不久之后,山

14、上来了一个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几乎晕倒。老和尚见此情况,立即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时吩咐端上最好的茶,预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中不解,为庙中捐了那么多的财物的达官贵人自然有资历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斋饭,而现在,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叫花子”,师父为何还如此厚待他?因而,书生住在庙中的时间里,小徒弟从来都是冷言相对,并经常瞒着师傅,将馊掉的斋饭端给书生。 书生告辞后,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尊菩萨像,然后叫来小和尚,告诉他这是本人用千金请来的菩萨。 因而,小徒弟每天认真地给菩萨上香,忠诚地念经。一个月后,老和尚又将那泥菩萨削琢成一只猴子,放回原处。小徒弟觉察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吓了一跳,所

15、以也不再去上香了。老和尚咨询起此事,小和尚惶恐地答复: “师父,那菩萨变成一只猴子了!” 因而,老和尚拿过猴子,再次削琢,一尊菩萨塑像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徒弟的面前。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头上敲了一下,慢慢念经,不再理他。 老和尚的敲打终于使小徒弟顿悟。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过是一团一样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 相,估计是世界上最能妨碍我们的东西。我们往往执著于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个“相”,慢慢迷失了本人,迷失于世界,迷失了那无形无相的道。如何提起,如何放下 佛殿之中,弥勒菩萨面向山门而坐,代表佛教的山门对众生放开,不管是谁,不管贵贱高低,都会笑脸相迎。在弥勒菩萨面前,一切平等,众生平等。 那么,弥勒菩萨的欢乐,来源于何处呢?他的欢乐,源自提起与放下的智慧。 在由布袋和尚转化而来的弥勒菩萨的传说中,弥勒菩萨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