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02845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施工现场防暑预案范文 为了保证 S340 省道工程的顺利施工 ,确保在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特制定本预案。一、 本预案是针对施工中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所制定的, 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施工中的紧急情况是指具有突发性,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经济损失的各类建筑工伤事故。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周建锋负责

2、落实,若本人外出,由项目副总黄国兴担任副组长给予落实,当副组长不在的情况下, 由安全员王俊伟进行落实。 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 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三、当在工程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 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在第一时间分别向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20 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1 / 9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 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并成立以下保障小组:1、安全保障 ( 警戒 ) 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王俊伟担任组长

3、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2、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 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 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 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3、后勤保障小组。 由组长庄少俊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

4、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五、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救援现场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可就近从附近工地调集救援队伍、人员、物资设备。同时专业救援队伍、物资设备从应急预备救援队伍中调集。六、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 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1、人员、物资准备: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范文最新推荐 -、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七、施救方法:按病情的轻重一般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救护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等方法迅速降温;根据水、盐损失情况而酌

5、量补充,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呼吸衰竭者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 血压下降者给予升压药物,防治休克。七、善后处理工作: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 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防范措施如下:、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 14:00) 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 依据

6、常州市历年高温月为 6 月 9 月) 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3 / 9上午: 6:00 10:00 ( 四个小时 )下午: 15:00 19:00 ( 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减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八、应急恢复、重新进入当应急恢复后, 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 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九、应急演练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

7、 经过有效的培训, 项目部或公司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 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 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 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不能适应,体内产-范文最新推荐 -生的热能不能适当地向外散发,积聚而产生高热称为中暑。 患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随即出汗停止,体温上升,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

8、而死亡。一般可分为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四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在烈日下出现的中暑症状, 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头部先用温水敷,以后改为冷水敷。在高热环境下出现的中暑症状宜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饮用含盐饮料,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1000 毫升。或速将患者抬到阴凉处,迅速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十宣等穴位,还可静脉滴注5%糖盐水。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体温高达40 摄氏度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中暑症状者, 宜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冷水或冰水擦浴使皮肤发红, 体表盖以湿毛巾, 头部及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还可用药物降温,如氯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9、等。< 处理原则 >首先当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预防中暑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劳动防护,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 缩短或减少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时程,随时补充体液,宜多饮防暑降温饮品,尤其是大汗淋漓时。 省住建厅:5 / 9自 2018 年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我局普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住建厅的工作指导下, 紧密围绕园林绿化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我局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意识。 现将我局六五普法实施情况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1、建立六五普法工作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六五普法工作

10、,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局在六五普法工作的起始年即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 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的普法工作小组, 普法工作小组定期和适时地研究法制宣传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本局工作实际,适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全局系统普法工作顺利进行。2、制定六五普法工作计划。 在六五普法开局之年, 我局即制定了六五普法工作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开展普法工作的方法与要求以及实施步骤。 2018 年以来,我局在每年年初均制定当年度法制宣传工作计划, 以更好地指导全年的普法工作。二、精心组织,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工作1、认真组织好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局

11、按照六五普法工作要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具体包括全市干部通用法律知识宪法、物权法、国家赔偿法等以及与我局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务员法 、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突-范文最新推荐 -发事件应对法、福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福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福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有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自觉性。 学习主要采取自学与网络学习、 集中学习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六五普法以来,我局每年采购一百余本的六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六五普法公务员法律知识读本 ,于年初分发到

12、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确保每个干部职工都能读到普法书籍,方便全局干部职工的学法与用法。2、加强对我局系统执法岗位工作人员法制培训,促进执法队伍建设。2018 年以来,先后2 次组织近百人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目前我局系统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拥有执法资格证的人员已达58人。今年 3 月来,先后组织园林系统执法人员前往参加省住建厅和福州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培训, 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我局系统工作人员顺利通过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还有效提高了执法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 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举办园林绿化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 邀请市法制办法学专家前来授课,进一步提升了我局系统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素质。3、定期对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局普法工作安排, 我局适时组织全局系统人员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并安排参与网络法律考核。 年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