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艾条配制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08093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艾条配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艾条配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艾条配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艾条配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艾条配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艾条配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艾条配制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艾条配制方法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 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2cm。因其 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故临床应用 更为广泛。纯艾条: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8寸(26cm )长、8寸( 26cm )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 0.35 寸( 1.5cm )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药艾 条 药艾条【处方】艾叶2400g桂枝125g高良姜125g广藿香50g降香175g香附50g白芷100g陈皮50g丹参50g生川乌75g【制法】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其余桂枝等八

2、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混匀。先取艾绒2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 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卷紧成条,粘 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 ;气香,点燃后发出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功能与主治】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 肢疼痛,脘腹冷痛。【用法与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或遵医嘱。清艾条 就是直接将干燥的艾叶 (即菊科植物艾蒿的叶)磨碎,去其杂质,制成纤维状的物质,然后 卷成圆柱状,长 20 公分,直径 1.2 公分,是炙法中常用的一种材料。 每支

3、艾卷重约 10 克,可燃烧1 小时左右。清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 所以得名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普通药艾 条 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 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 6g 制法同纯艾条。药艾条 药艾条 【处方】艾叶 2400g 桂枝 125g高良姜125g广藿香50g降香175g香附50g白芷100g陈皮50g丹参50g生川乌75g【制法】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其余桂枝等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先取艾绒20g,均匀平铺在一 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末8g,将棉纸 两端折叠

4、约6cm,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点燃后发出 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 【功能与主治】行气血,逐寒 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 法与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 - 2次;或遵医嘱 清艾条 就是直接将干燥的艾叶(即菊科植物艾蒿的叶)磨碎,去 其杂质,制成纤维状的物质,然后卷成圆柱状,长20 公分,直径1.2 公分,是炙法中常用的一种材料。每支艾卷重约10克,可燃烧1小时 左右。清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所以得名太乙针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250g

5、, 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 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 , 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 研为末.取纸(纸宽41cm,长40cm ),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 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 6-7 层,阴干待用。 雷火针 用艾绒94g,沉香、木香、学L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 , 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 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 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

6、,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 桑皮纸厚糊6 - 7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 (注:比艾条要粗大的多)一、概述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 17年撰成 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 直至维正末年(17 3 5),范毓 始将其药方传给周维和,周氏编 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 不应针而愈”。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 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所以本书不断被翻 刻,121 年中就一 7 个新版本。清以后未见重印。1984 年刘洁声出版 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

7、针 药方与用法也不同。现介绍几种“太乙神针”的配方及用法。称“太乙针”。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 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通用方:艾绒 100 克,硫磺 6 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 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 500 克。上 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摊平,先取艾绒24 克,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 6 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 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 1 层,两头留空纸 3 厘米许, 捻紧即成。二、五个配方1、太乙神针1号人参 12.5克、穿山甲25 克、山羊血9

8、克、千年健50 克、钻地风 30 克、肉桂 50 克、小茴香 50 克、苍术 50 克、甘草 100 克、防风 200 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 克,掺如艾绒(陈艾绒搓成 绒状)15 克内,平铺在 40 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紧卷成爆竹状,外 用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用法:将太乙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 即紧按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针冷则再烧着再按,如此反复烧按 7-9 次。2、太乙神针2号人参 12 克、三七 10 克、肉桂 50 克、乳香 30 克、没药 30 克、 麝香少许、山羊血 10 克、千年健 50 克、钻第风 50 克、川椒 10 克、 穿山甲25克、小

9、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 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 24 克,掺入艾绒 15 克内,制法、用法同上。3、太乙神针3号药物同 1 号,但不用艾绒,而用硫磺与药末混合制成小丸。用时 将姜片贴穴或患处,药丸置姜片上,点燃药丸,共燃3-5丸。4、太乙神针4号檀香 10 克、山柰 10 克、羌活 15 克、桂枝 15 克、木香 12 克、 甘松6克、香附10克、白芷15克、独活15克、乳香15克、丹参20 克、细辛 6 克、雄黄 3 克、硫磺克,共研细末,取 24 克药末掺入艾绒 15 克。制法、用法同 1。5、太乙神针5号甘松 3 克,乳香、没药各 12 克、牛膝、川乌、独活各

