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046616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高中王晓荣王燕萍+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四川省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题目:例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对2013年高考试题重庆卷第6题的商榷与思考 作者: 王晓荣 王燕萍 单位: 泸州市江阳区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8982700868 13679678589 【内容提要】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做到论从史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于1853年前后,英国纺织品输华值由升返降原因,高考试题重庆卷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其实根本原因应该是英国商品竞争力欠缺;是中国商品经济性质的纺织品市场的抵制;是鸦片贸易降低了中国市场对英国纺织品

2、有限的购买力;外加非正常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英国纺织品对华销售;通商口岸相对较少也是重要原因。总之,教育是要培育有思想的人,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之义。2014年四川省历史优秀论文评选例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2013年高考试题重庆卷第6题的商榷与思考【内容提要】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做到论从史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于1853年前后,英国纺织品输华值由升返降原因,高考试题重庆卷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其实根本原因应该是英国商品竞争力欠缺;

3、是中国商品经济性质的纺织品市场的抵制;是鸦片贸易降低了中国市场对英国纺织品有限的购买力;外加非正常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英国纺织品对华销售;通商口岸相对较少也是重要原因。总之,教育是要培育有思想的人,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之义。历史学科最重要的思维是什么?学者们认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把批判思维训练作为历史课程的宗旨。”1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特别增加了“勇于发表见解”一条,笔者以为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或者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对历史学科

4、而言就是教育部课标指出的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013年高考重庆卷第6题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8题(试题略)都考查到1853年前后英国棉纺织品输华值由升返降的原因,都认为其原因或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一观点呢?笔者以重庆卷试题为例就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一例说。原试题如下: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

5、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该题答案选B。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如中学教材说:1845年,“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2(p.16)有经济学著作也叙述为,“十九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进行过最坚强的抵抗。很长一段时间内(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没有增加多少,在中国的商品市场无法扩大。”3(p.116117)笔者以为把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视为根本原因或唯一原因,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会遮蔽我们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甚至近代社会发展的其它视角。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一、原因简

6、析(一)根本原因应是英国纺织品在华市场竞争力欠缺所致从语义学概念和哲学学理看来,根本原因通常是从事物的内部来探寻。因此,英国对华贸易变化的根本原因只能从英国方面去寻找。比如,日本在二战后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二,但在2010年被中国超越降为第三,那么,日本经济滞缓的根本原因难道是中国崛起造成的吗?这显然不合逻辑。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以纺织品为例)输华值变化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不足所致。何以使用机器大工业的纺织品还缺乏竞争力呢?林华国教授认为,除劳动力成本外,其原料成本也比较高。英国纺织品原料购自美国,价格高于中国手工纺织的自产原棉。另外,英国输华纺织品运输成本很高

7、,还要交纳关税,机器生产的燃料、厂房、工具折旧等都使英国商品显示不出优越性。再有,英国生产精致的细纱、细布对于绝大多数的贫穷的重体力劳动者而言虽美观但不适用,他们需要的是粗纱织成的结实、耐穿而且保暖的粗布,而土布恰好为其所需。对于中国富有的人而言,他们以穿丝织品为荣,对洋布兴趣不大。问题是洋布在通商口岸的销量为什么还一度上升呢?这是因为洋布用棉量少,相同面积的布,洋布用棉仅为土布的三分之一,因而按面积计算价格低于土布,这适合城镇中从事轻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穿用,但这部分人群体较少,市场容易饱和。4(p.64)可见,英国纺织品竞争力决定了对华贸易额度的升降。(二)是商品经济性质的手工纺织品在抵

8、制英国机器生产的纺织品据著名经济学家吴承明先生研究,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其中52.8%是以商品形式在市场出售的,总产量是英国在工业革命早期时的6倍。5在1820年以前,中国手工纺织的土布(国外称之为南京布)曾以结实耐用而行销于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可以认为,在明清时期中国纺织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商品经济性质的生产了。或许有人会反诘了,“教科书都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男耕女织,之后中国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机器纺织品在华就基本没有销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此观点呢?其一,中学教科书所说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对古代自

9、然经济的一种模糊的、大致的描述。据江南土布史编写组调查研究的结论,大约织布户最多的时候(1860年左右),也不过占全国总农户的百分之四十五,有些地区还是基本上不织布的,所以布的商品率是很高的,经常占产量的一半左右。虽然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的确占主导地位,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就纺织品而言,商品经济性质的市场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邓小平也曾指出:“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萌芽。”6(p.8)其二,这种观点其实是基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方法,由于这种划分法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欠缺史实支撑。现在新课改的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基本没有采用这种观点。其三,实际上中国

