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04102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小衔接中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探索”课题研究报告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仲应华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任丽英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和选题意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初小衔接,多年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收效甚微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许多学校和学者都从不同侧面进行过系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学生在进入初中感觉非常不适应,除了环境、管理

2、、学习内容等方面的改变外,更主要地表现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不适应,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可持续发展。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校六年级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了嘉峪关市第二中学,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的时候,初中学生、老师反映最强烈和关注最大的也是学习习惯的

3、问题。因此,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索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摆脱中小学过渡脱节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督促的良好学习习惯,缩短初小衔接的磨合期,将有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现代行为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动力系统。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

4、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三、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界定1对本课题中“初小衔接”的认识和界定。初小衔接包含的内容和范围除了课程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外,还有思想和经验等等方面的衔接,本课题“初小衔接”的研究侧重点在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缩短学生初小衔接的磨合期,为初小衔接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提供

5、实践经验和理论帮助。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起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更多关注,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并研究初小衔接问题。2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和界定。我们说的“习惯”是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指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所形成的一种相对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被多次重复、练习,或多次强化、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生理及心理操作方式,是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

6、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一)研究内容1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包括要培养哪些良好学习习惯和怎样培养。2积极探索培养六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围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能与课外结合,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3研究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学习动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中

7、小学衔接工作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升入初中的适应性教育。(二)研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和有意培养下,使学生养成看、听、思、说、写的良好习惯,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缩短学生初小衔接的磨合期,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2通过研究,探索六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为初小衔接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帮助。3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起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更多关注,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并研究初小衔接问题。4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5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结合在一起,力争达到课

8、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习惯培养的双丰收。四、研究方法和措施(一)研究思路以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学科特点,与嘉峪关市第二中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组织六年级和初一教师相互听课,了解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价方式方法等,使研究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探索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良好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与初中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初中教学特点和初一新生进入初中时在校园环境、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生理心理、教学方法、教师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性情况,调查分析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比分析,查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确定研究方案,

9、组织研究实施,最终寻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为更好地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提供帮助。(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初小衔接方面已经取得的经验、成果,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策略,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调查,分析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研究。3行动研究法。鼓励教师将教学行动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发现、筛选和研究来自教学实际的关于初小衔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即时应用价值,并以此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跟踪研究,揭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课题研究的全面

10、实施和经验推广提供借鉴。5总结法。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对实践成果加以总结,并从中提炼出好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三)研究措施1不断提高课题参与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经典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和教学方法等;组织钻研中小学两方面的教材以及衔接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及内容,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2开展中、小学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组织六年级和初一教师相互听课,了解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价方式方法等,使研究变得更加有的放矢。3要积极探索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

11、途径和方法。不断拓宽研究途径,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丰富和充实课题研究内容,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4立足课堂,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正确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抓好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开展好形式多样的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5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尽早熟悉初中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学生尽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打下一定基础。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一)课题研究步骤概述。该课题研究自2009年立项开始研究,自2011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历时两年,

12、历经四个阶段最终完成。1第一阶段:2009年4月5月(1)组建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课题认证,组织有关教师学习课题的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方法,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和要求。(2)采取以问卷为主,座谈交流、走访了解、听课观察、查看作业为辅的方式对迎宾路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调查,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调查报告。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完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报告。2第二阶段:2009年6月2010年3月(1)结合第一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学校制订了迎宾路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和迎宾路小学

13、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及措施,制订了学生在小学阶段习惯培养所应达到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学年段培养内容及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和评价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习惯培养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组织开展了与初中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介绍等教学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相互的了解和沟通。(3)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向课外延伸,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使课堂内、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全方位、成系统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4)把良好学习习

14、惯的培养与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载体,开展了以“立足习惯培养,奠定人生基石”为主题,包括教学交流研讨、主题班队会、经验交流会等内容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活动。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09年11月,由仲应华老师主笔撰写的调查报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分析报告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等联合举办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全国教师论文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同月,任丽英老师在嘉峪关市第五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009年12月,于新华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授予“全国教育科研杰

15、出管理者”称号;2010年3月,仲应华老师被评定为嘉峪关市“131名师”骨干教师。3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2月(1)经过一年的研究实施,在基本完成预定内容后,于2010年6年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了结题鉴定,但未能通过鉴定。之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反思,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仔细回顾了课题研究一年来的工作,查找出了课题研究还存在研究层面过浅、范围过于狭窄、研究形式过于单一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及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延期和调整。(2)不断拓宽了研究途径,创新了思路与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课题研究内容,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好了教师、学生和家长

16、三个层面,全方位开展了教学交流研讨、主题中队会、教师和学生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活动。(3)继续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习惯培养的双丰收。(4)进一步准确定位并深化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不断扩大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尽早熟悉初中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初中的学习与生活,为学生尽早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基础,提升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0年6月,由仲应华主笔的调查报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