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03460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地貌学习纲要前言 1、地质学是一门什么科学地质学就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地球的科学。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2、研究对象:研究地球,但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研究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上部)3、资料来源:矿物、岩石、化石及用地球物理化学数学航天等获得的信息等。4、基础地质学分科:基础地质学的“三大支柱”: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转化规律;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及成因;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二、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担负着两大使命:1、寻找矿产资源;2、环境保护 三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四、地质学的发展1、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在19世纪提出:“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大大地促进了地质学的发展。2、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1、火成论对水成论;2、渐变论与灾变论;3、活动论与固定论。3、大地构造学经历了:地槽-地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2、地貌学是一门什么科学一、地貌及地貌学1、地形与地貌的差异l 地貌与地形,含义基本相同,但又有差异;l 不同的地形有着不同的成因。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形成这些起伏的原因和过程;l 仅研究地球

3、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既研究地表起伏,又研究其起伏原因和过程的才是地貌学;l 地形有正地形与负地形之分,正地形:相对高起的地形;负地形:相对低下的地形; l 地貌有顺地貌与逆地貌之别,顺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逆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不一致。2、地貌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略)二、地貌学研究方法(略)三、地貌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四、地貌学的发展(略)五、地貌学的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认识自然规律2、实际意义服务人类社会3、地球、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形状1、通常,地球的形状不是指地球自然表面的真实形状,而是指大地水准面(Goid)的形状。2、大地水准面(体):平均海平面,连同其延伸面,所构成的封

4、闭的曲面。3、对地球形状的几点认识(略):4、大地水准面是外营力地貌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基准面;5、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大地水准面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内陆河流除外)二、地球的基本参数(了解)三、地球的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的一般特征:u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u 地表分为:海洋71 、 陆地29;u 海陆分布不均匀性;u 海陆分布的对称性:(大陆星)u 大陆轮廓可以吻合:大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u 大陆与海洋分别代表了地表两个不同性质的水平面。这表明大陆、海洋的深部地质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别。2、海洋中的岛屿可根据它与附近的大陆在地质构造上的关联性,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面积比大陆岛小,与

5、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的海洋岛,可按成因分为:火山岛 珊瑚岛。3、“水半球”与“陆半球”(了解)4、海陆起伏曲线(了解)5、大陆分布的对称性:(大陆星)除南极洲外,所有的大陆都是成对的: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洲每对大陆分别组成一个大陆瓣,这些大陆瓣在北极汇合,形成大陆星。每对大陆的南北部分被断裂带所分开。6、地球表面的“泛对称现象”: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 大洋面积愈大,其平均深度愈深; 最高的山峰出现在最大的大陆上; 最深的海沟分布于最大的大洋中。7、大陆轮廓的特点:每块大陆的轮廓:北部宽广,向南变窄;南半球各大陆轮廓:西边凹进,东边凸出;某些大陆轮廓可以吻合地拼接:

6、大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四、地球的物理性质(了解)五、地球的圈层构造1、地球外部圈层(外圈)构造,是指包围着固体地球表层的地球组成部分。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2、根据对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莫霍面、古滕堡面,据此划分地壳、地慢、地核。3、软流圈与岩石圈:软流圈:在上地幔上部大致在60250KM深度间,物质处于熔融(半熔融)状态,成为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刚性部分(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4、地壳概述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化学组成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八大元素:地壳

7、物质中包括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部分元素,但其含量极不均匀。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种元素占了地壳物质重量的98%以上。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2、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或单质。是地壳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造岩矿物:组成地壳岩石并且大量出现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造矿矿物:形成有用矿产的矿物,是岩石中的有用的组分。3、岩石岩石:自然(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有其他岩石碎屑所组成的集合体。岩石种类地壳中的岩石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形

8、状和大小、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岩石的构造:岩石各组成部分(不同的矿物组合)在岩石中的排列方式或充填方式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二、陆壳和洋壳1、地壳的结构(上部地壳)硅铝层(花岗质层sial) 分布不均且不连续 - 康拉德界面(下部地壳)硅镁层(玄武质层sima) 分布较均2、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陆壳) 大洋地壳(洋壳)3、地壳由沉积层、花岗岩质层、玄武岩质层组成;是岩石圈的一部分。4、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大陆地壳厚度大(平均厚35 km),结构复杂,表层为风化壳,其余自上而下为沉积岩层、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质岩层);海洋地壳厚度小(平均厚5 km ),结构相对简单,上部为沉积

9、物,下部为玄武岩和硅镁层(玄武质岩层)。三、地壳均衡(了解)1、地壳下面确实存在一个均衡面,这个面不是水平面而是起伏不平的;地壳组成物质的密度也是不均一的。 高原和山岳上部质量的剩余就被深部质量的不足所抵销。大洋盆地中直接出露的硅镁层和地幔略向上凸,使其下部质量剩余,补偿了上部(水体部分)的质量不足,从而保持了各个地区地壳在重力上的均衡地壳均衡现象是一种动态平衡四、地质作用1、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2、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10、用、固结成岩作用3、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五、地质时代概念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相对先后关系)2、绝对年龄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确切年龄)3、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4、生物层序律:生物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一方面,老地层所含生物简单、原始、低级,新地层中则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类型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地层,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这就是生物层序律。5、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对研究

11、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6、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在地质学研究中,把地质历史按不同的级别划分了不同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宙、代、纪、世地质年代单位;而在这些时间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为:宇、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5、地质地貌系统一、地貌的地质作用形成1、地貌的成因要素概括地讲,地貌是由地质作用力(地貌营力或地貌动力)造成的。地貌动力可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内力作用造成地表巨大起伏,是形成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

12、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不同气候区有着不同的外力组合,并且各种作用力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湿润流水作用旺盛干旱风力作用强大湿热岩溶作用普遍寒冷冰川作用占优大多数外力作用受气候因素的控制(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胶结程度、节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形成的地貌类型往往有很大的不同。(4)人类对地貌的影响(5)地貌发育时间二、地貌的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三、地貌的构成和形态(略)四、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地貌对生物界产生影响;对

13、自然界地域分异产生影响;对土地类型分化产生影响。第二章 矿 物1、矿物的概念一、矿物概述1、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气体升华、液体或熔融体直接结晶、胶体凝固,以及固体再结晶作用是自然界矿物形成的四种主要方式。二、晶质体和非晶质体1、晶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或离子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物质。结晶习性: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2、非晶质体:通常是指内部质点既不呈规则排列,也无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三、矿物的化学组成1、同质多像与类质同像: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T,P)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14、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2、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色、灰白色者称玉髓(或称石髓、髓玉),白、灰、红等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层状或平行条带状者称玛瑙,不纯净、红绿色各色称碧玉,黑、灰各色者称燧石。2、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一、矿物的单体形态(略)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连生体形态(双晶)、集合体形态。二、矿物集合体形态(略)三、矿物物理性质1、颜色自色:因矿物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某些色素离子而呈现的颜色,称为自色。他色:矿物中所含的杂质成分引起的,称为他色。假色:由某些化学的和物理的原因而引

15、起的由干涉引起的色称为晕色;由氧化薄膜引起的色为锖色;由干涉、氧化膜共同引起的色称变彩。2、条痕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痕迹的颜色。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3、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程度。德国摩氏(F.Mohs)选择了10种矿物作为标准,将硬度分为10级,这10种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4、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不规则破裂并产生凹凸不平的形状叫 断口 3、重要矿物简述(略)第三章 岩 浆 岩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