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人”与“原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0459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人”与“原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存人”与“原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存人”与“原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存人”与“原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存人”与“原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人”与“原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人”与“原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人”与“原人”颜元存人编与宗密华严原人论中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陈坚(山东大学 哲学系)内容提要:儒学与佛学都在关注“人”,但其所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儒家颜元的存人 编和佛家宗密的华严原人论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存人编中,颜元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真 正的人”,其答案是只有实践了儒家“人伦”关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在华严原人论中,宗密则 探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答案是“人本来是佛”。可以看出,颜元着眼于人的实践形态,是要对人 作出一个符合儒学的价值判断,而宗密则着眼于人的本来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佛学的事实判断, 两者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儒佛两家“人学”思想的不同进路,即

2、儒学的实践进路和佛学的形而上学进路。关键词:颜元、宗密、儒学、佛学、人On Human Being: Confucianism Vs BuddhismChen jian(Center for Judaism and Inter-religious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Abstract: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pproachs the subject of human be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ch is manifested in Yan-yuans confucianist works

3、 and Zong-mis Buddhist works. Yan-yuan dealt with the subject of human being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a genuine human being ought to be, while Zong-mi the question w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is.Yan-yuan argued that a genuine human being is one who practises confucianist ethics principles,

4、 while Zong-mi argued t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is Buddha. Yan-yuans viewpoint has a feature of practice, while Zong-mis viewpoint a feature of metaphysics.Key words: Yan-yuan, Zong-mi, Confucianism, Buddhism, human being.儒家颜元(16351704)的存人编和佛家宗密(780841)的华严原人论都 是探讨“人”的,但是这两个文本在思考“人”时所设定的“基源问题”是

5、不一样的。“基源问题”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劳思光先生在写中国哲学史时提出来的,他认为,要 准确地把握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先得要弄清楚这个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基源问题”究竟是什 么。后来,梁燕城先生对劳思光先生所说的“基源问题”作了如下的界定和解释,他说:“所 谓 基源问题,是指思想家运思时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指引了其研究和思考的 方向。从其概念的区分和系统的运用,可以掌握其最基本要关心的问题,掌握这问题则可正 确解释其思想的方向。”颜元在存人编中设定的“基源问题”是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或者,人究竟应 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才能被称为人?这是在追问人之所以为人 的标准是什

6、么,是要对人进行价值判断,因而这是一个形而下的价值论问题。该问题最终指 向如何做一个人或如何完成做人的实践。 梁燕城孔子的方法学一一从本体诠释学模式研究孔子哲学载文史哲2005年第2期,第19页。宗密在华严原人论中设定的“基源问题”是这样的:人是什么?或者,人事实上 是什么?人本来究竟是什么?这是在追问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要对人进行事实判断,因 而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该问题最终指向如何看一个人或如何完成对人的诠释。在不同“基源问题”的指引下,颜元和宗密(指颜元在存人编中和宗密在华严 原人论中,下同)展开了不同方向的“人学”之思。但是,本文对颜元和宗密的“人学” 思想进行比较,不仅仅是

7、因为他们思考“人”时所设定的“基源问题”不一样,而且还因为 作为儒家的颜元是在反佛的动机下阐述其“人学”思想的;而作为佛家的宗密在阐述其“人 学”思想时又有斥儒的倾向,这种鲜明的对照乃是比较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元素。一、存人编:保存“人伦” 颜元从“人是什么样的”这一“基源问题”出发,认为只有存在于并实践着儒家所崇 尚的“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正常的 “人”。然而,在他看来,佛教却适得其反,因为佛教怂恿人脱离“人伦”关系,使人成为 “非人”。正因如此,所以颜元要反佛以保存“人伦”(存人编实际上就是颜元的反佛檄 文,它由若干篇文章组成)。颜元就是在这种反

8、佛的语境中阐述他的保存“人伦”的“人学” 思想的。颜元所谓的“存人”即是指保存“人伦”并通过保存“人伦”而使人以“人的样子” 存在,同时也使那些被佛教“非人化”了的人重新成为“人”中国历史上曾经的另一反 佛名将、唐代的韩愈在原道中所说的“人其人”与颜元的“存人”意趣相投。作为儒家的忠实信徒,颜元对佛教深恶痛绝,认为佛教破坏了“人伦”,他说: 自有这个天地,便有这个人;自有这个人,便有这个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的人伦,佛氏独灭绝之;自有这个天地人,便有这个生生不穷的道理,佛氏独斩断之,真是 个杀人的贼了。又说: 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下之妖鬼入我天朝,其号曰佛。五蕴皆空,是死其心及

9、诸脏腑也;以耳目口鼻为贼,是死其身形也;万象皆空,是并死山川草木禽鱼也;推其道易 天下,男僧女尼,人道尽息,天地何依?是并死世界宇宙也。举振古来十百圣人所以生天下 之道法尽夷灭之。在颜元看来,佛教绝“人伦”,灭“人道”,是个“杀人的贼”,然而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且“痛心疾首,淫淫泪下”的是,全社会却对佛教趋之若鹜,“人君迎之,亲王奉之,历代 风靡,寺庵遂遍天下,仁人君子望清凉台愚民犹有不辨邪正,不畏生死,相聚会佛者。” 正因如此,所以颜元要起来反佛,针对佛教的“杀人”而提倡“存人”,要求“归人伦”, “立人道”。实际上,颜元说佛教“杀人”是基于他对佛教核心概念“空”的误解。颜元将佛教的 韩愈在原

