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05193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2. 体重:是人体各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组织等)的总重量,即以重量为单位的人体各组成成分的总和。3. 体质指数: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4. 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时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可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染率上升。所以将这一种由于运动为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作运动性免疫抑制。5. 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6. 非特

2、异性免疫:人体对抗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记载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7. 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8. 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9.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10.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11. 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反应)。12. 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13. 肌肉横断面积:指

3、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14. 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得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15. 动力性力量练习: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16. 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17. 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18. 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惊醒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19. 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力的力量训练方法20. 等张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

4、松交替惊醒的力量练习方法21. 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22. 吸氧量(耗氧量、摄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23. 人在进行运动时,吸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24. 最大吸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25.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过程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26.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

5、氧工作的能力。27.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28. 通气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29.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30.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31.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运动练习开始后一段时间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32. 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

6、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33. 第二次呼吸:极点”后,坚持并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动作轻松协调,呼吸均匀,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34. 稳定状态在进行运动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种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35.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36. 超量恢复:运动中所

7、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37. 整理活动: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38. 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39. 训练效果: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给予机体各器官系统一系列的生理负荷刺激,使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40. 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41. 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

8、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42. 无氧耐力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43. :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44. 强力手段:指一切不通过运动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措施或方法,统称为运动训练的强力手段。45. 生理学手段:指利用专门的物质以改善人体能量产生的生理过程或充分利用人体自身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的手段。46. 营养学手段: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期间,合理加强运动员营养,确保机体代谢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供给,以促进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提高的手段。47. 药理学手段:指利用中、西药物作用在既不违反体育道德、法规,又不危害身体

9、健康的情况下,来增强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和加速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手段。48. 兴奋剂: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的人工合成的物质与特殊手段,统称为兴奋剂49. 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后,心脏发育开始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50. 身体素质敏感期: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填空题1. 标准体重:以身高为基准的体重2. 人体的脂肪分为:必要脂肪和储蓄脂肪3. 肥胖分类:原因:单纯性肥胖和续发性肥胖;脂肪分布;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解剖特点

10、:多细胞和大细胞性肥胖4. 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5. 体成分估算方法:人体测量法、身体密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生化方法6.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7. 人体每天所消耗的能热量可代表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可分为三部分:满足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8. 肥胖原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中枢体重“调定点”理论、代谢因素、环境和行为因素9.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心率法、计步时、运动加速度感应计、气体代谢分析法、双标水法、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10. 心率是最容易测量并且对受试者

11、活动影响最小的指标,已经成为科学而简便易行的评价和监控体力活动的方法11. 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安全性、可接收性、有效性12. 运动方式:有氧为主、耐力运动:步行、慢跑等、辅助运动项目:太极拳、乒乓球等、抗阻力量练习:部位、主观体力感觉程度13. 体重分为脂肪重(体脂重)和去脂体重(瘦体重)14. 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共同组成15.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16.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与细胞分子等17. 免疫机能作为机体抵抗力的标志,是身体体质的代表性指标之一18. 肌肉力量的分类: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19. 按表示

12、方法分:绝对力量;相对力量:20. 按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分: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21.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超量恢复、疲劳、消退、恢复22.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 疲劳、恢复23. 真稳定状态特点:生理指标稳定;有氧氧化供能24. 运动负荷阈四要素:强度、持续时间、练习密度和数量25. 运动负荷阈:度量负荷量的大小:心率、血乳酸、VO2max26. 等长肌力的测定包括握力、背力、臂力和腿部力量27.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整理活动、营养性手段、中医药手段、睡眠、物理手段28. 竞技运动本身就标志着

13、人类向自然,向自身极限的挑战29. 营养的调理主要是针对影响免疫系统机能的重要营养因素:糖的补充、谷氨酰胺的补充、抗氧化物的补充、微量元素的补充30. 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其他因素31. 最大等张肌力常用的检测形式包括卧推、蹬腿、屈臂和负重蹲起32.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理: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安排练习原则33.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心肺功能、骨骼肌的特征、神经调节能力、能量供应特点34. 影响乳酸阔的因素:性别、年龄的影响;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训练水平的影响,运动项目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影响35. VO2max侧定法是评价有氧耐力的最佳指标,它是心肺功能,肌

14、肉耐力以及抑制品质的最佳综合反映36. “刺激反应适应”是生物机体的具有的基本特征37.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38. 运动性疲劳发生地部位:中区神经、外周疲劳;中医的理论: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志疲劳。选择题:1. (B)1、标准体重是以 为基准的体重。A.年龄 B.身高 C.性别 D.体成分2. (A)2、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属于 肥胖。A.向心型 B.外周型 C.多细胞性 D.大细胞性3. (D)3、下列选项中, 可以作为肥胖诊断的标准。A.标准体重 B.肥胖度 C.体成分 D.体质指数4. (A)当体重增加,体脂增多时,人体能量代谢处于

15、 状态。A.能量正平衡 B.能量负平衡 C.能量平衡 D.以上都不是5. (B)下列选项中, 占人体每天所消耗能量的份额最多。A.食物热效应 B.基础代谢 C.体力活动 D.以上都6. 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的发展 B 。A.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7. 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A 。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8. 发展肩、胸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A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9. 发展背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B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10. 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11. 发展小腿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D 。A.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