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03508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国强: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证撮要肺系疾病常以咳喘为主证,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有关。因脏腑 功能联系密切,故咳喘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十分复杂。正如素 问咳论所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仲景金匮 要略虽有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篇、痰饮咳嗽病篇,犹不能 尽其意,大量相关内容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仲景之 学之独特优势,在于辨六经与脏腑、气血相关,从而阐发咳喘之病因 病机及其进退出入,相互转化等,非独以肺为辨。其丰富的学术内涵, 虽不能尽愈肺系诸病,然循其所论,思过半矣。笔者阅历有限,仅就 体会较为深刻者,撮要于下。一、肺寒气逆咳喘伤寒论第 18 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是素 有喘疾之人,肺受风寒侵袭在先,或因治疗得当,或因调理得法,而 宿疾暂伏。若起居不慎,储冒风寒,则使寒邪内外相合,新感引动宿 疾,肺寒气逆,遂使哮喘发作。既云“新感”,必是风寒表证明显, 如鼻塞清涕、恶风自汗,舌苔白薄而润等。至于发热之有无,则未可 限定,若邪正相争于表,程度较重者,则有发热,否则可无发热。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厚朴25g,杏 仁12g,苏子10g,紫苑10g,冬花10g,百部10g,前胡10g,炒黄 苓25g,鱼腥草30g。或问既云肺寒气逆之咳喘,方中何用黄芩、鱼腥草之类?曰:大凡咳 喘日久,纵然以寒邪或寒饮为主,而多兼化热之象。此种

3、热象常被主 证所掩盖,不易发现,若能仔细体会,仍有苗窍可征。如白痰粘稠, 不易咯出,或稀痰而咯出困难,心烦,口渴,脉数,舌边红等,为兼 有伏热之象。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篇第 14 条曰:“肺 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 之”。即以烦躁、脉浮为热象,故以石膏清之。又大青龙汤证,只以 烦躁为兼里热。笔者据其意,但凡察得一、二里热之征兆者,便于温 剂中加入清热解毒之品。此种加味方法,对以寒(饮)邪为患者,似 觉疗效甚佳,而对老年体弱,不发热者尤宜。盖以符合治疗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之意,如黄芩、鱼腥草、白英、败酱草、忍冬藤等,可酌情 选用。笔者用温剂治哮喘,常兼

4、此法,下不重复。二、外寒内饮咳喘外寒内饮咳喘,根据病情轻重,常见者有二证,即射干麻黄汤 证、小青龙汤证。金匮要略 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篇第6 条:“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以方测证,本证当是外有风寒,内有水饮, 寒饮相搏,壅塞肺气所致,见咳嗽,白痰,喉中水鸡声,恶风寒,无 汗,或鼻塞清涕,或有发热,若在秋冬之时,四末不温等。以射干麻 黄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为千古治咳喘之名方。外寒内饮之咳喘,尚有小青龙汤证,其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 咳嗽清痰,喘气,脉浮紧,舌苔白薄。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相比,外 寒内饮,均较前者为重。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说明外寒 较重;咳喘较重,

5、痰不易出,说明内饮亦重。小青龙汤以麻黄配桂枝、 细辛,则温散发汗之力强;射干麻黄汤以麻黄配细辛、生姜,则温散 发汗之力较弱。小青龙汤以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为伍,则温化 寒饮之力强;射干麻黄汤以射干、细辛、紫菀、冬花、五味子为伍, 则温化水饮之力略逊。观此二证,轻重有别;观此二方,强弱有别, 会其意用之即可。小青龙汤证,若在触冒风寒,表证明显者则多有发 热,否则亦可不发热,故笔者以为,若求得外寒内饮之病机,不论发 热与否,恒可用之。本方据第 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 呕,发热而咳”,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金匮要略痰饮科咳嗽病篇第36条“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 汤

6、主之”。则知本方既可治咳,治喘,亦可治咳喘相兼之病。其加减 法,可参照上述射干麻黄汤之加减法。至于服小青龙汤后之若干变化, 可参照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三、痰饮咳喘痰饮咳喘之证候及其治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多有论述。其证多因脾肾阳虚,水气不化,津液停聚而成饮成痰。该篇第 2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第 4 条“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第8 条“夫心下有留饮,其人 背寒如掌大”,第11条“隔上病痰,满喘咳嗽”,第13条“肺 饮不弦,但苦短气”,第 12 条“脉偏弦者,饮也”。以上脉证,皆 可在痰饮咳喘中发生。第 15 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治 疗大法。以苓

