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07456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2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一、首诊负责制度。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_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_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_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三、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

2、理和三级护理。四、术前讨论制度。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八、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制度九、查对制度。临床科室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一、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

3、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十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十三、会诊制度: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_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十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十五、医患沟通制度十六、转院转

4、科制度。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由科室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教科报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方可转院。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感受(二)一、首诊负责制度。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_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_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_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

5、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三、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术前讨论制度。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_会诊讨论。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八、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与审批制度九、查对制度。临床科室开医

6、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一、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十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十三、会诊制度: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_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十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十五、医患沟通制度十六、转院转科制度。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