10、 12 克,三 棱、草乌各 1.5 克,白芷、羌活各 1.2 克,桂枝、薄荷、麻黄、穿山 甲、防风、杜仲、黑白牵牛子各 6 克,丁香、樟脑各 1.2 克,南星 1.2 克,细辛6克,降香3克,雄黄、全蝎各4.5克、秦艽6克硫磺3克。 共研细末,和匀,以瓶贮之备用。三、制法与治法制法:用白禳纸(桑皮纸、绵纸均可)30厘米见方,将艾绒15克 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瓶贮药末 15 克,匀薄一层掺在艾绒 上;继将麝香(夏季用1.5克,冬季用3克)撒在药艾上;最后从纸的 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状,直径约 2 厘米。外用蛋清涂刷 封固,阴干,贮于干燥处备用。用时将药棒放于套筒中,其灸法与

11、1 号基本相同。选定施灸部位,将上述艾条点燃一端,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的穴位 上,覆盖 10 层绵纸或 5-7 层棉布,再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 位上,稍留 1-2 秒即可。每次按灸 10 次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将点燃 的一端,以 7 层棉布包裹,紧按在穴位上,如病人感觉太烫,可将艾 条略提起,等热减再灸,如此反复。每穴可按灸5-7 次。临床上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及泄泻等证。雷火针法治一切闪挫、诸骨节痛及寒湿诸气而畏刺者。方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以上各三 钱)、麝少许、蕲艾(二两)。以绵纸半尺,先铺艾、茵于上,次将 各药末掺上,卷极紧,收用。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

12、六七层隔穴。将卷取太阳真火,用圆 珠、火镜皆可燃红(用灯烛烧燃亦可),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 再烧再按,九次即愈。灸一次,念咒一遍。先燃火在手,念咒日:雷霆官将,火德星君, 药奏奇功,方得三界六腑之神,针藏烈焰,炼成于仙都九转之门,蠲 除痛患,扫荡妖氛,吾奉南斗六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咒毕,即以雷火针按穴灸之。此乃孙真人所制,流传至今,颇为灵验。制药时,毋令妇女、鸡 犬见。其方载针灸大全。又按御纂医宗金鉴,有雷火神针方,药只三味。歌日:雷火神针攻寒湿,附骨疽痛针之宜,丁麝二香共蕲艾,燃针痛处功效奇。景岳新方因陈内亦有二方,注明治风寒湿毒之气,留滞经络,而 为痛为肿、不能散者。其一于五月

13、五日,取东引桃枝,去皮,长一二 寸,两头削如鸡子尖,向灯上燃着,随于患处隔纸数层,以针按灸。 一则方法,药味与太乙神针相同,惟多白芷一味。盖命名虽异,而治 病则有同功焉。附:常用灸法及技巧一、直接灸法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约达70弋。此法又分为两种, 一为化脓灸,一为非化脓灸。化脓灸也称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枣 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 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 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 效果虽好,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

14、 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见功。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 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也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或用笔点个小点, 打个记号,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 (比麦粒稍大也可以 )的圆锥 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 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按灭;第二壮不 去艾灰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即按灭。第三壮燃至将尽,知 大痛时即迅速按灭;同时医生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或轻叩 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痛苦。如灸数次,然后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 至十余壮后感觉一热即过,却无甚痛苦了,连灸多次,不数日即

15、能达 到化脓之目的。或不化脓只要这样长期施灸,也同样收效,可免炮烙 之苦,现在都采用此法。临床上灸关元穴可治缩阳症,或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 粒。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厘米x5厘米皮肤起红晕,3厘米 x3厘米组织变硬,2厘米x2厘米(即中心部)被烧黑。初灸时尚觉灼 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每次少灸几壮,只要长灸, 照样有效。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局部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 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再灸,如果痂皮 脱落,可以用敷料复盖,等结痂后再灸。至于灸疮化脓,多属无菌性, 勿须顾虑,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同,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 只要溃疡

16、面不弥漫扩大,就可连续施灸。如果化脓过多,溃疡不断发 展,脓色由淡白稀薄,变为黄绿色的脓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 即为继发性感染,可以用外科方法处理,很快就会痊愈。一般说灸疮 化脓,是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 治病的作用。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 加治疗,约 30 天左右就自然痊愈了。但化脓灸后要用敷料保护,以防 继发感染和摩擦。化脓灸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 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 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尤其适宜乙型肝炎、 艾滋病等。非化脓灸取麦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 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 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