7、桂术甘汤和肾气丸为代表方剂,如第 16 条“心下有痰 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同为一证, 何以治法不同?答曰:若病证重点在于脾阳不足,运化失职,而成痰 饮者,宜温中化饮,主以苓桂术甘汤;若脾损及肾,肾阳不足,不能 化气行水,而成痰饮,则宜温肾化饮,主以肾气丸。至于“水在肺”、 “肺饮”之类,则应析其微甚,亦可参照上述治法。今以苓桂术甘汤 证举例如下:四、肺热咳喘伤寒论肺热咳喘证,当以麻杏石甘汤证为代表。第 63 条“发 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 膏汤”,第 162 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

8、膏汤”。以上二条说明外感之后,汗不如法,或 不当下而下之,使外邪内陷,入里化热,热邪炽盛,蒸腾津液,则发 热汗出。热邪壅肺,肺失宣发、肃降之权,因而气喘。据病机分析, 肺热气逆者,亦可为咳,故此证常可咳喘相兼。伴见口渴、心烦、苔 黄、脉数等。“无大热”,指病邪由表入里化热,肺热壅盛,而表无 大热,并非不发热。此为外感病过程中,肺热咳喘之典型证候。若就 内伤杂病而言,则其证多不发热,亦无明显汗出,而脉证均与肺热有 关。因无发热、汗出、故于麻杏石甘汤中,去石膏之寒凉沉重,而选 加黄芩、鱼腥草、白英、败酱草、忍冬藤之属,效果较好。五、痰热阻肺咳喘痰热阻肺之咳喘,外感内伤均有,笔者所接触之病例,以内伤

9、 杂病或外感兼内伤居多。若属外感者,多有明显外感过程,发热恶寒 者较多;若内伤杂病之痰热咳喘,多不发热,少数病例恶风寒,此非 外感寒邪,而是痰热阻滞,阳气不能通达所致,与湿胜伤阳之理互通。 不论外感内伤,均有咳嗽,白稠痰,或白泡沫痰,难以咯出,或为黄、 绿痰,胸闷胸痛。苔薄白,舌绛或鲜红等。见此病情,笔者恒以加味 小陷胸汤主为,或问:大论第138 条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 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病位似属心下胃脘。何能主治 肺系疾患?答曰:诚然“正在心下”,而治肺、心疾病之理,则尽在 “结胸”、“陷胸”中。据痰热之多寡,阴伤之程度,咳血之有无, 有以沙参麦冬汤加减者,有以大黄黄

10、连泻心汤加味者。目前咳嗽数声, 白痰甚少,活动后气喘,心悸、胸闷,不肿,在家人照顾下,生活可 以自理。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数。以百合地黄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 味拟方:百合20g,生地10g,沙参10g,黄连10g,黄苓炭10g,枳 实20g,浙贝1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 10g,大青叶10g,丹参30g,苏子10g。虽无治愈之功,而有减轻痛 苦,提高生活质量之实。六、枢机不利,痰热阻肺咳喘枢机不利,痰热阻肺咳喘,主用柴胡陷胸汤加减。七、枢机不利,湿阻三焦咳喘枢机不利,湿热阻滞三焦咳喘,主用柴胡温胆汤或柴胡蒿芩汤加减。八、肺热咯血此言肺热咯血,指气分热盛或兼营血

11、有热,损伤脉络之咯血证, 治宜清热泻火,兼凉营(血)宁络止血。若纯属血分热炽,急需凉血 散血,不在此类。伤寒论有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治气分无形邪热 结于心下之热痞,用大黄、黄连、黄芩三味,沸水浸渍,取其泄热消 痞之功,与肺热咯血无关。金匮要略惊悸吐衄胸满瘀血病篇第 17 条,改变其方之用法(三味同煎),以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则与本证有关。“心气不足”,是指肺热炽盛,壮火食气。需要说明 的是,吐血似乎为上消化道出血,其实应包括肺系出血(咯血)。观 同篇第 6 条:“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可知。又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篇第12条有“咳而胸 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 痈,桔梗汤主之”,亦可证明“吐”可指呼吸道出血。从临床实际出 发,对热伤血络之消化道出血,或肺系出血,大黄黄连泻心汤为首选 之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