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vlsc地质俗语.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045195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dnvlsc地质俗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dnvlsc地质俗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dnvlsc地质俗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Bdnvlsc地质俗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dnvlsc地质俗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dnvlsc地质俗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2.4 地质灾害危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2.4.1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及各种外动力地质活动密切相关。地形地貌控制着地质灾害的临空条件,通常条件下斜坡越陡,地质灾害越发育;地层岩性的差异,是影响斜坡稳定性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不同的岩性特征,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有所不同;斜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地层产状、断

2、层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特征以及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等,对斜坡(特别是岩质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地下水的渗流在坡体中产生动水压力,当切坡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使周边环境发生改变时,地下水运动条件被改变,增大水力坡度或改变地下水流向都将促使斜坡发生变形。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的条件也有所不同,以下将对拉萨市城关区发育的泥石流、崩塌以及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行分述。2.4.1.1 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大量的固体松散物、充足的水源和特定的地貌条件。(1)物源条件:系指物源区固体松散物的分布、类型、储备量以及补给距离等,固体松散物的来源决定于地层岩性、风化作用

3、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从岩性上看,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最容易受到侵蚀、冲刷。因而山坡上的残坡积物、沟床内的冲积物以及沟岸崩塌、滑坡所形成的堆积物等都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调查区南北部大面积分布的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板岩、片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属易风化岩石,松散堆积物广泛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 (2)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调查区泥石流的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该区69月份为雨季,但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气象资料显示:该区年降水量426.5mm,最大年降雨量达613.8mm,降雨强度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4、。(3)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对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沟床的地势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位能,赋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能量;同时在坡地或沟槽的一定演变阶段内,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体。沟谷的流域面积、沟床纵坡降、流域内山坡平均坡度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等都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和分布无不受到山地地貌特征的影响。调查区内,泥石流比较集中地分布于夺底沟、者沟、谢朗沟、次角林沟两侧,这些地段新构造运动活跃,切割强烈,地形高差大,一般高差都在500m以上,而一些深切割的沟谷相对高差可达1200m以上,区内山峰林立、沟谷纵横,沟谷纵坡降大多在30

5、0以上,个别可达600,谷坡坡度一般都在3055之间,特殊的地形地貌为该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诱发嘎巴村热组沟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 热组沟沟谷两侧松散堆积物发育,稳定性差; 沟谷呈“V”字型,沟谷两侧谷坡较陡,沿沟拉张裂缝发育,沟岸崩塌严重,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沟道纵坡225.2-307.9,为泥石流的运动和加速提供了理想的地形条件,沟口上游汇水面积较大,在持续强降水下大多形成地表径流并向沟道汇集,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 滞留于沟道中的松散堆积物堵塞沟道形成短时断流并抬高水位,在最终决口时增大泥石流的规模与强度。2.4.1.2 崩塌的形成条件崩塌是指高陡斜坡

6、(含人工边坡)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与过程,崩塌的形成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崩塌的物质基础。崩塌以重力为驱动力,因而崩塌的形成要有适宜的坡度、高度和形态,以及有利于岩土体崩塌的临空面。在调查的20处崩塌灾害(含隐患)点中,15处地形坡角在6080之间,占75;5处地形坡角4050的陡坡地带,占25%。(1)地形地貌:调查区中部的拉萨河平原两侧属山麓斜坡地带,冲沟发育,边坡陡峻是产生崩塌灾害的先决条件,基岩边坡近于直立,崩塌灾害普遍发育,为崩塌的形成提供了临空条件。(2)岩土结构及构造条件:岩土体结构以及地质

7、构造的作用也是崩塌形成的重要条件,调查区在南北部的山麓斜坡地带,为石灰岩、泥质石灰岩、片岩等沉积岩分布区,易于风化,且受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岩体发育2-3组裂隙、岩石破碎,崩塌灾害分布密度远高于其它花岗岩等坚硬岩体分布区,在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融冻风化等因素作用下,区内岩石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在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裂隙不断加宽,在一面或多面临空的高陡边坡地段形成卸荷裂隙进而造成崩塌。(3)气温与水的作用沿裂隙下渗、运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裂隙不断增大、松散堆积物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促使高陡边坡岩土体发生崩塌。该区年平均气温较低,降雪积冻时间长,降水集中且

8、强度大,在补给地下水的同时,也形成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刷边坡。冬季浅层地下水大多产生冰冻,在冻胀力作用下岩石裂隙加大,致使岩土体发生崩解。(4)人类工程活动:挖坡筑路、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往往形成临空的高陡边坡,岩质边坡在风化、卸荷作用下形成碎裂岩体,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因素诱发下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区内崩塌主要分布在堆龙德庆拉鲁湿地段城区公路沿线和318国道的柳梧大桥拉萨大桥段公路沿线的高陡边坡、以及在山前斜坡挖坡建房等形成的陡坡地段。诱发岩质崩塌的主要原因是: 坡体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受挤压严重,岩体完整性极差; 坡体开挖,形成高陡的人工边坡,并且破坏了坡体原来的平衡条件,易导致崩塌发生; 由于风化剥

