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05525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学校安全工作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竟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 校园安全问题依校园地域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生于校园及周边的各类不安全事件,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及学生的人身及财物被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事件(包括校外人员对教师学生的侵害及教师或学生相互间的侵害)等等;二是因校园管理及在校人员对社会造成的违法犯罪等危害事件。近年来出现的

2、校园安全事件类型主要有: 1.校园火灾、校舍倒塌、学生集体中毒、雷电袭击、溺水事故、致学生伤亡等事件时有发生; 2.市政设施缺陷及由于校园设施老化,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造成房屋坍塌而引起师生死伤事故、交通事故、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害等事件比比皆是; 3.校园暴力事故。由于学校安保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而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甚至抢劫行为,少数教师体罚学生行为等; 4.不断发生学生被强奸、猥亵、性骚扰事件; 5.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6.挤压踩踏事故。放

3、学和下课时由于楼道、门口黑暗和狭窄等而使学生拥挤而发生挤压和踩踏事故,此类事故近年来多有发生;7.学生失控离校、离家出走、流落社会引发系列违法、犯罪事件。8.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等事故。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加之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再者消防器材不足,大多数师生缺乏消防知识,发生火情不知如何处理。还有一些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上述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在校园发生,严重地伤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造成了对社会体系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上述校园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 学校在校舍和设施安全方

4、面存在严重隐患目前各类学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以及教学教具、设施设备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未认真对校舍及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或未落实消防法;未按照安全规范设置避雷、输电线路设施等。 (二)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

5、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一些领导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三)安全常识教育缺乏 很多学校对学生缺乏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无视学生的自救意识与技能。面对违法犯罪、被侵犯、或者灾祸来临时必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四)校园缺乏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学校普遍缺乏对校园内部及针对校园内部人员的矛盾纠纷疏导和调处

6、机制,更缺乏诸如心理健康、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机构,对于校园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违法犯罪行为基本处于无法也无奈的境地,使得校园成为整个社会中的“ 弱势”一角,容易遭到不法侵害。 (五)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对学生的安全不利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 、安眠药 、鼠药 、刀具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出售各类趣味低级、内容不堪入目的书刊、音像制品的书摊及商贩随处可见;网吧中的未成年人并非稀客。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商家不问来者年龄,也不问其购买用途,只管销售赚钱,也是近几年学生违法乱纪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未认真履行起对学生法制教育的责任和

7、义务;社会也未建立起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适时地对社会上的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 (一)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 应该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如我们现在要对汽车制定的“危险驾驶罪”,防患于未然。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应抓紧制定学校法及学校安全法,使学校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学校安全。 (二) 建立和完善校舍和校内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

8、、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一些重要地方的防护网、道路减速障碍物标志、消防设施、楼道照明应急灯。 (2)制定安全巡查制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重于防范,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检查,尤其是一些安全事故多发地带,更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保工作 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在校门卫安保工作上下功夫。门卫必须配备专职保安,保安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值勤时必须配备必要的警戒器械,使其真正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各中小学幼儿

9、园要严格校园准入制度,对来访人员要实行电话联系制度、门卫转告转交制度,防止社会失业人员、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定时对校园及周边安全进行巡查,在学生上下学时间要组织学校老师进行导护,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各学校必须在校园门口设置视频监控探头、周边设置周界报警装置,确保对各类治安情况的全方位、多角度、全时空监控,为犯罪的早期预防和案件事故调查取证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讲座、安全事故演练等活动对学生进

10、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师生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努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学校同时建立对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是有效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学校领导不能把安全事故管理当作是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临时性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负责,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要作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所涉及到的安全问

11、题负全责。学校要以校长为核心,选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惊不乱等素质,具有亲和力的人员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 (六)营造家庭、学校、政府互动合作的环境 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马加爵案件折射出的不只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情感发育、心理需求、自我探索的需要方面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

12、时对学生帮助辅导,防范于未然,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强化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应当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态度汇报给家长。家长应当将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应及时报告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方案,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学校安全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