10、道一文中称佛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异端邪说”,主张对佛教实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 居”的政策。所谓“人其人”,是指使僧人还俗,重新做人;所谓“火其书”,是指将佛书烧掉;所谓“庐 其居”,是指改寺院为民居。 颜元习斋四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版,第 190 页。 同上,第 194 195 页。 同上,第 195 页。“空”理解成“死绝万物”(回看刚才的第二条引文)并从中推导出佛教“灭绝人伦”的结 论,从而确立起他的“佛教杀人”说。然而,对佛教思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所说的 “空”并不是“死绝万物”的“断灭空”,比如,佛在专门阐述“空”理的金刚经“无断 无灭分”中就明确地告

11、诫须菩提说:“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可见, “空”不但不是“死绝万物”的“断灭相,”恰恰相反,“空”还是涵容万物的,比如坛经 (宗宝本)“般若品”中说,佛教的“空”就象“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 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 在空中。”再者,颜元指责佛教破坏儒家“人伦纲常”,然而,实际上,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一直致 力于将儒家人伦思想引入自己的教理体系,进行儒佛融通的工作,比如坛经(宗宝本) “决疑品”就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心平何

12、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试问,这是在“灭绝人伦”吗?这是在“杀 人”吗。当然,我们这里的目的不是要追究颜元对佛教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去纠正其错误的 观点,而是要考察颜元如何从他对佛教的错误理解出发或如何以这种错误的理解为背景来提 出他的“存人”主张的。颜元所说的“存人”是以“生人”为目标的,即他所要“存”的人是“生人”而不是 别的什么人。那么,什么是“生人”呢?颜元自己解释说:昔者圣人之治天下也,惟务生人,其生人也,务厚人之所以生。故父子,人之相生也 者,教之孝慈;兄弟,人之同生者,教之友恭;夫妇,人之从生者,教之义顺;君臣朋友, 维人

13、之生者,教之令共与信。不难看出,颜元所谓的“生人”是指处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等“人 伦”关系中并能实践相应的“孝慈”、“友恭”、“义顺”、“信”等德行的人,其中“父子”属 于“相生”之人(即父生子),“兄弟”属于“同生”之人,“夫妇”属于“从生”之人,“君 臣朋友”属于“维生”之人,此“四生”之人即是颜元所要“存”的人,而佛教,在颜元看 来,则恰恰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举千万载生民所以相生、从生、同生、维生者尽斩断之”, 成“杀人”之势(不妨比较鲁迅所说的儒家礼教“吃人”)。虽然从内容上看颜元的“存人”观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在维护作为儒家道统老生 常谈的“君臣”、“父子”、“夫妇

14、”、“兄弟”、“朋友”之“五伦”关系,但是,从立言上看, 他却明确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回答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或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在 颜元看来,并非“圆颅方趾、一口两目”的都是人,只有那些能实行“五伦”关系的人才能 在中国佛教的具体实践中,确实存在着颜元所谓的“灭绝人伦”的“杀人”现象,也许颜元也象韩愈那 样只是针对中国佛教现实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良现象而提出他的反佛观点,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佛教在理 论上从来都是宣扬“人伦”、尊重“人道”的。颜元如此不了解甚至错误地理解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主流之 一的佛教思想,乃是作为一代思想家的他所不应该的。如果颜元为了满足他批判佛教现实的需要而故意 曲解佛教

15、思想,那就有悖学术良知,罪莫大矣。总之,尽管中国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存在着严重 的脱节现象,即实践往往没有在理论所设计的框架内展开而自行一套,但是,作为思想家,颜元不应该 对这种脱节视而不见,更不应该人为地夸大这种脱节。请原谅我在这里不为贤圣讳,坦率地批评颜元。 颜元习斋四存编(版本同前,下同),第 194 页。 同上,第 195 页。算是真正的人。可见这“五伦”关系就是“人之所以生”的机关,是“生人”之所从出,所 以反过来,凡“生人”都“务厚人之所以生”的“五伦”关系,亦即尊重或推崇“五伦”关 系。颜元认为,“昔圣人之治天下也,惟务生命”,惟以成就“生人”为目标,比如“尧之所 以治民者何

16、也?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蚩蚩者氓,日用饮食,晓然于三 纲五常而不敢邪慝”,并因行“三纲五常”而由“蚩蚩者氓”赫然成为一个人,一个“生 人”。颜元按照自己所确定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生人”标准,再依据他对佛教思想的误解, 认为佛教使人变成了“非人”,故而要将那些受佛教之“蛊惑”而变成了“非人”的人挽救 回来,使其回归“人伦”,重新“做人”,颜元将他的这一“救人”计划称为“唤迷途”,意 思是唤醒那些误入佛教“迷途”的人而使其弃佛为“人”。存人编的主要内容就是这“唤 迷途”。在存人编中,颜元将误入“迷途”的人分为五类,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 同性质的人,晓之以不同性质之理,动之以不同性质的情,极尽劝诱说服之能事,试图将他 们全都“唤”回“人道”我们不妨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