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058504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解释译文朝代:先秦:佚名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及解释 :佚名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漂亮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漂亮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漂亮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漂亮贤淑的女子,

2、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解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 ji):一种水鸟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o tio)淑女:贤良美妙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妙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和善。好逑(ho qi):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w m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

3、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悠哉(yu z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惦念呀,惦念呀”。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芼(mo):择取,选择。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欢乐。乐,使动用法,使欢乐。 赏析 :佚名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占据着特别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

4、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推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月应当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时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任凭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屡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详细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需以夫妇之德为根底

5、。毛诗序的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一般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快乐,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欢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非常清晰:“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唯恐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当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固然不错,但唯恐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

6、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妙的。诗经国风中的许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消遣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有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晰了,就仅当作一般的歌曲来对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适宜的, 固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消失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漂亮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高兴。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

7、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心情构造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殊珍贵,特殊让人快乐。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头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说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抱负。再次,是诗

8、歌所写恋爱行为的克制性。细读可以留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当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单独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似乎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法规。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剧烈。以上种种特点,唯恐的确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仆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克制的欢快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抑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

9、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全都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根本单元,在古代,这一根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其次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求。饮食之欲比拟简洁(固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心情活动要简单、活泼、剧烈得多,它对生活标准、社会秩序的潜在危急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抑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头。这固然是必要的

10、,但抑制到什么程度为适宜,却是简单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构造、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实行彻底否认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消失严峻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标准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消失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抑制、行为慎重、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成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抑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抵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

11、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意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写作手法 :佚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予。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淌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予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纳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加诗歌音调

12、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实行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

13、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协作)。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制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见、相互倾慕并盼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殊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唱歌,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固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训练出版社199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