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04544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在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卫生部部长 陈竺(2011年3月17日)同志们:在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卫生部决定在北京召开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总结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部署2011年任务,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代表卫生部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一、深化医改以来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基层卫生和新农合事业,从2002年起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和重大政策措施。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谋划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员素质持续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程度稳步提高。特别是深化医改启动以来,各地按照中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部

3、署,明确目标,完善措施,着力推动医改各项任务在基层的全面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群众受益程度稳步提高。建立新农合制度,实现“病有所医”,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大亮点。几年来,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新农合制度得到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参合人口8.36亿,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55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基金使用率超过90%。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95%的统筹地区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报,三分之一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和急性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到

4、今年1月底,已累计救治4859名患儿,实际补偿比达到79%。超过3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逐步开展,一些地区探索由卫生部门统筹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做法成效明显。新农合的建立和发展为减轻农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实施,“预防为主”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九类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服务规范和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201

5、0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达到17.5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达到48.7%和38.1%。全国管理高血压患者达3500万人,糖尿病1500多万人,重性精神病170多万人。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77.2%和87.2%。(三)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国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业务用房和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深化医改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机构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其中,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00亿元,

6、建设县级医院1877个,中心卫生院5169个,村卫生室112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同时,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改造以及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充实。(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深化医改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8亿元,对全国约117万人次农村卫生人员和11万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5000名医学生,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动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配备标准得到实

7、施,有25个省(区、市)和12个省(区、市)出台或明确了乡镇卫生院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编制标准,为稳定基层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以及保障基层人员基本待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有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大医院支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力度不断加大,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机构运行活力进一步增强。各地强化政府主导责任,着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发展所需的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努力实现机构的平稳运转,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全国31个省(区、市)给予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基层医务人员个人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之间的利益纽带。推进基

8、本药物制度,转换“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目前已有57.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引入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公开招聘专业和管理骨干,强化绩效考核,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卫生机构管理,有53.3%的乡镇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制度的逐步完善,群众获得了方便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达到了30.2亿,占到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的51.7%,较2005年提高了9.81亿人次,提高了48.2%。乡镇卫生院日均诊疗人次

9、较2005年增加了1.5人次。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5年的47.7/10万、19.0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和13.1,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也超过了73岁。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取得的巨大成绩,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归功于全国卫生系统、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卫生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面对深化医改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中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一是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快速推进,给基层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地区尚未建

10、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运行和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结构失衡和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三是新农合监管力量薄弱,每名新农合经办管理人员需要服务约2万参合人口,特别是随着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亟待提高。同时,一些地区新农合管理体制不稳定,影响了管理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新农合制度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四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老

11、龄化等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医药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去解决。二、全面认识中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深刻内涵和要求2009年中央深化医改以来,明确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这对于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把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心放在基层,进一步强化基层的责任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保基本,就是要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区分并适应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合理调

12、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基本,要从我国现阶段卫生国情出发,坚持广覆盖、可持续,突出基本,逐步提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强基层,就是要全面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向全民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达到夯实基层,保障基本的目的。强基层既要让我们的工作重心往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人才、技术投向基层,也要基层机构明确功能定位,转变服务模式,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既建立一个保障基层卫生和新农合事业发展的规范运行的新机制,也建立

13、一个从医到药、从预防到治疗,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新机制。从实际工作来看,基层卫生服务面广,涉及人多,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加强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形成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节约有限的卫生费用,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康发展,方便群众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多年来,我国基层卫生一直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短板”,基础薄弱,发展滞后,难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导致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信任,使病人由农村往城市跑,小病往大医院跑,加剧了

14、医疗卫生供需矛盾,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城市大医院门诊量的80%是可以分流到基层解决的。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卫生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城市大医院的服务水平,更要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左右。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作为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否则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无从谈起。我们这次召开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就是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和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新农合工作,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整合,把基层卫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大、做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

15、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力推动卫生资源重点向基层配置。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必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快建立卫生资源向基层配置的政策措施、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基层聚集,促进卫生资源在基层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将“增量”和“存量”很好地衔接起来,既要注重增加基层卫生资源供给,也要注重加强基层存量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壮大基层发展后劲。二是要着力推进基层机制转换。为配合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16、和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我们要坚持把增投入与建机制有机地衔接起来,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和服务模式的转变,做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使基层成为城乡居民主动自愿接受便捷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选择。 三是要着力发挥卫生部门“一体两翼”的管理体制优势。新农合制度运行8年来的经验充分表明,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探索一体化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这种探索不能是简单的管理体制上的整合,而应以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各地要尊重医疗保障制度的特殊规律,客观总结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切实发挥卫生部门的管理优势,稳妥有序地开展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工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四是要着力发挥新农合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