9、落作用造成岩体“凹陷”,形成多面临空; 连续降雨或暴雨沿裂隙下渗,使岩体裂隙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同时裂隙充水,水压增加,加速崩塌的发生。 在地震作用下,本来破碎的碎裂岩体变得更加破碎,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易于发生崩塌。2.4.1.3 滑坡形成条件 滑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边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边坡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滑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1)地形地貌:斜坡是滑坡形成的必备条件,斜坡的高度、坡度、形态和成因与斜坡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陡斜坡通常比低缓坡地更容易失稳而发生滑坡。调查区南北

10、部的拉萨河河谷平原与中高山过渡地带属山麓斜坡地带,地形坡角多为25以上的陡坡,且两侧冲沟发育,多形成斜坡体两侧的“双沟同源”地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地形地貌条件。(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特征是控制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内含易滑岩土层和软弱夹层是造成斜坡不稳定的必要条件。拉萨市城关区南北部中高山区多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抗风化能力强,结构较完整,坡体上部基岩裸露或因坡度较大而不具备相应规模的松散物储备,很少有滑坡发生;其中高山与拉萨河河谷平原过渡地带分布泥质石灰岩、板岩、片岩等,受构造及后期风化作用影响,岩石较为破碎,风化层较厚,坡脚多为冲洪积扇,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松散物多为碎石土

11、,厚度较大,下伏基岩面倾角较大,或者由于成因复杂,形成颗粒不均的地层,其中细颗粒层抗剪强度较低,斜坡易沿该层发生剪切破坏,形成滑坡。(3)水文条件:该区降雨集中,主要分布在6-9月,且多连续降雨,降雨通过斜坡地表向下渗透,沿基岩面或土体孔隙向低处排泄,带走细粒土并富积形成软弱层,由于地下水的软化作用使软弱层的抗剪强度减小,而形成滑坡。(4)人类工程活动: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在斜坡前沿切坡修路,形成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前沿临空条件,如:维巴村夺底沟滑坡;在斜坡中后部修筑民房、水渠、水池等建构筑物,一方面在斜坡体上加载,另一方面水渠、水池渗漏水渗入斜坡体,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如:嘎巴村热组

12、沟滑坡。2.4.1.4 岩溶塌陷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调查区北部为中高山地貌,沟谷发育,基岩裸露,地形起伏较大,基岩表层风化严重,若浅部发育岩溶空洞,则易形成岩溶塌陷。(2)地层岩性:调查区北部发育大面机侏罗系上统夺底沟组石灰岩地层,质较纯,隐晶结构,属可溶岩,易形成岩溶空洞。(3)地质构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该区石灰岩地层受岩浆岩侵入,构造裂隙发育,溶蚀裂隙、溶洞多在地表浅部发育,并有靠近岩浆岩附近和顺层发育的特点,溶洞可见深度一般3-8m,高度3-5m,顶部厚度5-20m不等,且溶蚀裂隙、构造裂隙发育,在地震、暴雨和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加载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岩溶塌陷。2.4.2

13、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而水源、新构造活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2.4.2.1 水源条件拉萨市城关区境内降水主要是印度洋方向的西南季风沿雅江河谷而上所形成的。具有降水量少且降雨集中、雨季明显等特点,同时蒸发量大,因而呈现半湿润状态,近五年平均降水量426.5mm(图1-1,表1-1),主要集中在69月,这4个月降水量达到376.7mm,占全年降雨量的88.3%,极端最大降水量613.8mm(1990年),极端最小降水量229.6mm(1983年);日最大降水量61.7mm(1980年7月22日)。降

14、雨量年变化差异大、降雨期集中的特点是造成拉萨市城关区泥石流、崩塌、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降雨对诱发泥石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暴雨或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爆发的主要动力条件,区内每年68月是泥石流灾害的高发期,同时,部分处于停歇期的泥石流沟,在特大暴雨激发下,也得以重新复活。此外,冰雪融水也是诱发该区泥石流的又一水源类型,境内高山地区冬季普遍积雪,当夏季冰雪融水过多时,也可成为诱发泥石流的水力来源。区内斜坡岩土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缝中,在地下水强烈反复的冻融作用下,裂隙不断扩大,导致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同时,降水对坡体的入渗,使堆积物饱水软化,加之地下水位抬高所产

15、生的动水和静水压力,都将导致岩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使斜坡稳定性受到破坏,区内滑坡多发生在夏季丰水期,显示降水是诱发该区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降水对崩塌的诱发作用明显,崩塌软弱结构面的形成,在降水长期、反复的侵蚀、冲刷以及静水压力作用、冻融作用下,岩体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的完整性和强度降低,陡坡岩土体失稳,发生崩塌。2.4.2.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新构造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前期构造地貌的进一步改造来实现的。区内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显示特征是:伴随地壳的整体抬升以及地表水的强烈下切,区内沟谷形态大多呈“V”型谷,边坡陡峻、谷底狭窄,斜坡高差不断加大,岩体破碎程度加剧,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6、提供了丰富的物源与地形条件。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极强的灾害,同时还可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整个调查区为地震烈度度区,地震作用可使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强度降低,甚至改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是诱发该区崩塌、滑坡、塌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2.4.2.3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垦坡地、开挖坡脚以及采矿废渣无序堆放等,使地质环境被破坏,而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内特别是南北部坡麓或山前洪积裙地带耕地较少,居住环境有限,人们往往通过开挖坡体或坡脚来修建住宅或扩大耕地,使斜坡稳定性受到破坏。开挖边坡修建道路、引水渠道等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本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诱发因素之一。受地形条件限制公路一般沿河岸边坡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