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030748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列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步发展,同时又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是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而数列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例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那么= 。解法1:设数列的公差为d,则 解得 评析:方程思想突出研究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列方程(组)达到求值的目的。本题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列方程组求解,思路简洁、明晰,体现了方程的思想。解法2:由于为等差数列,故前项和: 。令,则:。此时可视为的二次函数。由题意得: 解得: 则 评析:

2、函数思想贯穿于高中代数的全部内容,在研究数列时,函数与方程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题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时,可视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从而利用方程组来求解。这就是函数思想的体现。例2、已知数列,其中,且数列为等比数列,求常数。解:因为是等比数列,所以(为公比)即 所以 整理得 即 对于一切自然数都成立。而 ,所以 解得 或 所以 或。评析:此题从数列与方程的交汇处着手,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得出一个关于自然数的恒等式,进而列方程组求解。这其中蕴涵着函数和方程的思想。二、 数形结合思想例1、设等差数列中,为前项的和,且 ,求。分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为。当时,是的二次函数。设,又,故对称轴

3、为。由二次函数对称性知:。评析:数形结合就是使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方程与曲线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使数量关系与图形性质相互转化。本题借助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数列问题更直观、明了。例2、在数列中, 。问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yxO1解:,设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则满足的和的值为函数图象上的点。易知最小,最大。评析:数形结合就是“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但解决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由“数”到“形”的转化。三、 分类讨论思想例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之和为,前项之和为,公比。令,求。解:当时,。当时, 若时,;若时,。综上,评析:分类讨论经常运用于含字母系数的数学问题,要注意正确进行

4、分类,选取恰当的标准,进行不重不漏的划分。本题中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要分和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例2、已知数列满足(,),且首项为,求通项。解:当时, (1)令,则 即 由(1)得: 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故当时,即,则是等差数列,故。综上,当时,;当时,。评析:本题中容易误认为,从而忽视对是否为1的讨论。解题中要注意讨论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的完整。四、 化归与转化思想例1、等差数列前项和为30,前项和为100,则它的前项和为( )。(A)130 (B)170 (C)210 (D)260 解:令,则,。故,则公差。 故选(C)项。评析: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

5、使之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其特点在于灵活性和多样性,常用变换方法有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等。由于本题是选择题,因此可利用化归思想中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对进行赋值,令,较易得出答案,使解法简单化。例2、定义:若数列对任意,满足(为常数)。则称数列为等差比数列。(1)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的通项公式,并判断该数列是否为等差比数列;(2)若数列为等差数列,试判断是否一定为等差比数列,并说明理由;(3)试写出一个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使此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解:(1)当时, (1), (2)(1)-(2)得,所以,即。又,所以, 。任给,故数列为等

6、差比数列。(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当时,(1为常数)。从而数列是等差比数列。当时,即数列是常数列时,不是等差比数列。(3)通项如 形式的数列,如,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为常数,是等差比数列。评析:本题把一个新定义的数列问题,通过分析、类比,转化为等差(比)数列,把未知转化为已学、已知,体现了化归这一基本思想。五、 特殊与一般思想例1、已知数列中,且,其中=1,2,3,。()求,;()求的通项公式。解:() (1)令,有: (2)令,有:同样,对递推式(1),令,有:; 对递推式(2),令,有:。()将(1)式代入(2)式,得:又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将上式代入递推式(1)得:因此

7、的通项公式为: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评析:本题在由求、时,将所给递推式中的字母赋以特殊值1和2分别计算,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求几个特殊项的过程中,观察其规律,找到数列递推关系式的特点,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飞跃。六、有限与无限思想例1、已知是各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成等差数列又,() 证明为等比数列;() 如果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求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注:无穷数列各项的和即当时数列前项和的极限)解:()设数列an的公差为d,依题意,由 得 即,得 因 当=0时,an为正的常数列 就有 当=时,,就有于是数列是公比为1或的等比数列()如果无穷等比数列的公比=1,则当时其前项和的极限不存在。因而=0,这时公比=, 这样的前项和为则S= 由,得公差=3,首项=3评析:有限与无限思想经常是在考查其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进行考查,如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都体现了有限与无限思想。本题是在考查极限概念和四则运算时,体现了有限与无限思想。随着高中课程的改革,这种思想的体现和运用必将随着新增内容而得到不断加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