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05536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是如何创设的黄险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是如何创设的武昌首义中学背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正确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陶冶教育。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如何用好情境教学法?怎样设置情境?这个困扰我几年的问题产生于我的一次尝试。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所以此课应用情境教学应该是很合适的。正好教材上有一首我非常喜欢的诗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曾经在一次教师技能比赛中朗诵过这首诗,深受好评。在我看来,这个诗朗诵肯定会成为课堂的亮点。第一次上课是在九(6)班,“我用残损的

2、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我在讲台上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着,低沉而浑厚的嗓音、热烈而含蓄的情感、熟练而不做作的技巧,一切都那么完美,我沉浸在我所创造的情境中,直到被几声笑声唤醒。笑声!怎么可能?我先是惊诧继而尴尬,最后感觉是狼狈,后面的课只能干巴巴的按照程序走完了事。我不服气,这么著名的诗人,这么感人的诗歌,这么动情的朗诵怎么会得到这种结果?我继续尝试,除九(3)班外,其他几个班情况都不理想,我被击败了。问题出在哪里?诗念得不可谓不好,但笑声清晰、真实、刺耳几年来,我经常反思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似乎出现在学生对我风格转换的不适应。我上课时课堂气氛一直比较轻松,幽默风趣是我的风格,突然来个庄重

3、低沉,学生肯定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与平时我的形象一对比,有种滑稽的感觉也属正常。情境教学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我的这种做法显得过于直接,做作了。九(3)班情况相对好一些,那是因为该班的整体成绩较好、学生自我约束的意识较强,虽然有这种感觉,但忍得住,其他班就忍不住了。第二个问题可能是这首诗选的年代太久远了,一般学生缺乏欣赏这首诗的历史知识积累。而且这首诗里强烈的爱国之情也是通过比较含蓄的手法释放出来,初中生欣赏这首诗应该有些难度。看来创设情境时选择材料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我在这里犯得错误就是以为我喜欢的学生就喜欢、我欣赏的学生就欣赏,忽略了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在平时的教研

4、活动中,我也对同行们如何设置情境认真观察揣摩,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一、铺垫。情境教学的原则之一是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要创造高质量的情境,必须让学生非常自然进入某种情感状态,而不是“123、开始笑,123,、开始哭”。二、目的。再高超的情境教学都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单纯为了创造个亮点而费心费力是愚蠢的做法,我的那一次课就有这样的问题。似乎是为了向学生显摆自己朗诵能力,才有了这个教学设想。三、细节。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认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环境,所以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营造、保持,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即使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也要依靠老

5、师的随机应变区化解。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播放了一段无臂青年刘伟弹钢琴的视频,视频结束以后教室鸦雀无声,无论是上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被刘伟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深深震撼了。但视频结束时的定格画面与这个气氛显得格格不入,这段视频有可能节选自周立波的节目,画面上周立波带着他那惯有的似笑非笑的表情指着观众,这就让熟悉周立波的我感到有一丝滑稽,我想有这样感觉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这堂课上的非常好,但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又教九年级,在上第五课第二节之前我进行了一些准备。我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一种自豪、激昂的氛围中来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并进而产生我们是民族精神继承者、弘扬者

6、的自觉性,为此我准备了一首诗作为导入,衔接前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与这一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这一次我不敢再用我用残损的手掌了,我使用了同行推荐的一首诗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它印上学案在灿烂的中华文化课后就发给了学生。“同学们,在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给大家的课后阅读材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家看了没有?”“看了”“朗读过吗?”“没有”“诗歌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京剧要会唱才能领略其魅力,书法要会写才能感受其精妙,而诗歌则要会读才能充分感受其真挚的情感,我们今天来一起朗诵这首诗好不好?”“好”我把同学们分成男生、女生两组,划分了各自朗读的句子。分组之后学生明

7、显认真了许多,我请学生们起立,同学们也很配合的站了起来,虽然神情比较轻松,但已经不再嘻嘻哈哈了。我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一边在同学们中间慢慢走动,一边领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同学们开始跟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声音并不大。我没有着急,接着往下朗诵“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一双宝石般黑色的眼睛”全班同学“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渐渐的,同学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洪亮,越来越饱含激情。我一边领诵,一边观察着同学们的神情,很明显专注的人越来越多,投入的人越来越多,从很多同学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自豪与激动来。我成功了,我终于可以摆脱几年前那几丝笑声的阴影了。这节课对我来说,显得非常短暂,课后我愉快的回到办公室,仍然忍不住回想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洛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看来创设情境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成长也意义深远。 案例执笔人:黄险峰定稿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