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03122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B 级一般课题结题报告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新时期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目前国家最新的教育统领文件,它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其中还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 略定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

2、,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而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抓住骨干教师的培养就是抓住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造就一批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提到:全面推进中小学继续教育要以全员培训为目标,突出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建设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结 构的不断优化。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驱动、稳定和 促进的作用,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教师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 个集体的工作,稳定并提高整

3、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 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在当前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尤其要抓 紧培养中学青年骨干教师。所以造就一批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21 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而传统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为主导,由上而 下地推行实施。而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模式,是由基层学校自发推行实施,更具有 普遍性,这就是本课题的创新意义。2、本校的现实处境及前景追求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海珠区的东部薄弱学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奋

4、斗,由一间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市一级中学。2007 年,学校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高级教师仅有1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1.3 ,中级教师 56 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72.7,35岁以下的教师39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50.6,教师队伍的发展还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所以培养新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是迫在眉睫。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才流失越严重。我校是城 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几乎每年都有优秀教师想调动,调往市中心的重点中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必须加快速度培养中学骨干教师,扭转这个被动的 局面,化被动为主动。而且中学教育发展的需

5、求与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着差距。 目前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必 须抓紧培养中学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课题的基本学术观点1、研培一体化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涵义与价值探索骨干教师的培养的模式,是一条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实施经过了一段时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 此,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快学校骨干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水平,推动新课标进一步实施,这是当前学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 教师专业化的大势所趋。而结合学校的实际,以校本研培一体化来促进教师的专 业化成长,“研培一体化的培养模

6、式”,其本质特征是校本教研。这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其宗旨是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校长的带领下,教师与有关的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人员形成合作伙伴,在实践中创建自立、有效、适切的教育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培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是学校行为。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个模式的探讨,致力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群体所碰到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这个模式强调团体合作和团体互助精神,学校积极创造平等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同时,这个模式还强

7、调教师即研究者,还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教学改革的问 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 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 方式。2、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模式的文献研究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 为是专家的“专利”。教师即使有机会参与研究,也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弊端,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研究 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教育实践上

8、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L.)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观点:教师即研究者。后来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而英国学者、斯腾豪斯的同事埃里奥特(Elliot,J.)认为,尽管斯腾豪斯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但在实际做法上许多课程研究方案均是由课程专家或学者提出来的,教师所做的只是验证假设,而没有彻底解决促进教师专业自主的问题。所以,埃里奥特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行为研究者”,教师不应再把可能带有偏见的“专家”思想视为当然,而应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提出问题并着手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评价,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获得专业自主

9、和发展。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nmis,S.)在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解放性行为研究者”,教师不是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展开研究,而是在教师自己的共同指导下展开研究,专家只是帮助形成共同体。这种情况也保障了教师对研究过程的充分介入,这一过程也使得教师“解放”自己其专业,从而获得专业自主和专业发展。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training),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实行教师教育发展计划,强调从事教师教育

10、的机构与中小学校共同合作,形成伙伴关系,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英国提出了“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培训把 80%的时间放在中小学进行,欧美各国都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重点加强 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关于“骨干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是 比较缺乏。我国的校本在职进修起步于 90 年代后期,是伴随着“八五”师资培 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骨 干教师培养,广东省于 1997 年启动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 核心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1998.12.24)中的“跨

11、世纪园丁工程”提出“1999 年、2000 年, 在全国选培 10 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其中 1 万名由教育部组织重点 培训)。”当前,国内外关于教育科研回归到学校的理论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国内各级行政部门培养骨干教师的实践探讨也很多,但是,作为基层学校如何有效的利用研培一体化的模式来培养骨干教师的研究还不多,而研培一体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有效的研培一体化,培养骨干教师,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设计(一)研究的目的与目标1、完善研培一体化机制,架构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2、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是培养一支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

12、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具有较高素养,有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引导教师的价值追求,使他们能在教育历程中敢于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将教师职业变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二)研究的内容1、研培一体化条件下,骨干教师培训的基本策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逐级而上的,都经历过一个个“关键事件”。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必须为他们搭建飞翔的舞台。学校要尽其所能,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唤起骨干教师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2、骨干教师培训的常规形式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相结合;师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互动结合;拓展视野与内涵修身相结合;师徒结对与优劣互补的结合;传统继承与

13、现代创新的结合。3、构建校本骨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对各个阶段的骨干教师 培养规划出台细则,明确骨干教师评选、实施、考核等细则,每一位骨干教师的 发展营造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相信和挖掘骨干教师的潜能,激发其 积极性,努力将骨干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4、骨干教师管理及评价良好运行机制的研究。学校虽然意识到只有提高骨干教师数量,才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 展。然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骨干教师的选拔及效果评估、经费投入的走向、 实施内容等环节,学校仍缺乏积极有效地的制度管理,难以保障效果。骨干教师 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

14、同时,学校应让骨干教师享受更多的权利,以此激励 骨干教师在学校发展上不断发挥显著作用。例如,我校在劬劳中学聘用制岗位津贴分配方案(又名“二次分配方案”)中明确了关于教师参加科研、论文及教 学设计(获奖或发表)、学科技能竞赛的绩效加分,从本质上直接给骨干教师以 待遇上的激励。(三)研究设计1、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查阅有关该课题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具有实效性 的结论,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吸取成功的 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题研究的活动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 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尝试

15、培养出教学或科研的骨干教师。(3)问卷调查法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在课题研究前测,实施课题研 究后测,实验得出教师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能否符合骨干教师的标准。(4)经验总结法在平时的课题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2、课题研究的对象劬劳中学全体教师3、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9月)选题、制定课题的方案、课题人员的分工、课题申报、立项(2)前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开题论证、初步形成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中期成果分析(3)后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建立并完善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16、(4)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0月)各类课例的整理和出版、收集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出版课题论文成果集、成果鉴定(5)推广阶段(2010年11月起)总结经验,继续实施,不断深化,推广成果三、研培一体化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一)模式程序骨干教师形成一般在参加后的5-12年期间,这是教师在顺利适应教育教学 工作以后,在教育教学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方面逐渐积累的时期, 也是一名青年优秀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并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针对我校有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班主任工作效果显著,但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未曾在教学中真正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未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较少,无从下笔;教育教学中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提高这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关键,所以我校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