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02821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陈国明在机械波的教学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也是各种考查的重 点,所以在会考和高考中经常考到。为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现 介绍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一、带动法由机械波的产生可知,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是由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的,所以只要找到 了前一个质点(靠近波源一方的质点)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判断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如 果前一个质点在上方,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向上,反之就向下。例1下图为一列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判断波形图上P点的振动 方向。【解析】因为波的传播方向向左,故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在P质点的右

2、边, 该时刻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实际位置在P点的右上方,所以P点向上振动。二、微平移法这种方法是,作出经微小时间At (tVT/4)后的波形,由波形就可以知道各质点经过 t时间到达的位置,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可以确定。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一简谐波的图象,由图可知()A.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正向右运动B.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正向左运动C.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正向下运动D.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正向上运动【解析】波动的实质是质点仅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选项A、B 均不正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微平移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得虚线波形如下 图所示,可见波形平移后质点B、D

3、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质点B、D的振动方向(运 动方向)都向下,故选项C正确。三、“上下坡”法这种方法是把波形看成是山坡,上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下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 上。如例1所示,因波的传播方向向左,P点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P点 的振动方向向上。例3如下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而言, 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A. PB. QC. RD. S【解析】因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质点R、S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 质点R、S的振动方向都向上,质点R、S的速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所以它们的速度都 为正,而质点R的加速度方向向

4、上,与y轴方向一致,加速度为正;质点S的加速度方向 向下,与y轴方向相反,加速度为负。同理可以判断质点P和Q的振动方向都向下,速度 都为负。故正确的答案是Do四、“左左上”法“左左上”法实际上有四句话,即“左左上,右右上,左右下,右左下”其意义是,第 一个左或右字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左或向右,第二个左或右字表示质点在离它最近的波峰 左边或右边,最后一个上或下字表示所研究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或者向下。例4 a、b是一水平绳上相距为L的两点,一列简谐横波沿ab方向传播,其波长等于 2L/3。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 )A.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B. 处平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C. 经过

5、平衡位置向下运动D. 处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解析】因ab间的距离为L,为一个半波长,故b也在平衡位置,再在水平绳子上作出 ab之间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因波沿ab方向传播即向右传播而质点b在波峰的左边,由右 左下”得,质点b的振动方向向下。故C选项正确五、“同侧”法“同侧”法的意思是,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必须在波形的同一侧。如例1所 示,因波向左传播,要使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波形的同一侧,质点的振动方向只能向 上。例5如下图所示为一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F此时的运动方向如下图所 示,贝y()A. 波向右传播B. 此时质点H和F的运动方向相同C. 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 此时速度数值最大的质点是A、E、I【解析】因质点F的振动方向向下,由同侧”法得,波的传播方向向左。由同侧” 法可以判断,此时质点H的振动方向向上,与质点F的振动方向相反。同理,此时质点B 的振动方向向上,质点B要先到最高位置,然后再往下到平衡位置,所以质点C比B先回 到平衡位置。又因为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故正确的答案是CD。综上所述,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很多,这就要求能熟练掌 握其中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种或几种。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波动这一质点“群体效应”与振 动这一质点“个体运动”内在联系都必须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