10、商业资本的早熟与发达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吴承明先生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明代,因为所谓的十大商帮在明代都已经济形成了很大的规模。7(p.47)韩毓海教授也认为,1823年左右,山西日升昌票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到了它历史上的顶峰8(p.185)。在李伯重教授的名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用早期工业化理论来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特别是江南工业生产的情况,认为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工业化,虽然这一地区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典型意义,但证明了1619世纪该地区工业的特别地位。他指出江南纺织业生产在“质”的方面也有变化,如生产技术的进步、分工和专业化的加强、生产组织的

11、变化,这一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可见,19世纪初年,中国棉纺织品较高程度的商品化也是事实。因此,认为自然经济使英国纺织品输华由升返降的观点至少是不准确的。(三)非法的鸦片贸易降低了中国市场对英国纺织品有限的购买力五口通商后,合法的商品贸易与非法的鸦片贸易同时进行,然而合法贸易如棉纺织品的贸易由于西方工业品的缺陷,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中国需求量最大的初级市场。而鸦片贸易增长速度却比战前还快,因为英国商人要通过走私鸦片来筹措资金,以购买茶丝等物品。因此,南京条约签定后的约20年,沿海鸦片接收站多了一倍,鸦片贸易也翻了一番。 “中国市场有限的购买力用于购买鸦片便不能用于购买别的工业品。”9(p.47)(

12、四)非正常交易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英国纺织品对华销售这里的非正常交易成本主要指,第一,中国传统纺织力量对洋布洋纱的抵制。以广州为例。广州是受外国倾销棉纺织品影响的重灾区。“1849年广州布商为了抵制洋货倾销,他们联合布行各店议定六条章程,暂停和外国商人交易,规定布行各店,不得通过各种关系买卖外商货物,如有违犯章程的,众议罚银四百两,知情报信者的,由公所谢花红银二百两;该店伙伴,知情不报的,则本行永不雇佣”。10(p,303)可以判定,此类情况绝非特殊案例。我们熟知的继昌隆缫丝厂发展过程中遭受本土保守势力的挤压就是一例。第二是指清朝海关的贪腐造成交易成本升高。“清代海关官员的贪污行为是出名的,海关各

13、种名目的附加税日益增多,不可胜数,税则的内容不对外商公开,英商完税,悉听税关人员随意估价,英国商人曾多次要求中国方面将税项税率公开,但总是遭到拒绝。最令外商头痛的是正税之外的种种陋规,如必须给监督礼物,给政府贡品等等,使外商不堪其扰。11(p.44)当然还有关卡林立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正常发育的,这对今天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有借鉴意义。(五)通商口岸相对较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有人认为当时英国人早就有这样的看法了。英国曾把中国与洪都拉斯相比较,得出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商享受的特权太少,所以他们企图通过军事侵略来达到扩大经济侵略的目的,”那么,英国纺织品滞销与中国通

14、商口岸开放的多少有没有关联呢?答案非常肯定。我们试问,如果说是自然经济的抵制使英国纺织品滞销,那么,为什么在通商口岸的外国纺织品却能畅销呢?1845年,厦门港洋布“其质既美,其价更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12广州府顺德县历来以生产斜纹布盛名,开埠后,外商模仿斜纹布的织法,用机器纺织,布加厚了,售价降低了,因此“洋织盛而土机衰矣,女工几停其半。13(p.45)这样,自然经济就逐渐解体了。或许有人又要问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传统思维认为开放通商口岸就是破坏中国主权,就会扩大列强对华侵略经济侵略,就应该坚决反对。然而,茅海建教授对此却是

15、这样评论的,“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致使中国在毫无准备和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开放。这对中国有不利的一面,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摆脱循环的新途径。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隐退,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至本世纪,正面效应超过了负面作用。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中国的开放若不是在上世纪中叶而是更晚,中国的现状又会怎样?”14(p.484)我们认为通商口岸的开放无疑首先有利于西方国家,无疑会给口岸及周边的手工业者、小农和传统社会带来冲击。但开放口岸也促进了通商口岸商品市场的发达和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率先在这些口岸城市兴起并对内陆地区形成辐射,中国也开始了艰难但不可逆转社会转型,城市的无产阶级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产生了新型的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政党,这才有了后来中国社会的进步。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外国侵略的副产品。但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视阈来看,笔者觉得这个副产品还更为重要。有学者曾说,“文化是复杂的,恶之花可以开出善之果”,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二、试题整合基于史实和试题的立意、特别是基于思维的培养,我们宜对试题作些调整。首先,英国制造品滞销原因应该是多元的,不宜只是追问根本原因,因为人们在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时常常发现有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的现象,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